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男孩貪玩腳踢陌生人,被摔成重傷:你不教育孩子,別人替你教育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健康

春秋管仲曾説:“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這也是人們常説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來源。

意思是,做一年的打算,沒有比種植穀物更恰當的;做十年的打算,沒有比培植果木更恰當的;做終生的打算,沒有比培育人才更恰當的。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培育人才是長遠之計,且並非易事。

對於一個家庭而言,想要家族繁衍昌盛,那麼“教育”就是根基。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起跑線,在人生的初期,家教對孩子有着非常深遠的影響。

家庭教育如何,從孩子的一些“習性”就能看出來

曾經,有網友Po出兩張地鐵對比照,短短一節車廂,兩個小孩給人完全不同的印象。

第一張照片是,孩子坐在媽媽的身邊,兩隻小手安分的放在大腿上,目視前方,非常乖巧。

媽媽在一旁玩手機,小孩不吵不鬧,身旁有大大的空位,但他仍規規矩矩地緊貼着媽媽坐着,生怕沒有把位置留給有需要的人,更怕打擾了別人。

而在另一張照片裏,“熊孩子”的“鬧”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不顧涼鞋底下踩過泥濘馬路的髒就直接踏上了原本乾淨的、乘客可以直接坐下去的地鐵座位上,小小的身影趴在車窗上好氣地朝外面張望,雙腳在椅子上踱來踱去,完全不顧周圍其他乘客的感受。

孩子的父親則在旁邊自顧自的打瞌睡,沒有管孩子。

試想,如果你是一位需要座位的乘客,在這個小男孩下車後你會作何感想,那個被踩過的位子,你還願意坐下去嗎?

很多人説,通過這兩張照片,我看到的不是兩個孩子,而是兩位家長不同的教育方式。

倘若家長平時有告訴孩子在公眾場合不能亂動,椅子是用來坐的不是用來踩的,就算要踩也要脱了鞋才可以踩之類的話的話,第二張圖片中的孩子是不是會規矩一點?

俗話説: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

很多孩子之所以“壞”,並不是本性有多壞,而是父母的教育沒有做到位。

很多家長老覺得孩子還小,調皮點沒事,長大後自然就懂了,卻忘了公眾場不是自己家裏,我行我素慣了,孩子會慢慢變成一個自私的、不顧他人、不懂得遵守規則的人。

到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的孩子。

遵守規則,儘量不給別人添麻煩,在公眾場合儘量不影響別人,應該是父母教育給孩子的第一堂課,這堂課不難,三四歲的小孩基本都聽得懂。

自己的孩子,別等別人來替你教育,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了

父母應該教育給孩子的第二堂課,是對他人的尊重,包括熟人和陌生人。

有一個小孩,因為“好玩”,在公交車上不停地用腳去觸碰身邊的一位男子,時不時地踢一下,可能在家也習慣了這樣“逗”父母。

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一幕發生了,在小男孩踢到第三次的時候,男子猛的起身,抓起小孩子就重重地往地上摔,摔完了還用腳用力地踩了三下男孩的頭。

就因為幾秒鐘的“好玩”,男孩被摔成“重傷”,直到第二天左側臉頰都腫得高高的,滿是淤青和血痕,左側後槽牙也有鬆動跡象。

他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可能很多人會説,這才多大點事,這男子也太狠了,對一個小孩出手這麼重,實在是不應該。

然而別忘了,別人是別人不是你的家人,他們沒義務包容、接納你的錯誤。

不惹事, 才能避免麻煩事,社會這麼大,會遇到什麼樣的人誰都説不準,保護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教育他首先學會尊重。

為人父母,千萬別再該給孩子立規矩的年紀,選擇去溺愛自己的孩子。

每一位家長都該明白:你不教育孩子,總有人會替你教育,到那時候,後悔哭泣可都來不及了。

自古以來,慈母多敗兒,“嚴師出高徒”是一種責任,生活中一些“嚴父”總説自己對孩子多嚴格,其實他們心裏明鏡似的,倘若不是因為捨得嚴格,孩子又怎會被教育得如此優秀呢?

教育最好的時機,是在孩子6~12歲,這個時間一定要抓住

發過作家盧梭曾在《愛彌爾》一書上説:

“人生大眾最危險的一段時間是從出生到12歲。在這段時間中還不採取措施摧毀種種錯誤和惡習的話,它們就會發芽滋長,乃至於以後再想採取手段去改的時候,它們已經紮下了深根,以致永遠也把它們拔不掉了。”

教育需趁早,這句話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真的晚了就麻煩了,孩子的三觀固定了就不好改了。

車爾尼雪夫斯基也曾説:“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什麼人。”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驚人的,比如你今天拿着衣架嚇唬她,她明天就可能拿着衣架嚇唬弟弟,今年你對人諷刺挖苦,他日孩子就學會了尖酸刻薄。

相反,你温和,孩子才平靜;你大度,孩子才不會斤斤計較;你勤奮,孩子才不怕吃苦;你首先做好了自己,孩子才會聽話懂事並做好自己的事情。

父母以身作則,是對孩子潛移默化的最直接的教育,也是對孩子一生最深刻的影響。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貫穿父母一生的功課,特別是在孩子人生的初期,教育得越早,孩子的未來就越好。

為人父母,無論我們這一輩子混得怎麼樣,教育孩子倘若失敗的話,事業上再大的成功都彌補不了我們晚年的痛苦;教育孩子倘若成功,那麼就算我們這一生碌碌無為,後半輩子也是欣慰的、幸福的、省心的,這一輩子就是成功的。

千萬別等老了才來感慨年輕的時候沒有教育好孩子,千萬別等孩子犯了大錯誤的時候才來反思自己哪裏做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