成年人的自律,並不需要忍

作家奧格·曼狄諾説:“好習慣是開啓成功的鑰匙,壞習慣則是向失敗敞開的門。”

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説,堅持一個壞習慣很容易,養成一個好習慣卻很難。

堅持熬夜很容易,早睡早起就很難;躺在沙發上刷手機很容易,站起來去運動就很難;餓了就點外賣、暴飲暴飲很容易,堅持吃低油低脂的食物就很難……

成年人的自律,並不需要忍

有時候,你想主動做出改變:不再懶散,不再逃避;有時候,是環境的變化要求我們不得不改變:市場競爭、婚姻危機、工作壓力……

但大多數改變,往往是一開始雄心萬丈,堅持不了幾天就放棄了。

一項調查顯示,24%的人會在2個月後放棄原定的目標,50%的人會在6個月後放棄

好習慣能帶來的改變令人嚮往,但養成好習慣從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它需要我們和人性的本能做抗爭。

成年人的自律,並不需要忍

經典電影《七宗罪》,講述了存在於人性中很難克服的“七宗罪”,也就是七種最難克服的壞習慣。

分別是暴食、懶惰、貪婪、淫慾、驕傲、嫉妒、憤怒

其實,這些“惡性”,並非天然就是壞的,而是人類生存的原始本能,它們刻在每一個人的基因裏,為的是讓人類更好地活下去。

在進入農業社會之前,人類在大草原上覓食、求生,沒有成片的農田、更沒有家畜,人們獲取食物的途徑只有打獵、尋找能提供能量的果子。

遇到蜂巢、野果,就要迅速為自己補充能量,同時多囤積一些,下次遇到食物,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成年人的自律,並不需要忍

伴隨農業社會的發展,我們大面積種植糧食、馴服了牲畜,食物資源變得觸手可及。

但是對飢餓的恐懼和戒備,形成了本能的習慣,我們天然渴望能量更高、更能保證自己生存的食物,於是,高糖高油成了最受歡迎的食物。

知道什麼對健康、對自己是有益的,什麼是有害的,並不能保證人們就會選擇有益的一方。

1980年,美國頒佈了《美國居民膳食指南》,以降低國人患肥胖症和慢性疾病的風險,但是從1980年至今,美國人肥胖率不但沒有下降,反而翻了一倍多。

華盛頓大學神經科學博士斯蒂芬·居耶內特認為,這個指南之所以無效,是因為人們根本聽不進去其中的建議。

比如他們減少了全脂牛奶的攝入,改喝低脂和脱脂牛奶,用脂肪含量更低的雞肉來代替部分牛肉,但是他們攝入了更多的汽水、精製澱粉、精製糖、添加脂肪和深加工食品等等,這些帶來的卡路里和即時滿足,都遠遠大於全脂牛奶或肉類中的脂肪。

成年人的自律,並不需要忍

如何養成好習慣、讓改變發生?

《瞬變》一書中打了一個比方,人類的本能與理智,就如大象和騎象人,騎象人希望走向自己的目的地,但存在惰性的大象卻不聽使喚,一直在原地躑躅不前。

面對你要改變過去養成的一些壞習慣,靠意志力和自制力是不行的,它們都是爆發性的力量,無法持久。

要想讓改變真正發生,首先要讓大象對未來有所感受,也就是説,改變能給你帶來什麼?這個願景要清晰可見。

人們只會為了看得到的東西而做出改變,書中有一個案例。

一所研究機構發現,很多患癌症的病人在接受化療的時候通常很配合,雖然化療是最痛苦的過程,相反,回家後定期檢查、按時吃藥,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很多人卻堅持不了,導致前面的化療也功虧於潰。

一位醫生説,少吃20%的藥,癌症複發率會增加200%,這樣的數字也不能引起患者的重視,還是有很多人要麼不按時吃、要麼不吃足夠的量。

對患者的研究發現,他們之所以如此,並不是不知道吃藥的重要性,而是排斥疾病這件事。

每次吃藥都會提醒他們,自己是個病人,他們以逃避吃藥的方式來逃避疾病。

之後,研究機構做了一款遊戲,把藥物消滅癌細胞的過程演示出來。患者可以扮演一個機器人,專門消滅癌細胞,藥物是它的能量包,每按時吃一次藥,機器人的戰鬥力就會增加。

玩過這款遊戲的患者,基本上都能保持按時吃藥的習慣。

人們實實在在地看見一個場景,會產生相應的情緒,也許是害怕、緊張,也許是喜悦、興奮,但不管哪種情緒,都會成為大象行動的動力。

成年人的自律,並不需要忍

產生動力後,我們還需要“縮小改變幅度”,也就是完成一個非常小的目標,給自己一種已經開始改變的感覺。

小目標更容易讓人行動起來,書中有一個實驗。

一家洗車行推出積分會員卡促銷活動,顧客每洗一次車,就可以在卡片上蓋個章,集滿8個章,就能免費洗一次車。

一些人拿到的卡片是空的,有八個蓋章的位置;另一些人拿到的卡片有10個蓋章的位置,上面已經蓋了兩個章。

幾個月後,從零開始的顧客只有19%兑換了免費洗車服務;預先蓋了2個章的顧客則有34%完成了蓋章活動。

縮小改變幅度,可以讓大象覺得自己離終點更近,從而增強改變的信心。

成年人的自律,並不需要忍

環境塑造人,要想讓改變持續發生,我們還需要給自己創造適合的環境。

比如同樣是吃飯,如果是週末和朋友聚餐,輕鬆愉快的氣氛下,不知不覺就吃多了;如果是商務宴請的場合,哪怕有你很喜歡的食物,你也很難吃飽,這就是環境決定行為。

調整環境的目的,就是讓正確的行為更容易發生、讓錯誤的行為更難以發生。

比如週末你躺在沙發上,總想看綜藝、刷手機,把充電線拿到遠離沙發、牀等舒服的地方,就能減少癱坐沙發的時長;

比如在廚房裏放一個小音箱,做飯的時候也能聽喜歡的節目,就更容易喜歡做飯而不是點外賣……

成年人的自律,並不需要忍

好的改變,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細水長流。

孩子學會走路,不是在某個時刻,而是一個過程;

你每天早睡早起、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也不是一天的改變,而是長期的慣性;

你享受運動、每天不讀點書就覺得少了些什麼,同樣是過程的積累,而不是突然間的自律……

改變之所以發生,是因為騎象人、大象和路徑齊心合力,也就是理性和本能、你所處的環境,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坎普滕的托馬斯説:“一個釘子擠掉另一個釘子,習慣要靠習慣來征服。”

用有利於健康、身心發展的好習慣,代替放縱、透支未來的壞習慣,明天的你,會感謝你今天做出的改變。

作者 | 甘藍藍,寫好別人的故事,過好自己的日子。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05 字。

轉載請註明: 成年人的自律,並不需要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