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早起的孩子,到底有多賺

由 鹹春葉 發佈於 健康

不想未來被生活推着走,那就從現在早起牽着生活走。

——鹿媽

◆◆ ◆

作者 | 女兒派·土豆媽

來源 | 女兒派原創

今天一早,就看到朋友圈有位媽媽在吐槽:

我家這個小懶蟲要把我氣死了。

晚上沉迷遊戲,早上賴牀不起,剛一放假就開始鬆懈、懶散了。

放假之前,我跟她説好了,每天必須早起晨讀,結果第一天就睡到10點,硬是不起來。

喊一遍,兩遍,三遍都不行。

“媽,再讓我睡10分鐘,就10分鐘......”

氣得我只能掀開被子,硬生生地把她拽起來。

結果她還發起脾氣,嘟囔着嘴,磨磨蹭蹭了半天。

開學一個月,剛剛才養成的好習慣,一個長假瞬間就能打回原形。

説她幾句,她總是跟我頂嘴:“好不容易放幾天假,為什麼還要早起?”

假期,是孩子們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有的孩子變得更好了,有的孩子卻變得更差了。

葉聖陶曾説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拉開孩子差距的,其實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從小養成的各種習慣。

早起的孩子,更自律

曾經在知乎上看過一段話,深感認同。

“熬夜上網、看劇、打遊戲,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快樂,但其實一點兒難度都沒有,任何人都能做到。

人生更酷的是那些不容易的事情,比如早起、比如讀書、比如運動健身。

這些在常人看來無聊且難以長久的事情,才更加考驗一個人,也更能鍛鍊一個人。”

睡懶覺,也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特別是秋高氣爽的天氣,只要輕輕閉上眼睛,半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而早起卻考驗着一個人的自律程度,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要和温暖舒適的被窩鬥爭,靠的都是意志力。

曹宇涵,高考712分,是吉林省曾經的理科狀元。

談到孩子學習的秘訣時,她的父母坦言:

“在10歲之前,她就養成了讀書看報的好習慣,這個非常關鍵。

除此之外,她還有一個非常健康規律的生活習慣。”

曹宇涵説,自己因為喜歡英語,所以初中一直上英語輔導班。

但到了高中,基本沒怎麼補過課,也不會熬到深夜刷題,一般10點半就睡了。

而她學習的終極武器,便是“早起”。

不管春夏秋冬,曹宇涵每天都習慣早起,5點鐘準時起牀讀書,6點多鐘會喊爸媽起牀。

“規律的作息讓我非常受益,也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習效率。”

這麼多年以來,她便是父母的小鬧鐘,學習從來不需要父母督促,全靠自覺。

南懷瑾曾説過:“能控制早晨的人,就能控制人生。”

一個人能把惰性對抗成習慣,他便離成功不遠了。

前段時間,去了一趟表姐家,被她家書房裏滿牆的獎狀震驚了,全都是“三好學生”“優秀幹部”,還有幼兒園發的“好孩子”。

表姐有兩個孩子,老大正在上初二,老小還在幼兒園中班。

放學回來,老大忙着寫作業,老小忙着做手工。

完成各自的功課後,兩個孩子洗了澡,也會坐在客廳看會電視。

但到了九點,兩個孩子都主動關燈睡覺。

第二天,老大六點就起牀了,老小七點也起來了。

表姐給他們做早飯的時間,兩個孩子就洗漱刷牙,老大坐在陽台背英語,老小就自己收拾書包。

每天就這樣循環往復,從沒見表姐跟在孩子後面催一次,也沒見她喊一聲。

孩子的人生優不優秀,看他如何度過早晨就知道了。

貴州省理科狀元李旭陽曾説過一句話,讓人感受頗深。

“學習就像一場馬拉松,如果需要別人在背後推着,甚至是用鞭子趕着自己往前跑,肯定是到不了終點的。”

不論過去還是現在,世界狠狠獎勵的,永遠都是那些自律的孩子。

早起的孩子,贏在了起跑線

英格蘭作家赫胥黎説:

“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

同樣的24小時,在每個人手裏的價值卻大不相同。

曾看過一則視頻,一位哈佛學霸,因自己貪睡了一天而懊惱不已。

在他眼裏,當你早上按下鬧鐘貪睡,其實就相當於放棄了這一天。

因為你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會為餘下的一天定下基調。

早起的人,比睡到日上三竿的人,每天要多出好幾個小時。

這幾個小時,就是孩子超越同齡人最好的捷徑。

衡水中學一直被譽為高考界的神話。

5點多鐘,當很多孩子睡得正香的時候,衡水中學的學生已經早起奮鬥了。

來不及洗漱,甚至來不及伸懶腰,他們聽到起牀鈴聲,必須快速梳頭穿衣,帶上書本,奔赴操場,因為集合時間只有不到10分鐘。

看,那些優秀的孩子並非是天資聰穎,只是足夠自律。

不論大小假期,甚至在疫情期間,他們的作息和在學校幾乎一模一樣。

5點40,起牀晨讀;

6節網課,涵蓋語數英物理化;

8套練習題,每科目2套;

......

