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去開家長會,老師本來通知的是爸爸媽媽都要去,可以的話,家裏的老人也要參加。可是去了之後才發現,全班沒有一個是爸爸去參加的,9個都是媽媽,其餘兩個是奶奶。老師笑着説“開了2次家長會了,基本上就沒有爸爸來的,有的爸爸甚至都沒有去過幼兒園,我都沒見過。”這時一位奶奶説“孩子有媽媽帶就好了,爸爸們都忙着掙錢呢。”這位奶奶説出了大多數家庭的實際情況,他們認為爸爸只要多賺錢就好,孩子的教育有媽媽就行了。殊不知,教育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爸爸對孩子的影響也很深遠。家有這4種爸爸的話,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看看你家的中招了沒。
1. 缺席的爸爸
不知有多少家庭中正在上演着“喪偶式”育兒,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參與的很少,甚至如同“透明人”一樣。多數的爸爸都認為“教育孩子的事情,有媽媽一個人就夠了,我努力工作賺錢給他們提供好的生活就行了。”但是,爸爸對孩子的成長意義,是媽媽無法代替的。那些童年有爸爸陪伴的孩子,大多在自信心、情商、創造力等方面都表現很好。爸爸能對於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責任心、堅強勇敢等品質方面有着先天的優勢。
而那些沒有爸爸參與童年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問題,例如男孩子優柔寡斷,缺乏“男子氣概”;女孩子不懂得如何和異性相處等。
孩子的成長就那麼幾年,錯過就永遠的錯過了。所以爸爸們也要珍惜這段時間,儘可能地多陪伴孩子。哪怕每天只抽半個小時的時間和孩子玩,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極大的好處的。
2. 壞脾氣的爸爸
爸爸們在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回到家後看到孩子鬧騰不聽話,就很容易把心中的不滿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衝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會對孩子動手。要知道,爸爸的壞脾氣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格的發展。同時也容易破壞親子關係,不利於家庭和諧。淘媽的一個朋友從小就是在爸爸的打罵中長大的,導致現在她對父親更多的是恨和同情。而且最讓她受不了的是,自己的脾氣和父親很相似。爸爸通過發脾氣的方式處理問題,在無形中就會影響到孩子,讓孩子以為遇到問題就要這樣處理。在淘媽看來,能有一位善解人意、温柔待人,能管理好自己情緒的爸爸,是孩子一生的幸福。
3. 愛玩手機的爸爸
淘媽最近追的一部劇,裏面有個場景就是孩子放學回家後自己玩,爸爸在一旁玩手機。當孩子想讓爸爸陪自己的時候,爸爸説“我工作累了一天了,想要玩會兒手機放鬆一下,你先自己玩吧。”孩子只能悻悻的返回自己的玩具區。如果爸爸經常這樣在家把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手機上,對孩子提出的陪伴要求不予理會、敷衍,就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是不受重視的,不被愛的。慢慢地,孩子就會產生自我懷疑,變得自卑,缺乏安全感。而且爸爸如果經常玩手機的話,也容易讓孩子養成沉迷電子產品的壞習慣。希望爸爸們都能適當放下手機,多陪陪孩子,你會收穫比打遊戲通關還要有意義的東西。
4. 不體貼媽媽的爸爸
之前看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家裏,最該被寵愛的是媽媽,而不是孩子。而且我們經常也能聽到“爸爸愛媽媽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這樣的説法。如果爸爸不體貼媽媽,認為媽媽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孩子在耳濡目染中也就將此變成了自己的觀念,認為女性就該這樣的,進而會影響孩子在親密關係中的行為。媽媽平時帶孩子、處理家務事也很辛苦,如果爸爸能感受到媽媽的不容易,並且給予媽媽足夠的愛和體貼,不僅有利於增進夫妻之間的關係,同時也有利於家庭的和睦。一個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更有安全感,更自信,充滿了幸福感。當然了,爸爸對媽媽好,媽媽也要將自己的愛反饋給爸爸。
淘媽説:其實每位爸爸都是第一次當爸爸,不知怎麼做才對。但是如果爸爸們願意去學習,去改變,多參與孩子的成長、教育,對孩子來講是多少昂貴玩具都比不上的。希望各位爸爸們都能多反思,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而不是“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