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養生之緩解“秋乏”,預防外感邪氣

本文轉自:光明網

處暑,即為“出暑”,“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結束。處暑,是反映氣温變化的一個節氣。處暑前後,氣温下降逐漸明顯,白天氣温雖然仍會很高,但夜晚温度低,温差較大,人們應預防感冒。那麼處暑節氣如何養生?緩解“秋乏”,預防外感邪氣尤為重要。

處暑節氣後,生理上人體出汗明顯減少,水鹽代謝功能逐漸恢復平衡,進入生理休整階段,於是機體出現疲憊感,同時處暑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瀉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易生“秋乏”,那麼如何緩解“秋乏”,預防外感邪氣?

1、起居養生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指出,此時人們應早睡早起,保證睡眠充足,每天應比夏季多睡1個小時。早睡可避免秋天肅殺之氣,早起則有助於肺氣的舒暢。午睡也是處暑時的養生之道,通過午睡可彌補夜晚睡眠不足,有利於緩解秋乏。同時,因晝夜温差加大,早晚應適當添衣,但此時添衣應遵循春捂秋凍的原則,不宜一下添加過多,以自身不覺寒即可。

2、飲食養生

飲食上要預防秋燥,多食滋陰潤肺的食物,如蜂蜜、銀耳、梨、百合等,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蜂蜜:“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止痛也”。蜂蜜有養陰潤燥、潤肺補虛、潤腸通便、解藥毒、養脾氣、悦顏色的功效,因此被譽為“百花之精”。蜂蜜中含有豐富的果糖、葡萄糖,多種維生素,多種有機酸和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尤其是果糖、葡萄糖都可不經過消化而直接被人體吸收利用,是理想的營養佳品。銀耳亦是養陰潤肺佳品。中醫認為,銀耳味甘淡性平,歸肺、胃經,具有潤肺清熱、養胃生津的功效,可防治乾咳少痰或痰中帶血絲、口燥咽乾、失眠多夢等病症。

3、運動養生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登高望遠的好時節。秋季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對於老年人來説,運動要以“不累”為標準。運動時間最好選在早晚,中午由於室外天氣仍然炎熱,要避免户外活動。

4、情志養生

處暑時自然界出現一片肅殺的景象,人們易觸景生情而產生悲傷的情緒,不利於人體健康。因此處暑時要注意收斂神志,使神志安寧、情緒安靜,切忌情緒大起大落,平時可通過聽音樂、練習書法、釣魚等方式以安神定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85 字。

轉載請註明: 處暑養生之緩解“秋乏”,預防外感邪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