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吃麪條或餅乾就全身潮紅、打寒顫,醫生:千萬別心懷僥倖

家住杭州江乾區的1歲7個月的小男孩涵涵(化名),晚上在家裏吃了麪條之後不久全身皮膚起了很多皮疹,之後全身潮紅,渾身發癢,甚至打起了寒戰,家長立即意識到孩子又出現了過敏症狀,趕緊為孩子服下抗過敏藥物,還餵了很多水。

本以為情況會好轉,沒想到涵涵竟然開始嘔吐,病情越來越嚴重,家長不敢耽擱,趕緊帶着孩子趕至杭州市兒童醫院就診。

“孩子服藥後嘔吐,很有可能藥效沒有起作用就被吐了出來,你們及時送來是對的。”接診醫生迅速為涵涵進行治療,涵涵的情況逐漸平穩下來,家長終於鬆了一口氣。

(治療後孩子病情好轉)

“孩子是第一次吃麪條之後過敏嗎?”雖然孩子的病情穩定了,但過敏的原因還沒有明確,醫生遂向家長詳細詢問病史。

孩子媽媽告訴醫生,涵涵不是第一次過敏了,之前就去其他醫院就診過,但並未明確是什麼導致的過敏,服藥之後就會好轉,但總有反覆,對此孩子媽媽也頗有疑慮。

“我仔細觀察記錄了,孩子最近已經有8次出現蕁麻疹和其他過敏症狀了,每次都是吃麪食、或者含小麥的餅乾。我也懷疑過是不是這些東西導致過敏的,但一般孩子過敏不都是牛奶、雞蛋或者魚蝦嗎?”媽媽終於説出心中的疑慮。

目前的統計顯示,歐美人中最常見的引起過敏的食物有牛奶、雞蛋、堅果、花生、魚和貝類。而北京協和醫院依據我國的數據統計,小麥是引發過敏性休克最多的食物。

涵涵就是明確的小麥過敏體質,醫生反覆叮囑孩子媽媽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回避含有小麥成分的食品,不能再冒險給孩子吃麪食了,有小麥成分的餅乾等零食也不能吃。

在杭州市兒童醫院消化內科,每天都有很多因為食物過敏來就診的小患兒,較常見常見的有牛奶蛋白、雞蛋過敏,也有涵涵這樣小麥過敏的。

所謂過敏,就是我們機體對蛋白質產生了異常的免疫反應,導致生理功能紊亂或組織損傷,進而引發一系列臨牀症狀。

在過敏的人羣當中,不同人羣對同一種食品出現過敏的症狀也不相同,有的表現為胃腸不適、腹瀉,甚至便血,有的表現呼吸不順,甚至呼吸困難,有的表現皮膚起風團塊皮疹等。正因為過敏的臨牀表現多種多樣,因人而異,不易識別,常常被忽視或誤診。過敏症狀輕的孩子在避免接觸過敏的食物後一般能自行緩解,而嚴重的過敏性休克如果不及時處理的話有可能危及到生命。

“我們的寶寶對小麥、麪粉這些過敏,就不能吃這些東西了嗎?”

對於家長的這一疑問,杭州市兒童醫院消化內科湯衞紅主任醫師解釋,如果很小的時候就發現孩子對小麥有過敏症狀,那麼家人一定要特別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食用白麪和一些含有小麥成分的食品。挑選食物時要選擇正規廠家,一定要仔細查看食物標籤裏的食物成份。平時飲食可以選擇米飯、米粥之類的,也可以適當添加新鮮蔬菜、水果和肉類等。隨着孩子慢慢長大,寶寶過敏的情況部分也會有所改善。

湯主任表示,對部分過敏的寶寶是可以進行脱敏治療的,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家長可以先給少吃一點,密切觀察孩子的情況,在不引起過敏的情況下逐步增加食物的攝入量,讓機體慢慢適應這種食物,從而達到逐步脱敏的效果。另外,也可以通過調節機體免疫功能進行治療,因為過敏本質上是一種異常的免疫反應,與自身的免疫系統的功能密切相關。因此,過敏體質的人可通過改變生活方式,調整心態,積極鍛鍊等手段,提高免疫功能。

湯主任提醒,作為家長一定要高度重視孩子過敏的發生,在家中一旦出現過敏,最好要及時來醫院就診,接受正規的治療和醫生的建議,症狀嚴重的需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相關規避,以免在家中延誤治療,耽誤病情。

寶寶一旦表現出對某種物質過敏,

千萬不能有僥倖心理!

2018年7月,餘杭二院急診室來了一個小病人小宏,他才15個月大,整張臉又紅又腫,尤其是右眼腫得只剩一條縫了,全身都可見紅斑,哭泣不止。

原來小宏對雞蛋過敏,媽媽也知道,但她以為只吃一點點應該不會有問題。那天家裏煮了水煮蛋,吃晚飯的時候,她就剝了一些蛋白給孩子吃,誰知孩子就吃了4口雞蛋,就成了這樣。她嚇壞了,也十分後悔。

接診的兒科醫生傅克勇説,小宏得的是急性食物過敏,急性食物過敏的反應來自於 IgE (免疫球蛋白 E)的作用,患者在攝入過敏原食物或接觸有過敏原的環境後不久就會產生症狀,通常是在10分鐘至兩個小時內。除了出現頭痛、蕁麻疹症狀外,嚴重的還會引發氣喘、吸吸困難、休克等病症,甚至可導致死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29 字。

轉載請註明: 寶寶一吃麪條或餅乾就全身潮紅、打寒顫,醫生:千萬別心懷僥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