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出去玩”和“老在家”的孩子,長大後有哪些區別?不能小看

長期“出去玩”和“老在家”的孩子,長大後有哪些區別?不能小看

在我國傳統育兒中,從來都是採取“放養式”帶娃,即使是女孩也會經常出去玩, 有太多女性都是從假小子時代過來的。

現如今,喜歡出去玩的孩子也比比皆是,往往不讓父母省心。相反,他們更喜歡每天宅在家裏,天生就是一個小學霸的孩子,可一直在家的孩子就能聽話懂事了嗎?

長期“出去玩”和“老在家”的孩子,長大後有哪些區別?不能小看

前陣子,從過來人寶媽小櫻那裏得知了一些事兒:

她年輕那會兒偷偷生了二胎,不過幸運的是兩個兒子都比較爭氣。大寶呢,從小性格內向總喜歡待在家裏,每天不是看書就是自己玩玩具,長大後沒想到事業更成功,現在都能帶團隊創業了。

而老二呢,小時候每天都會出去玩,非常擅長融入陌生的環境,適應力非常強, 周圍鄰居的大爺大媽都一致對二寶有好感,也沒少操心。但就是因為性格過於外向,做事情少了幾分沉穩,雖然長大後吃喝不愁,但也只是個普普通通的打工人。

長期“出去玩”和“老在家”的孩子,長大後有哪些區別?不能小看

那麼,長期“出去玩”和“老在家”的孩子,長大後到底會有哪些區別?? 老在家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成功:

朱熹曰:“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

主要是想告訴大家,學者用功後能夠運用所學達到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的目的,不僅是古代會參加科舉考試考狀元還有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如著名的科學家和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他十分熱愛讀書家裏有很多藏書,相繼出了很多著作。

長期“出去玩”和“老在家”的孩子,長大後有哪些區別?不能小看

當今社會中同樣有很多人喜歡宅在家裏讀書,專心鑽研,長大後通常不會太差。

曾有社會學家認為,越是喜歡獨居的人往往智力越高,反而物種集中越多,越不容易讓彼此共存。

長期“出去玩”和“老在家”的孩子,長大後有哪些區別?不能小看

出去玩的孩子,長大後性格更開朗:

老在家和出去玩的孩子性格上各有優勢,就看父母如何正確引導。

大量調查數據顯示:老在家的孩子更容易性格內向,他們往往融入新集體的能力較差;出去玩的孩子性格上較為開朗活潑,懂得如何與人打交道,交際能力強。

所以,家長們要做的是,即便孩子學習成績好長大有出息,也不能忽視他們社交的能力。幫助他改變內向,家長可以讓孩子多看多讀勵志方面的書籍;經常和他溝通心裏的想法;鼓勵他勇於表現自己,常帶他參加各種組織類活動,或許你會培養一個性格好智商又高的寶寶。

長期“出去玩”和“老在家”的孩子,長大後有哪些區別?不能小看

寫在最後:孩子長大後是否有出息,家長都應該客觀對待,不要扼殺孩子的天性,適當放他出去玩以及幫助他養成學習的好習慣,比如經常睡前陪他一起閲讀、充分釋放他的想象力在牆面上任意塗鴉、不強迫孩子。

那麼無論是孩子的眼界還是學習成績,都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今日話題:你是“圈養式教育”還是“放養式教育”? 認為兩種教育方式有哪些區別?不妨留言分享你的做法~

收藏

舉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7 字。

轉載請註明: 長期“出去玩”和“老在家”的孩子,長大後有哪些區別?不能小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