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手”與“不啃手”的寶寶,差別比想象中多,戒掉需注意方法

本文由小編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養娃的過程,總會遇到些讓自己不理解的事,寶寶“啃手”就是謎團之一。

部分家長認為寶寶“啃手”很正常,長大後玩過玩具就會忘了這件事;但另一些家長覺得寶寶這是個壞毛病而且很不衞生,從一開始就要改掉。

大家各説各的理,卻很少有人瞭解過寶寶啃手的真正原因。

部分小嬰兒在出生後2~3個月就會啃手了,不過一開始他們吃手的動作不是很協調,不能每次都準確地將手放進嘴巴里。

“啃手”與“不啃手”的寶寶,差別比想象中多,戒掉需注意方法

隨着月齡增加,3~4個月大的小嬰兒,啃手動作越來越協調,同時頻率比以前更高了。

嬰兒愛看啃手並不是什麼壞習慣,而是成長階段的里程碑,主要有以下2個原因。

1. 手眼協調性越來越好,是值得開心的事

帶過娃的人深有感觸,寶寶剛出生時總是把自己的臉或頭抓傷,這是因為他們一開始還無法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手。

“啃手”與“不啃手”的寶寶,差別比想象中多,戒掉需注意方法

而當寶寶已經能準確並迅速地把手塞進嘴巴里,説明他大腦控制手的能力增強,而且手眼協調性在不斷進步。

2. 另一個發育程碑:口欲期

心理學家佛洛依德曾提出,0~1歲是寶寶的“口欲期”。寶寶會通過嘴巴瞭解這個世界,具體的瞭解方式就是“嘗一口”。

寶寶不僅啃手還會啃腳丫,這是他認識自己身體的方式,也是自我安穩的方式。

“啃手”與“不啃手”的寶寶,差別比想象中多,戒掉需注意方法

讓寶寶安心地啃手有許多好處,“不啃手”的孩子體會不到,兩類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會有以下幾個差距。

在寶寶剛開始啃手的階段,家長不要立刻嚴厲制止或是在寶寶手上塗味道不好的液體,這樣會阻礙寶寶的身心發育。

▼“啃手”的寶寶情緒管理能力較強

2歲前是寶寶依戀期和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如果這兩種情感訴求沒有得到滿足,寶寶的性格和情緒會相對比較暴躁。

“啃手”與“不啃手”的寶寶,差別比想象中多,戒掉需注意方法

啃手可對寶寶的情緒起到安撫作用,如果家長過早制止寶寶“啃手”,他就會用發脾氣、大哭大鬧的行為發泄,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啃手”的寶寶適應能力強

當小嬰兒來到一個陌生環境,除了好奇之外也有強烈的不安感,這種不安感會讓他緊張、害怕,從而哭鬧不止。

啃手能緩解寶寶的不安感,讓他能更快適應周圍環境。

“啃手”與“不啃手”的寶寶,差別比想象中多,戒掉需注意方法

▼啃手有利於寶寶手部精細動作發育

寶寶出生2個月左右,開始出現主動抓握意識,但在4個月之前不能完美地抓握起物品,直到8個月左右才抓得更牢。

抓東西的過程考驗寶寶手部精細動作發育,同時考驗寶寶手眼協調能力。啃手利於這兩個能力發育,寶寶“抓東西”學得更快更好。

家長不能讓寶寶一直啃,否則依賴性過強,且不利於牙齒髮育,家長要注意以下幾件事。

“啃手”與“不啃手”的寶寶,差別比想象中多,戒掉需注意方法

1)別讓寶寶吮吸手指睡覺

寶寶平時白天啃手還可以,但睡着後還一直吮吸手指,對寶寶牙齒、手指的發育都是不利的,不要養成這一習慣。

2)添加輔食的時間別太晚

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間不能早於4個月,但不能晚於8個月,6個月比較合適。

當寶寶在口欲期內,嘗過味道豐富的食材,吃過口感不同的輔食,通過嘴巴探索到更多事物,慢慢就不再執着於啃手了。

“啃手”與“不啃手”的寶寶,差別比想象中多,戒掉需注意方法

3)注意衞生,和啃手的時間限制

啃手是有時間限定的,一般等到1歲後口欲期結束,寶寶就不會再頻繁啃手了,最晚不超過2歲。

6個月內的寶寶啃手不必強行制止,主要是保證寶寶手部的衞生,以及收起家中的危險物品。

6個月以後再通過轉移注意力、陪寶寶玩一些抓握遊戲,來慢慢引導寶寶不再依賴啃手,切記不能大聲呵斥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9 字。

轉載請註明: “啃手”與“不啃手”的寶寶,差別比想象中多,戒掉需注意方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