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非嬌慣,專家:大腦機制下的自我保護,家長要科學化解

上週跟朋友聚餐,聊起孩子的事情,大家紛紛表示,如果有選擇的話,真的不想生娃。如果説生孩子的難度係數是1,那麼養孩子的難度係數至少是5,甚至更多。

曾經有人專門做過調查,發現90後這一代人,對於生孩子的慾望極其單薄,只有不到37%的人願意生養,剩下的不是不在乎就是牴觸。不過大家也明白,二胎可以不生,不過一胎是跑不掉的。

造成這種現象的關鍵,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生娃壓力太大,財務方面撐不住,二是帶娃太累,小孩子不像成年人那麼好管教,他們經常發脾氣,而且是那種不講道理的怒火。

孩子發脾氣非嬌慣,專家:大腦機制下的自我保護,家長要科學化解

不給他們吃的、不陪他們玩,拿走他們的東西……對於那些脾氣暴躁的孩子而言,事情不分大小,只要他們感覺不爽,就可以生氣。

有些時候,這樣的表現會被別人認為是"沒教養",並且將責任歸咎於父母。

"爹媽教不好,孩子才變熊,一看就是慣的!"他人的質疑讓很多家長啞口無言,找不出東西去反駁。

孩子發脾氣非嬌慣,專家:大腦機制下的自我保護,家長要科學化解

孩子喜歡亂髮脾氣,父母要背鍋?專家:天性使然,化解並不難

對於孩子亂髮脾氣的問題,加州大學兒童心理學家福祿培爾從專業角度給出瞭解釋,他認為嬰幼兒發脾氣並非我們想象中的"情緒發泄",相反,它是一種自我保護行為。

孩子通過這樣方式,非常直觀地表達出自身不滿,提醒父母自己正身處困境,需要改變。

它就好比動物幼崽在感覺到危險時會不斷大叫,以此吸引成年個體的注意力,尋求保護。

既然是本能,那就談不到教養。

孩子發脾氣非嬌慣,專家:大腦機制下的自我保護,家長要科學化解

最常用的"擁抱",並不能解決問題

BBC有一期節目《baby的異想世界》,專門介紹了兒科專家格迪·辛格博士的情緒實驗,他利用監控孩子心率的方式來衡量他們的怒氣等級。

實驗人員將監控裝置放在一個18個月大的女娃身上,然後讓其玩積木,剛開始一切正常,孩子的心率基本穩定在130左右,但隨着孩子玩積木時遇到的困難越來越多,她的情緒開始出現明顯波動。

在實驗過程中,辛格博士發現,每當寶寶生氣時,心率就會飆升到180,並且會持續很久。

孩子發脾氣非嬌慣,專家:大腦機制下的自我保護,家長要科學化解

他嘗試家長最普遍的方式:抱起來哄,卻發現心率並沒有迅速下滑,一直維持在較高等級。

在其它實驗體身上,甚至還出現了負面作用——原本有下滑趨勢的心率指數,經過父母的處理,又開始攀升!

很明顯,這種方式不能解決問題。

孩子發脾氣非嬌慣,專家:大腦機制下的自我保護,家長要科學化解

我見過很多父母,在孩子大發脾氣的時候擁抱孩子,想使其安穩下來,但是孩子會拼命掙開父母的擁抱。父母越是用力擁抱,孩子越是用力掙脱,最後孩子徹底崩潰了。

寶寶發脾氣時,如何安撫最有效?

在心理學中,引導發泄是一門大學問,裏面的內容相當複雜,哪怕是思維模式比較簡單的嬰幼兒,也得講究科學應對。

下面這些方式,也許能幫助到大家:

1、轉移注意力

事實上,大家經常會無意識地使用這種方式,比如孩子因為某件事情賴在地上大哭,家長會走過去説:"我們去超市買好吃的東西,好不好?"或者"我們去看電視好不好?"孩子能很快止哭。

研究顯示,寶寶的思維是單線式的,他們的大腦不支持同時思考兩件事情,因此,一旦注意力被轉移,寶寶會像失憶一般,很快走出原有狀態。

只要沒有新的刺激,他們就不會繼續鬧騰。

這個方法是我自己常用的方法。昨天孩子非得要出門去玩,為了安全起見,我沒有同意。孩子開始發脾氣,哇哇大哭,任憑我怎麼説就是不聽。我馬上意識到要改變方法,要轉移孩子注意力。

我先是表情誇張,做出“噓”的一聲,然後對寶寶説“外面什麼聲音啊?”

