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對寶寶的要求都是完美主義者,從頭到腳必須乾淨清爽,不能允許有一點“髒東西”的存在。寶寶白白嫩嫩的,確實很招人喜愛,但也並不是所有部位都一定要徹底清潔。有時候媽媽們太愛乾淨了,反而不利於寶寶免疫系統的發育。特別是過分清潔寶寶的某些身體部位,太過於追求完美,小心傷害了寶寶~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説的是一位強迫症媽媽,發現2個月大的寶寶頭上有黃色污垢,而且很難清洗,於是用力搓洗,結果導致寶寶腦部感染。其實這位媽媽搓洗的是寶寶的囟門,是寶寶脆弱頭顱的兩個開口,用力氣搓這些開口或是用硬物觸碰它,肯定非常容易導致腦部感染!囟門不是洗不得,而是看怎麼洗。你説洗囟門這麼危險,要不平時就別碰了吧?不,千萬別這麼做!如果如果囟門缺乏護理和清洗,導致污垢堆積,就會硬生生憋出一個脂溢型濕疹(俗稱奶癬),並且那些病原菌通過囟門跑入寶寶的腦袋,容易引起寶寶頭皮感染,還能引起腦膜炎!正確的清洗方式應該是:雖然寶寶的囟門看上去軟軟的,但它並不是摸不得碰不得,爸爸媽媽可能在為寶寶洗澡時,最在意該如何對待這個軟軟的囟門。清洗時,要使用温和的嬰兒洗髮水,按摩寶寶的頭皮時,不要太用力即可。遇到洗不掉的污垢,可以用蒸熟的麻油或精製油將污垢浸透2~3小時,等污垢變軟後,再用無菌棉球按照寶寶頭髮的生長方向擦掉即可。一次洗不完就分成多次洗,洗得太用力太久,反而會傷了囟門。
有些寶寶因為環境變化而出現流鼻涕,鼻涕幹後就會一坨一坨黏在寶寶的鼻孔,實在是好邋遢好難看。有些時候會隨着呼吸、運動等鼻屎自己掉出來,但有時候寶寶會因為鼻塞而出現呼吸、吃奶困難,或者睡覺時因為呼吸不暢而出現鼻鳴。媽媽們,看着手都癢了,立馬上陣幫寶寶挖鼻孔,有時候還用上什麼棉籤,什麼洗鼻器來清洗一番。經常給孩子清理鼻分泌物,會損傷鼻黏膜,致使分泌物更多。如果你親自上手給寶寶挖鼻孔,並且伸得比較深,不僅容易造成感染,還會影響鼻腔軟骨發育,導致鼻孔變大,影響到將來的面容。一般而言,小寶寶的鼻屎也沒多到需要我們幫忙清理的地步,一般擤個鼻涕,基本上就隨着鼻涕出來了,所以沒事就別動寶寶的鼻子。但如果寶寶鼻塞比較嚴重,你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首先,別上手!先讓寶寶的鼻屎變軟可以用熱水敷一下寶寶的鼻子,或者讓寶寶多在充滿水蒸氣的浴室待一會兒,或是用橄欖油抹一下鼻子,哺乳前或者睡前,可以往寶寶鼻子裏各滴2滴生理鹽水滴鼻液。接下來,還是別上手!鼻屎軟化後不能摳,待到寶寶打噴嚏或是擤鼻涕時,鼻屎就很容易出來了。
很多寶寶剛出生的時候頭上都會有一層厚厚的、鱗片狀、帶硬殼淡黃色或黑褐色的油膩斑塊。這可愁壞了強迫症的爸媽,看着不僅心癢、手更癢啊!迫不及待想摳掉,還我乾淨寶寶~但是,這個真心不能摳啊!這些乳痂俗稱“搖籃帽”,一般在寶寶囟門的位置比較明顯。主要是由寶寶出生後不洗頭,上皮細胞分泌物和灰塵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所以一般建議,新生兒2-3天就要洗一次頭,避免太多油脂積累。這些乳痂雖然看着難受,但對寶寶沒有什麼不良影響。通常乳痂會自然脱落,家長一定不能強行揭掉,更不能用指甲摳。如果是比較嚴重的“搖籃帽”,家長可以在寶寶頭皮上抹點冷榨的植物油或霜劑(凡士林、鬱美淨),輕輕按摩約15分鐘,使之軟化吸收。然後用非常柔軟的寶寶牙刷(弄柔軟後),輕輕地去除剝落的頭皮乳痂。平時用温和的洗髮水洗去多餘的油脂。如果在寶寶的耳朵後面、脖子褶皺處,也發現一些結硬殼的油狀皮疹,這種通過温水清洗很快就會好轉,同時也可以少量短期使用氫化可的鬆軟膏治療。
