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三月攢肚”,是因為吃了“火奶”嗎?可不要冤枉寶媽
寶寶在剛出生的前幾天,便便次數每天可達到5~6次左右甚至更多,這段期間寶寶要排出肚子裏的“胎便”。
等到便便從墨綠色漸漸向金黃色轉變,排便次數也越來越規律。3個月前的寶寶平均每天3~4次,每個寶寶因體質不同會有一兩次的浮動,但到了3個月左右,寶寶通常會出現好幾天不排便的情況。
寶寶“三月攢肚”,是母乳有問題嗎?繼“二月鬧”之後,家長帶娃的任務仍在不斷加重,大家把寶寶不便便的情況,稱之為“三月攢肚”。
有經驗的家長知道,純母乳餵養的寶寶更容易出現“攢肚”的情況,有人懷疑是不是母乳有問題。例如,寶寶吃了媽媽的“火奶”、母乳沒有“油水”等。
母乳確實會導致寶寶攢肚,但並不是主要原因,家人可別因為一時的胡亂猜測冤枉了寶媽,斷了寶寶的口糧。
寶寶為何會有“三月攢肚”的表現?“攢肚”指小嬰兒連續幾天不便便的情況,一般持續3~4天,有些寶寶7~10天都不便便。
寶寶大概從3個月左右開始“攢肚”,到6個月左右逐漸恢復正常。對此現象家長不要太緊張,寶寶攢肚和便秘是不一樣的,先來了解其中的原因。
★母乳質量很好
母乳寶寶若出現攢肚的情況,並不完全因為母乳有問題或者吃了“火奶”,反而是因為母乳的質量很好。和奶粉比起來,母乳更容易被寶寶吸收,同樣200ml的母乳和奶粉,經過消化後母乳產生的殘渣和廢物少,所以寶寶的便便少。
★寶寶的吸收能力變強
當寶寶發育到3個月左右吸收能力增強了,無論是吃母乳還是吃奶粉,寶寶都能將奶液中的營養成分更好的吸收進體內。
但與此同時,寶寶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吸收能力變強了殘留在腸道中的便便減少,無法刺激寶寶做出排便的反應,就會出現攢肚現象。
★“飯量”增大、活動量少
小嬰兒在滿月後喝奶量不斷增加,每天攝入的奶液多,腸道卻因為寶寶不會翻身、沒有運動量而蠕動緩慢,出現攢肚現象。所以寶寶在6個月左右運動量增大了,攢肚的現象就會漸漸消失。
“攢肚”對寶寶有傷害嗎?正常的攢肚是寶寶發育必經過程,對寶寶身體沒有傷害。
攢肚的寶寶平時精神狀態和吃奶情況都很正常,寶寶的肚子是軟軟的。排便時不很費力,排出的仍然是黃色較軟的便便。
如果寶寶是便秘的情況很好區分,不僅平時愛哭鬧,而且排便時明顯感覺很用力卻便不出,便便很乾很硬甚至形成大的顆粒。
只要寶寶的表現一切正常,家長不必用藥物去刺激寶寶提前排便,平時做一些輔助寶寶排便的事情就可以了。
攢肚的寶寶家長無需過多刺激他,但寶寶經常超過五天還在攢肚,我們也可以做些事情幫助他。
1. 摸摸寶寶的肚子
在寶寶吃過奶的1個小時後,家長可以用手掌輕輕按摩寶寶的肚子。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畫圈10次,停下來5分鐘後再畫圈10次,這一過程剛好能判斷出寶寶的肚子是軟是硬。
2. 確認寶寶吃得“剛剛好”
3個月的嬰兒胃容量約為90毫升,全天需要的總奶量是600~800毫升。
不排除一些寶寶是因為沒有吃飽而導致的便便過少,當家長髮現寶寶在攢肚期間不長肉甚至變瘦了,則説明平時沒有吃飽。母乳媽媽可增加餵養次數,母乳量實在不足了再添加奶粉,以免耽誤寶寶長身體。
寶寶經常吐奶、體重過重、睡不踏實,攢肚後便便顏色深,則有可能是吃太多的表現,可以調節寶寶“少吃多餐”。
若是奶粉餵養可以3~4個小時喂一次,若是母乳餵養可以2~3個小時喂一次。
另外,母乳媽媽需注意自己的飲食,避免吃食物辛辣和過冷的食物。放鬆心情好好休息,不僅能提高奶量,還能提高奶水的質量。
【今日話題】你的寶寶攢肚時,多久便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