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腎虛,卻不知道還有脾虛這一説法,因此常常忽視脾虛的症狀,其實脾虛會導致很多疾病的入侵,一旦脾虛了,你就要注意了!那麼,如何判斷自己脾虛不虛呢?
脾虛是個啥?
在中醫理論中,脾虛泛指因脾氣虛損造成的一系列身體臟器失調的生理現象。
簡單地説,就是身體吸收、運化食物的功能出問題了。實際上,這主要跟我們身體正氣不足有關,它會引起營養無法吸收,最終正氣不足。中醫講很多氣,宗氣、肺氣、腎氣等等,它們都和脾胃有關,因為只有脾胃吸收、運化功能正常,才能將吸收的食物營養轉化為這些正氣。
脾虛會怎麼樣?
1、脾虛怕冷又怕熱
中醫認為虛分為陽虛和陰虛,陽虛則怕冷,陰虛則怕熱。脾虛會導致陰陽雙虛,使人冬季怕冷、夏季怕熱,常年處於低血壓狀態,精神不足。
2、脾虛成為“黃臉婆”
脾虛不僅會導致肥胖,也會有很多肌肉無力的人往往因為脾虛導致食物無法運化,出現體弱乏力,精神不振,血虛,面色蠟黃或蒼白。
3、脾虛拉肚子、月經量多
拉肚子是脾虛最典型的的症狀,主要由於脾陽虛,造成食物無法運化,濕氣入侵,大便溏稀。脾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不統血,導致血液不按正常的血管運行,出現慢性出血,月經量過多和其他的一些脾虛症狀。
4、脾虛會肥胖
脾虛導致運化能力下降,代謝困難,食物的能量過多的積存在體內出現肥胖。肥胖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增加心臟負擔,人會因為肥胖引起的疾病早早衰亡。
其次,脾虛導致肌肉鬆軟不再緊緻,腹部就會出現“游泳圈”,突然發現自己肚子上肉越來越多也是脾虛的一種表現。
脾虛從哪裏看?
從口看脾虛
脾開竅於口,所以人的胃口和脾息息相關,而且在中醫理論中,口與脾的功能是統一協調的。所以脾的功能可以從口反應出來。脾氣強則食慾旺盛,想吃東西。
在《靈樞·脈度》中提到: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所以脾虛則無味,脾熱則會出現口中甘甜,脾氣失調會出現口膩、口苦等現象。所以,脾虛不虛從口能分辨出來,如果口中出現異味,多為脾失調造成。
從唇四白看脾
脾其華在唇四白,首先,我們要知道唇四白是什麼地方。唇四白中的四不是指數字,而是指四方的意思。白,因為正常嘴周圍的皮膚是白色的。所以唇四白指的是嘴巴周圍的皮膚。
1、嘴邊黑
唇四白,也就是嘴邊,嘴邊黑是典型的脾虛濕盛的表現,脾虛導致身體怠倦,濕氣入侵厲害。
2、唇炎
嘴唇總是脱皮,乾裂。這是由於脾胃積熱上衝,而外受風邪侵襲造成的,這也是為什麼秋冬季我們的嘴唇總是幹痛。
3、生瘡
脾失去運化功能,導致食慾不佳,濕阻中焦,濕氣鬱熱,燻蒸口舌導致口角生瘡。這是典型的脾虛濕阻的表現。而反覆的口角生瘡,則是因為脾胃陰虛造成,而且瘡多發於唇部、舌頭、口腔兩側和上顎。
4、嘴唇無光
脾氣足則唇色紅潤有光澤,彈性好。而當口唇淡白無光,則表示脾虛氣虧。
脾虛雖然不會引起嚴重的病症,但是會降低免疫力,致使疾病入侵身體,從而縮短壽命,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脾虛就可以觀看自己的嘴巴,或者去醫院做個全面的檢查,做到正確保健才最重要。
那麼,
有哪些食物可以補脾?
補脾食物:粳米
粳米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之功。《食鑑本草》即有記載:“粳米,皆能補脾,益五臟,壯氣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為第一。” 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無毒,雖專主脾胃,而五臟生氣,血脈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膚。
補脾食物:山藥
中醫認為山藥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健脾補氣、補腎固精、養陰養肺的功效,適合慢性腹瀉、便溏、脾虛等症患者食用,但是氣滯脹滿者和濕重者不宜食用。
補脾食物:糯米
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食慾減少、泄瀉和氣虛引起的汗出、氣短無力、妊娠腹墜脹等症,適宜肺結核、神經衰弱、病後產後之人食用。糯米所含澱粉為支鏈澱粉,所以在腸胃中難以消化水解,
如果患有胃炎、十二指腸炎等消化道炎症者,應該少食。老人、小孩或病人也應慎用。
補脾食物:鯽魚
鯽魚有很好的健脾利濕作用,身體浮腫、容易口渴、食慾差、容易睏倦的人吃鯽魚可以健脾,緩解這些症狀。
補脾食物:地瓜
地瓜是補脾胃的食物之一,它具有補脾、寬腸胃、益氣力的功效,很適合身體瘦弱、容易乏力、脾虛的人吃。但是,吃地瓜要注意適量,如果吃多了容易導致胃腸道脹氣,還會有反酸燒心的現象。
補脾食物:牛肉
牛肉也是健脾胃的食物,它蛋白質含量高,但是脂肪的含量卻比較少,除了能益脾胃,還能強筋骨、補氣血,身體虛弱的人可以多吃。
補脾食物:薏苡仁
俗稱苡仁米、六穀米,有補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時珍説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經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補脾”的記載。脾虛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如果有脾虛症狀,不妨多吃以上補脾食物,通過食物調理脾胃也是不錯的方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