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丁香醫生髮布《2021國民健康洞察報告》,“身體健康”成人生頭等大事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健康

丁香醫生數據研究院近日發佈《2021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通過選取56196個樣本,從整體健康現狀、各健康維度的期待自評,以及人們的健康行為等方面對2020年的國民健康進行回顧和總結,併發布了“活着” “開心就好” “科學乾飯” “手機不睡我不睡” “硬核護膚” “職場欠贊” “雲上問診” “社會性衰老” “不行就跑” “迎難而燃”十大國民健康關鍵詞,從中反映國民的健康觀念更迭。

93%的人認為人生最重要是“身體健康”

當被問及哪些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時,93%的人認為“身體健康”排名第一,其次是家庭幸福、心理健康。調查顯示,74%的人改變了生命觀,65%的人改變了人生觀,其中分別55%和49% 的人認為疫情給自己的生命觀、人生觀帶來了正面的影響。經歷疫情之後,65%的人對我國的醫療環境信心增強,64%的人對國家科技潛力的信心增強。

過半人擔心自己患有焦慮症、抑鬱症

當被問及人們心目中對於“健康”的定義時,與去年不同的是,“不生病”的重要性從第四位上升至了第二位,顯然大家對於生病這件事更為敏感和介意。但“心理健康”依然與去年一樣,高居榜首,更有八成的人表示自己存在心理困擾。

進一步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人們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自評分數僅6.8分,對“社會平均心理狀態”的評分更是低至5.7分。超過半數的人擔心自己可能患有焦慮症和抑鬱症,而且這種擔憂在年齡和性別上並沒有顯著的區別,由此可見,對心理健康狀況的擔憂已經成為全社會普遍存在的共性現象。

心理專家葉壯認為,糾結自己得焦慮症、抑鬱症的人,很多並不能真正分清“正常”與“病態”之間的區隔,或許在搞清楚狀況之後才會發現自己只是狀態波動,而非真的有病。他建議人們有心理問題時應該先去了解和問詢,而非急於給自己下定義。

國人對衰老的平均認知年齡為 36.4 歲

2020年,大家對於衰老、疾病都十分敏感。幾乎每個年齡段的人都認為自己離衰老不足 10 年的時間——即便是那些僅僅二十多歲的年輕人。

雖然國際慣例對“老年人”的定義是60週歲以上,但《報告》數據顯示,人們對於衰老來臨的平均認知年齡是36.4歲。其中,女性相較於男性認為衰老更早來臨,他們心目中的平均衰老年齡是35.4歲。

當同時結合人們的“實際年齡”和“認知年齡”兩個維度來看時,《報告》發現在20歲到50歲期間,每次人們踏入一個新的5年時,大家對於“衰老”的焦慮感就會到達一個巔峯,而過了這個時間之後,人們對於衰老又獲得了4年的放鬆期,直到下一個5年開啓。其中焦慮感最強的是即將到達25歲的人,他們對於“衰老年齡”的認知也是最低的,僅為33.4歲。

有趣的是,雖然人們給自己設定了一個遠遠提前於真正衰老年齡的期限,但卻對衰老這件事並未感到過於焦慮,僅有33%的人表示敏感或畏懼衰老的來臨,57%的人則選擇坦然接受,並以樂觀的態度積極迎接,並且年齡越大,對於衰老的態度越坦然。這與2020年12月發佈的《新青年抗衰老調查報告》不謀而合,該報告顯示,20至25歲人羣對衰老“非常焦慮”,57.19%受訪者認為隨着年紀漸長察覺到了自己機體衰老的變化;42.14%的人則認為,自己是迫於同齡人的壓力感覺到對於衰老問題的焦慮。可見,相比身體機能本身的變化,“衰老”更可能是社會共識變化的結果,“社會性衰老”成為一種新的有趣現象。

除以上結論之外,《2021 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還對2020年人們在飲食、運動、護膚、睡眠等方面的健康態度、健康行為等進行了詳細呈現。《2021國民健康洞察報告》是丁香醫生數據研究院對國民健康進行的第三次大規模調查,每次樣本量均達數萬人,是中國民間規模最大的全民健康狀態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