孩子立刻就安靜了。我説“媽媽抱着你去看看,好不好?”孩子説:好。

説這個話的時候,她還在抽泣,但是卻停止哭泣了。

“門外沒有什麼,但是媽媽卻聽到聲音呢?”“是不是有怪物啊?”

我們接着就討論起了西遊記裏面的怪物問題。

成功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是制止孩子發脾氣的有效手段。

孩子發脾氣非嬌慣,專家:大腦機制下的自我保護,家長要科學化解

2、動物安撫法

總有人説貓狗對孩子的生長髮育不好,有一定的致病風險,話是沒錯,不過養過的人都知道,可愛的寵物真的可以給生活帶來無數樂趣。

西方很早之前就有用寵物狗治療抑鬱症的傳統,研究顯示,當寶寶與寵物待在一起時,大腦會分泌一種令人心情愉悦的激素,這對他們的情緒控制有很大好處。

當然,老人的擔心也有道理,相對於心理層面的優勢,生理層面的影響更加直觀。因此,保險起見,大家最好選擇在生娃之前養寵物,等一切準備好(疫苗做全),再讓寶寶去接觸,這樣就沒影響了。

有個鄰居,每次孩子發脾氣,她就把她家的狗狗搬出來,“”看看,狗狗開始看你嘍”,或者“你再哭,狗狗也要哭嘍!”每次這個方法都奏效。

家裏有寵物的家長,可以試下。

孩子發脾氣非嬌慣,專家:大腦機制下的自我保護,家長要科學化解

3、"威脅恐嚇"壓制他們

這個辦法在我家小侄子身上體現得最明顯,每次他發脾氣,在地上打滾、耍賴、不起來,只要他爸一來,立馬靜音,啥都不敢再做。

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到,孩子懼怕父母,其實也不是什麼壞事兒,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就必須有個能鎮得住場子的人,否則以後的教育進程會非常艱難。

試想一下,你説這個不許做,孩子偏要做,他完全不怕你,你能怎麼辦?打他們一頓?小時候捨不得打,長大再去打,只會激起孩子的叛逆情緒,情緒激動之下,誰都無法預料他們會做出何等噁心的事情來。

家長平日裏一定要主動培養自身權威性,小事與孩子嘻嘻哈哈沒事兒,但到了關鍵時刻,他們就得服從指揮,而且沒得商量。

孩子發脾氣非嬌慣,專家:大腦機制下的自我保護,家長要科學化解

面對孩子胡亂發脾氣,家長的立場要堅定

很多人不知道,小孩子天生有一種能力:察言觀色。

在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其實一直在暗暗觀察媽媽的反應,如果她表現得很心疼,這個捨不得,那個不樂意,孩子就會變本加厲。

反之,要是媽媽態度冷淡,甚至乾脆不理睬,去一旁做自己的事情,過一陣子後,孩子自己就會冷靜下來了。

不管孩子什麼表現,父母的立場要堅定,不妥協,不貶低。

不能因為孩子發脾氣,就降低了自己的紅線,允許孩子為所欲為!也不能因為孩子發脾氣,就開始貶損孩子的性格和人格。

正常情況下,只需要5-6次鞏固理念,孩子就會明白什麼是底線。他們心裏很清楚,就算自己鬧騰,也得不到想要的,那還不如節省點力氣。

孩子發脾氣非嬌慣,專家:大腦機制下的自我保護,家長要科學化解

最後還要提醒家裏有老人的。孩子的教育需要全家人共同配合,在這一點上,老人是難題,他們總是“護犢子”,"孩子那麼小,這樣對他幹嘛!"事先與老人溝通好,安撫可以事後進行,但在教育過程中,一切還得照章辦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42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發脾氣非嬌慣,專家:大腦機制下的自我保護,家長要科學化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