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對於太極拳的看法和理解各有不同。有的人認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練拳的人就應該上台打擂,以展示太極拳的強大技擊功能;有的人則認為太極拳是一種美觀好看、具有健身功效的另類健身操,能不能打根本無所謂;有的人還認為太極拳是一種氣功,一種醫療術,可以治病等等。
這些説法各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太極拳在上述的種種領域都有或多或少的運用,但這些説法都不太全面,有的還有些偏激。對太極拳的理解應該從太極拳的本質、功能、效果綜合起來看。
首先,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太極拳的核心功能是技擊。
太極拳本就是中國拳術的一種,而且是中國拳術進化的最高級階段,它保持了中國拳術的技擊精髓,並對技擊技術和技擊方式做了革命性的改進。
其次,太極拳有一定的養生功效。
太極拳的養生功效來自於對身體嚴格的放鬆要求和精神的調節作用。太極拳要求用意不用力是出於技擊的需要,用意就是説要聚精會神,不用力則要求身體放鬆。不知道創拳者在創造太極拳的時候是否考慮到了太極拳的養生需求,但這些放鬆身體和調節心神的要求正好把人的身心做了很好的調整,具有消除疲勞,休養身體,提高身體機能的作用。特別是對於一些慢性病恢復、亞健康狀態的改善等都有比較好的效果。
所以,太極拳的技擊功能和養生功效是太極拳本質的兩個方面,練習者可以有選擇地注重其中某一方面的發展,但它們應該同時存在,僅僅只有技擊或僅僅只有養生的太極拳是不完整的。
這種不完整性會降低太極拳的技擊能力,也會降低它的養生效果。這就是太極拳的本質。如果背離了這個原則,那太極拳就變味了,就會逐漸變成其他的東西而喪失其本來面目。
比如,放棄太極拳的養生作用而僅僅追求太極拳的技擊。那麼一味追求技擊必然有驗證之心,有驗證之心必然有交手之舉,有交手之舉必然有求勝之心,有求勝之心必然有打人之意,有打人之意則有主觀打人的念頭,有主觀打人的念頭則違反太極拳的捨己從人、後發先至的原則。具體的表現是攻擊意圖被暴露在外,令對手容易洞察而躲避。身體無法保持鬆弛狀態,無法爆發出強大的力量,導致攻擊力下降。如此狀態,根本發揮不出應有的實力。而且,交手過多必有失手之時,無論傷人傷已都對自己身心不利,到頭來技擊的功夫進步有限,身心的健康也受到了損害,這是自尋煩惱,不是太極拳練習者應有的追求。
再比如,放棄太極拳的技擊功能只追求太極拳的養生效果。這樣做不是不可以。只是僅僅打拳,做做太極操,將無法做到真正的身體鬆弛,意識集中,其養生效果會打個折扣。而且,因為缺少推手的訓練和檢驗,在拳架中所犯的錯誤將無法及時發現和改正,以錯誤的方法去練拳,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還有可能對身體產生有害的影響,比如出現關節疼痛,頭暈目眩等等症狀。
還有一點無法迴避的是,如果太極拳只是用來養生,那麼它同那些舞蹈、健身操、瑜伽、氣功、體育運動之間又有什麼根本性的區別?僅僅是外在的動作不同嗎?不能打的太極拳還能叫做拳嗎?
太極拳是技擊和養生的巧妙平衡,太極拳作為一種拳術,本身有極強的技擊功能,同時也兼顧了極好的養生效果。
一方面,太極拳的技擊能力可以與世界上任何一種技擊術相抗衡。而且在練習的過程當中,對身體造成的運動傷害非常小,甚至可以完全避免。有很多練太極拳的人在上了年紀後依然身體健康,運動自如,頭腦清醒,精神飽滿。相對於那些練外家拳、拳擊、泰拳的人來説,練太極拳的人身體的傷病更少,更健康。
往往越練得鬆柔的人,越少打架的人,身體就越好。
從根本上來説,太極拳的技擊能力來自於松,養生功效亦來自於松。
沒有松就沒有太極拳的技擊,沒有松就沒有太極拳的養生。一味追求技擊則無法松得透徹,太極拳的功夫到達不了高級的境界;一味追求養生則無法真正掌握放鬆的要領,無法取得理想的養生效果。這就是為什麼太極拳要兼顧養生和技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