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蜱蟲“叮”上很“要命”?別慌 省疾控專家:一旦有不明原因發熱,需儘早去醫院,這種病治癒率很高
蜱蟲吸血後,身體能膨脹數倍圖片來自河南日報客户端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張逸菲
近日,信陽市4人因蜱蟲病相繼去世,且4人皆為親戚,其中3人蔘加過因蜱蟲病死亡親戚的葬禮,並有過肢體接觸。
發熱伴血小板綜合徵,又稱蜱蟲病,人被叮咬後,會出現高燒不退,後期常伴大出血,最終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亡。
有網友稱,不敢下地幹活,更不敢外出搭帳篷露營了。小小蜱蟲,真的這麼嚇人嗎?
小小蜱蟲竟能要人命
截至6月3日,信陽市今年入夏以來,已有4位老人因蜱蟲病相繼離世。巧合的是,4名去世老人互為親屬。根據媒體報道,幾例死亡事件,疑似與處理去世蜱蟲感染者遺體而造成的繼發感染有關。
芝麻大小的小蟲,竟能索命?
今年81歲的徐明,家住信陽市溮河區溮河港附近,家裏以種茶為生,巡山看茶,是老人的日常。2017年6月,他突然發起高熱,渾身難受。徐明説,自己向來身體硬朗,很少發燒,因不知原因,在家中耽誤了幾日。家人看他持續高熱,最終帶他到醫院檢查,確診為蜱蟲病,“住了十幾天院,花了好多錢。”治療過程中,徐明一度陷入危險,“家裏誰都沒想到,竟然因為小蟲子差點沒命。”
他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十多年前,每年都有因蜱蟲病死亡的居民,“每年都聽説有人被咬,不是啥怪事兒了。”
被蜱蟲叮咬,很難察覺
根據科普,蜱蟲為人、家畜及野生動物的體外寄生蟲,無論是幼蟲、成蟲均能吸血,如果在其吸血時強行拔除,易將假頭斷折於皮膚內,它還是病毒和細菌的媒介。
信陽市溮河區的呂行(化名)經營診所多年,每年都會有人讓他處理蜱蟲,“一般在發現蜱蟲時,它已經吸了很多血了。”蜱蟲吸血後,能脹大到原來的十倍甚至幾十倍,“像一顆大黃豆一樣。”
碘伏是解決蜱蟲的好辦法。呂行一般一手拿碘伏、一手拿鑷子,將碘伏擦到傷口處,能暫時麻痹蜱蟲,“它就會自己從皮膚中退出。”之後,再迅速用鑷子夾住,火燒處理。
據瞭解,蜱蟲在接觸人體皮膚後,會釋放一種“麻醉劑”,因此人們不會覺得疼癢,很難察覺。“所以如果有人不明原因發高熱,我會建議他去醫院查血。”呂行説,“是不是蜱蟲病,去醫院驗血便知。”
每年,各城市的寵物醫院也常見蜱蟲。不少寵物醫生説,在河南省內很多城市,春夏秋季,寵物去山林遊玩一圈,甚至有時在草坪裏打個滾兒,就能在耳朵、四肢、肚皮等部位看到蜱蟲。
一旦發高熱,需儘早去醫院驗血
蜱蟲常見,為何信陽更常見?
根據《中華流行病學雜誌》2021年發佈的《河南省2017~2020年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檢測分析》,信陽處亞熱帶向暖温帶過渡區,氣候温暖濕潤,適合蜱等媒介生物的生長繁殖,且當地的“長角血蜱”具有較高的新布尼亞病毒攜帶率,而布尼亞病毒,恰恰就是引發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的“元兇”。
信陽多山,又是信陽毛尖的重要產地,老人徐明説,很多茶農身上都有被蜱蟲叮咬過的痕跡。
早在2008年2月,原衞生部下發的文件就指出,蜱蟲叮咬屬於傳染病,人對此病普遍易感,與危重患者有親密接觸、直接接觸病人血液等體液的醫務人員或其陪護者,如不注意防護,也有感染的可能。
今年6月1日,信陽市疾控中心發佈相關文章稱,每年4~10月,是蜱蟲病的流行季節,5~7月為流行高峯,信陽市是河南蜱蟲病的高發區。
該文特別強調,如果居民在流行季節出現發熱,體温超過38攝氏度,要及時就近到醫療機構化驗血常規,尤其是發病前2周內被蜱蟲叮咬或者護理過該病的病人,更要提高警惕。
無需恐慌,早發現早治療,治癒率很高
是否一旦被蜱蟲叮咬,就一定會得蜱蟲病?
“這取決於,蜱蟲身上是否攜帶新布尼亞病毒。”河南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副主任醫師尤愛國説,蜱蟲不是隻有信陽有,其在自然界分佈較廣。
尤愛國介紹,如果人們遭攜帶病毒的蜱蟲叮咬,又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就需要留意自身,“特別是在豫南,幾個城市對蜱蟲病的宣傳更到位。”
在蜱蟲病的高發城市,一旦出現發燒的症狀,需立刻前往醫院化驗血常規,“早發現早治療,蜱蟲病的治癒率很高。”
即使感染蜱蟲病,也無需恐慌。尤愛國説,2011至2020的十年間,在河南省範圍內,蜱蟲病的平均致死率已經被控制到3%以下。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河南省對於蜱蟲病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牀經驗,也早已分離出病毒病原體,在病毒的監測和防治方面,也走在了全國前列。”尤愛國説,特別是信陽市,因為病例較多,積攢不少救治經驗。
而現實中仍然存在死亡病例,或因病人就診時間,以及其自身基礎疾病和其他原因導致。
但蜱蟲病畢竟是傳染病,如果有人患有蜱蟲病,在其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防護。
尤愛國解釋,一些蜱蟲病晚期的病例,可能會出現大出血的情況,“此時病人血液中的病毒載量較高,在診療過程中,如果不注意防護,傳染風險較高。”
一旦病人出血,血液接觸到健康人裸露且有傷口的皮膚或黏膜,或者在病人噴血、嘔血時,就有通過氣溶膠傳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