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與鈣片哪個更補鈣 真相出乎意料
鈣是人體所需的第五大元素,它不僅構成了我們的骨骼和牙齒,還能幫助我們完成肌肉的收縮。所以鈣對於我們至關重要。
但是,一般人提到“補鈣”,首先想到的是老人和小孩。
這也難怪,多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着孩子長高要補鈣、老人骨質疏鬆要補鈣的説法,卻忽視了正值青壯年的自己。
一個不留神,你可能比家裏的老人、小孩更缺鈣。
很多人不知道,正處青壯年的我們,才是需要補鈣的主力人羣。
1、為什麼中青年更需要補鈣?
人體內的鈣,有99%儲存在骨頭中,有1%在血液中流動。因此,補鈣主要指的是補充骨頭裏的鈣。
之所以説普通人更應該補鈣,是因為30歲之前是積累骨鈣的重要時期。只要你在這個時期獲得充足的鈣,你的骨頭就會越長越硬,不容易扭傷、折斷。
然而隨着年齡的增長,骨頭對鈣的吸收能力會變得越來越差。過了30歲,骨鈣就只出不進。
這時不管你獲得再多的鈣,你的骨密度都不會再增加,反而還會慢慢流失。
看到這裏,已年過30的朋友們,是不是想要放棄補鈣?
雖説30歲以後補鈣無法增加骨密度,但還是能讓骨頭裏的鈣流失的慢一點,聊勝於無。
總的來説,補鈣這事兒,還是要趁早,特別是30歲之前最好。年輕時補鈣,就是為了給老了的時候打基礎。
2、缺鈣會導致什麼嚴重的後果?
補鈣這個老話題,即便是説了那麼多年,很多人也依然缺的很。
中國人有多缺鈣?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到,成人每日所需的鈣量為800毫克,50歲以上及懷孕、哺乳期的婦女每日建議攝入鈣量為1000毫克。
而在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發布的《世界補鈣地圖》中,中國人每天攝入鈣量為338 毫克,比每日推薦量的一半還要少。
缺鈣有多嚴重?
由於年輕力壯,對於普通人來説,缺鈣的表現並不明顯,只有長期嚴重缺鈣才可能會導致牙齒鬆動、腿腳抽筋。
然而缺鈣對於孩子和老人,可遠遠不止這些問題。
對於孩子來説,尤其是2歲以前的嬰幼兒,缺鈣主要表現為睡不好、長牙慢、愛哭鬧、長不高。嚴重缺鈣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孩子肌肉鬆弛、肌張力下降、發育遲緩。
隨着年齡的增長,缺鈣的嚴重性只增不減,甚至比癌症還要可怕。
很多人以為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是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然而女性缺鈣導致的骨質疏鬆性骨折,危險性極高,是這三者的總和。
男性缺鈣導致的骨質疏鬆性骨折,危險性比前列腺癌還要高。
有些老人把“老胳膊老腿”當做正常現象,結果一摔跤就骨折,骨折後就只能卧病在牀。
鈣質流失不僅讓骨折很難恢復,各種慢性病也可能會隨之而來,對生活質量和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講到這裏,你是否對缺鈣的嚴重性有了一定認識?所以,到底吃啥才最補鈣?
1、牛奶
説到補鈣,就繞不開牛奶。
被稱為“白色血液”的牛奶,平均每100ml中就有100mg左右的鈣,是當之無愧的鈣量大户。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只要每天攝入300g牛奶或者其他奶製品,就能供應每日鈣量的1/3。
然而市面上有些奶叫高鈣奶,想要補鈣,是不是喝這種牛奶更好?
顧名思義,高鈣奶是鈣含量比普通牛奶更高的奶,這些鈣大多是人為添加進去的。
但是,有研究人員對高鈣奶和普通牛奶的鈣含量進行測評後發現,高鈣奶中的鈣含量並沒有比普通牛奶的高很多。
而且,高鈣奶中額外添加的碳酸鈣、乳酸鈣、檸檬酸鈣等鈣劑,相比普通牛奶裏的乳鈣,吸收率並沒有那麼好。
想要補鈣,真沒必要追求高鈣奶,多喝兩杯普通牛奶就好。
2、奶粉
有不少寶媽在後台留言問小編,聽説奶粉沒有牛奶新鮮、營養價值高,還會流失鈣質,所以寶寶還得從其他食物中多補充點鈣,是這樣嗎?