在家,還是在學校,對他們來説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只是換了一個地方學習而已。

有句話説得好:

“我們現在的樣子,都是曾經的我們使用時間親手塑造的。

而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樣子,又取決於現在的自己使用時間的方式。”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回憶童年,大概從一年級開始,父親每天早晨5:30便會把朱永新從牀上拖起來,讓他習字。

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寒風凜冽的冬天,每天如一日。

朱永新説,那時候非常討厭早起,也討厭練字,每天只能表面應付父親,最後字也沒練成。

但是父親卻讓朱永新養成了早起的好習慣。

“我每天的時間比一般人至少多兩個小時。

當人們還在夢中酣睡時,我已經挑燈早讀了;

當人們起牀洗漱時,我已經工作了兩個多小時。”

小時候朱永新經常埋怨父親,甚至在心裏偷偷把父親比作《半夜雞叫》裏的周扒皮。

而現在,朱永新卻非常感謝父親,因為父親送給了他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他算了一筆賬,如果每天比別人早起2個小時,1年就多了730個小時,50年就多了36500個小時,也就是多了1520天,按照每天工作8小時來算,差不多延長了12年的生命。

而且這每1分鐘都是有效的生命。

“我現在每天8點左右離家去上班,這中間有3個小時可以用來閲讀寫作,幾年下來,寫了幾本書。”

當早起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我們不僅能體驗美好的過程,還能收穫無限的成果。

贏得早晨,就贏在了起跑線,賺回了彎道超車的時間。

與其熬夜學習,不如堅持早起

很多孩子,早上起不來,晚上卻喜歡熬夜。

曾經,美國有一位17歲的高中生做過一次實驗:人長期熬夜會怎麼樣?

在持續不睡的第二天,他的眼睛停止了聚焦。

很快,他喪失通過觸摸鑑別事物的能力。

第三天,他開始變得非常焦躁、笨拙。

第四天、第五天......實驗結束的時候,他已經不能集中注意力,出現短期記憶障礙,並且開始出現了幻覺。

其實,真正能夠拉開孩子差距的,從來都不是晚睡,而是早起。

當你睡了八九個小時,早晨起來,精神抖擻,頭腦清醒,一篇課文可能一個小時就能背完。

當你熬夜只睡了五六個小時,第二天不僅爬不起來,一整天也都昏昏欲睡,同樣的課文可能要三個小時才能背完。

每天熬夜,看似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比別人更多了,其實是在透支第二天的時間,而第二天又會接着透支第三天的時間,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美國富蘭克林,十歲就輟學了,跟着父親做蠟燭。

最後,他成為了著名科學家、政治家,他是如何逆襲成功的?

讀完他的自傳,我終於找到了答案。

他在自傳中寫到,我每天過早五晚十的生活。

5點鐘起牀,問自己今天要做些什麼,計劃好一天的工作。

10點鐘睡覺,問自己今天做了些什麼,對一天的工作進行總結。

他曾説:

“我從未見過一個早起、勤奮、誠實的人抱怨命運不好。”

“良好的品格,優秀的習慣,堅強的意志,是不會被假設所謂的命運擊敗的。”

早起的孩子,比熬夜的孩子更可怕。

因為只有贏得清晨,才能賺到比別人更多的時間。

鞏漢林在一次採訪中頗為自豪地説:

“孩子早上7點上學,我們即使再晚休息,也要陪孩子一起早起。”

想要讓孩子養成早起的好習慣,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陪孩子一起早起吧,讀書也好,運動也好。

每天早起的時光,日積月累的努力,都是在為孩子未來的人生鋪路。

現在起過的早,都是未來人生的甜。

*本文系女兒派原創。我家有女兒,有女萬事足。百萬父母關注的育兒平台。

親愛的,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就把我們“設為星標”★吧!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推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