很多媽媽有定時幫寶寶清理耳屎的習慣,但這真的不是一個好習慣。簡單的來説,就是耳屎不是什麼髒東西哦。相反,它是耳朵的分泌物,能保護寶寶的耳朵,阻隔水、微生物、小蟲子等進入耳朵內。一般情況下,如果耳屎太多了,耳朵會自己排出去,用不着我們操心。所以説,給寶寶掏耳朵實在沒啥意義,還可能把本來要排出去的耳屎給擠了回去。另外,給小寶寶掏耳朵,非常容易弄傷耳膜,寶寶耳道窄、皮膚免疫力脆弱,頻繁給他掏耳屎,可能會引起外耳道炎;如果掏耳朵時,你手抖或被人撞到了,還可能不慎用棉籤或耳勺弄傷耳膜,導致不同程度聽力下降。遇到這些情況,需要給孩子清理耳屎情況一:耳屎較硬當家長髮現寶寶耳屎較硬的時候,可以用那種兒童專用棉棒掏外面的耳屎,但在這之前需要將棉棒沾一點香油,抹到耳道里面,以軟化耳屎,之後輕輕轉動棉棒,將耳屎掏出。情況二:耳屎肉眼看得見如果寶寶耳屎能用肉眼清除的看到,且不是很硬,那麼家長可以將紙巾捲成條,慢慢伸到寶寶耳朵裏面轉一轉,耳屎自然也就出來了。情況三:寶寶外耳道癢當家長髮現寶寶外耳道癢的時候,可以用蘸有酒精的棉籤輕輕擦拭,這樣在止癢的同時也能起到消毒預防感染的作用。給寶寶掏耳朵最好是在寶寶熟睡的時候給寶寶掏耳朵。寶寶清醒時,千萬別應硬給寶寶掏,很容易發生危險。
寶寶出生後,臍帶殘根一般在10~20多天左右脱落。這時,雖然臍帶看着醜醜的髒髒的,但是家長一定不能急急忙忙的觸碰,而是保持臍帶區域清潔乾燥。在臍帶未完全脱落並癒合之前,給寶寶擦浴,避免淋浴時寶寶出現臍帶炎。在平時儘量保持臍部的乾燥和清潔。用尿不濕的家長要注意不要超過臍部水平位置,以免摩擦導致結痂癒合不良(或污染的尿不濕浸沒臍帶殘端)而感染。洗澡的時候也儘量繞過肚臍,洗澡後未防止不小心有水濺到臍帶上,應及時用棉籤輕擦臍帶,避免細菌感染。如果臍部出現黃色有臭味的分泌物;臍帶部位一碰就哭,或者是超過3周還沒脱落,或是脱落後長了肉芽,則需要帶寶寶就醫。每個新生兒身上都有胎脂,看着白白的一層包在寶寶身上,髒髒的感覺。胎脂為在羊水中的胎兒皮膚提供保護作用,如果沒有這一層膜,胎兒的皮膚就會受到傷害。所以,千萬別小看這一層髒髒的東西哦。不僅如此,胎脂還起到體温恆定的作用,以免寶寶出生後因為周圍環境的變化,自身熱量散發,體温降低。所以胎脂只是看着髒,對寶寶有很大的好處呢,家長也不必刻意清洗或非要擦掉,一般在寶寶出生幾天後就被皮膚會自行吸收了。
寶寶私處不要過度清洗,大便隨拉隨洗無可厚非,小便一尿就洗只會致寶寶紅屁屁的幾率增加,臀部稍有護理不勤就過敏、發炎的幾率增加,若換尿不濕時,只有小便,建議用好一點的嬰兒幹紙巾拭擦乾下下就行,還省事兒,當寶寶長到4個月左右,積肚了(當然,每個寶寶積肚時間不一樣),每天不拉N多遍粑粑了,洗屁屁的次數也就少了,就可以採取早晚洗以及拉粑粑時候洗,一天也就最多三遍。 清潔女寶寶的陰部,只需輕輕清洗外部陰道口就可以了,千萬不要洗裏面,弄不好會讓陰部嫩嫩的皮膚受傷。1歲以內的女嬰都不必每次都要撥開陰唇清洗,沖洗乾淨外部就可以,有粑粑在裏面的情況除外,但動作得輕,衝着洗,洗過後記住及時擦乾水分,讓陰部保持乾爽。用紗布給寶寶清洗、擦拭,要比用毛巾好。之所以忌過度清洗:陰道本身有一種自潔能力,因為陰道上皮細胞內含有豐富糖原,這種糖原由寄生在陰道內的陰道桿菌分解而生成乳酸,乳酸使陰道內成酸性環境,可防止許多致病菌的東西繁殖。若潔癖媽媽過度清潔女寶寶的私處,破壞了陰道本身的這種有益的乳酸,反而容易導致感染、過敏等情況。另外,剛出生的女嬰在陰道口內有乳白色分泌物滲出,如同成年女性的白帶。這是由於媽媽在懷孕時母體雌激素、黃體酮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出生後寶寶陰道黏液及角化上皮脱落,成為所謂的嬰兒白帶。嬰兒白帶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只要揩去分泌物就可以了。
孩子這7個部位,再髒也不能洗得太乾淨!媽媽們一定要牢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41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