首先,我們得先來了解下牛奶和奶粉的區別是啥。
奶粉是由鮮奶濃縮乾燥而成的粉末,通過殺菌、濃縮、乾燥等工藝流程,去除牛奶中的水分和雜質,製成粉末狀,達到長期保存的目的。
但是,牛奶製成奶粉的過程中,流失的不是鈣質、蛋白質、脂肪等主要營養物質,而是維生素。
正因如此,大多數商家也會針對性的進行補充,強化後的奶粉其實和鮮奶的營養差距並不大。
所以,對這個問題疑惑的朋友可以鬆一口氣了,和牛奶相比,喝奶粉補的鈣可沒少。
3、骨頭湯
都説骨頭裏面鈣含量高,那媽媽煲的骨頭湯不就是“補鈣王”?
如果你想通過骨頭湯補鈣,那可真是想太多了~
雖然棒骨含鈣高,但這些鈣都不是遊離態的,都沒辦法被人體吸收。
事實上,一碗骨頭湯裏面能被人體吸收的鈣只有2毫克左右,而成人每日所需的鈣量為800毫克。你要是想通過喝湯來攝入鈣,那大概要喝上大概400碗......
所以骨頭湯只是脂肪含量非常高的湯水,並不是補鈣的上上之選。
4、鈣片
雖説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説,鈣最好從食物中攝取。但小編身邊有不少朋友,一日三餐靠外賣解決,很難做到通過飲食來補充足夠的鈣。
對於這類朋友來説,定期補充鈣片是很有必要的。
一般來説,鈣片中的鈣是以碳酸鈣、檸檬酸鈣等鈣鹽的形式存在的。每種鈣片的含鈣量各不相同,所以吃的時候最好算算,別隨便抓一把就放進嘴裏。
凡事不能矯枉過正,鈣攝入太少不行,吃太多也不好。
1、少吃鹽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一個成年人每天吃的鹽要少於6克(一個啤酒蓋那麼多)。
然而,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做的研究調查發現:中國人每天吃的鹽約為12.5克,比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食鹽量高出2倍以上。
你每吃下6克鹽,身體就會通過腎臟排出40~60 毫克的鈣。鹽吃得越多,流失的鈣自然也越多。
我們吃的鈣已經夠少了,鈉還讓我們丟掉了更多的鈣。
你可能會疑惑,我做菜的時候也沒放多少鹽啊,怎麼就説我吃太多了呢?
很多朋友只把食鹽當鹽,可問題是,很多調味品裏都含有“隱形鹽”。
以醬油為例。
你做個冬菇燜雞,放20克醬油就相當於3克的鹽,一道菜就佔去了每日食鹽攝入量的一半;出去吃個麻辣小龍蝦,這樣高油高鹽的大菜裏,放100克醬油就相當於15克鹽,讓你食鹽攝入量嚴重超標。
平時做道菜,加鹽加醬油只是常規操作,有時候還放點蠔油、雞粉等。每天6克鹽可不輕輕鬆鬆超標?
少吃點鹽,其實也是在為補鈣事業添磚加瓦。
2、多曬太陽或補充VD
這裏很多朋友也有個誤區,覺得多曬太陽能補鈣。其實錯了,曬太陽補的不是鈣,而是維生素D。
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合成維生素D,而維生素D能促進小腸粘膜、小腸粘膜對鈣的吸收能力,簡單來説,維生素D就是鈣的有利助攻。
之所以讓你曬太陽補充VD,是因為除了奶油、蛋黃、魚肝油外,能從食物中攝取的維生素D少得可憐。
因此,曬太陽補充VD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般來説,避開正午等紫外線最強的時段,塗抹好防曬霜,也就散散步的功夫,就能滿足每日維生素D的需要。
如果你沒時間,也可以通過補劑的形式補充VD。
3、多吃蔬菜和豆製品
但大部分蔬菜裏的鈣都是遊離態的,吸收率不如牛奶。有些蔬菜,比如菠菜、空心菜等還含有草酸,會和鈣結合形成草酸鈣排出體外。
炒菜之前焯一下水,將草酸溶解去除後,就能提高鈣的吸收率~
黃豆裏也同樣含有豐富的鈣質,平均每100g黃豆中就有191mg左右的鈣。
在製作豆腐的工藝過程中,一般會加入滷水或石膏。這個步驟能增加鈣含量,所以水豆腐和豆腐乾都是補鈣的一把好手。
而把黃豆稀釋很多倍的豆漿,就不能達到很好的補鈣效果了。所以想要補鈣,豆漿無法替代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