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哇哇哇……救命啊.......”兒科預防針診室那邊不斷傳來一個小孩撕心裂肺地叫喊。
“爸爸,快來救救我!爸爸,救命啊!”
原來,是一位3歲的小女孩因為害怕打針,在診室裏又哭又鬧,攔都攔不住,醫生根本無法下手。
“寶寶,哭也沒有用啊,哭也要打的啊,不然身體不會好的。”女孩的爸爸一邊安慰着小女孩,一邊抓着小女孩的胳膊試圖讓她聽話一點。
沒想到小女孩哭得更厲害了,非要往門外跑。無奈之下,爸爸只好摁住寶寶的胳膊,醫生把針頭扎進去的時候,孩子的身體使勁朝後縮了,隨着滋滋“哎”地一聲,預防針已經被打好了。
打完針以後,爸爸準備去給女兒拿藥,誰知道剛走出診室門女兒就扭頭又回去了,爸爸還納悶呢,只見女兒朝着打針的醫生屁股踢了一腳,説:”剛才痛死我了!
“看到這一幕,爸爸也是苦笑不得,網友們看到也紛紛評論:那些年打過的針,你還記得嗎?
打針是孩子的成長曆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經歷,哪怕身體再好,預防針還是少不了要打的。
打針是會痛的,不過也不是特別痛,是所有小朋友都能承受的感覺。不過需要提前給孩子做好思想工作,幫助他們調整心態。
為了防止孩子打針時的嚎啕大哭,情緒崩潰,我們平時從這3點對於孩子進行引導的:
1.給孩子做心理上面的勸導。
孩子懼怕打針其實是心理壓力造成的,如果家長們給孩子做心理上的疏導。
給他們講解,“打針其實就像吃藥一樣”,是一件小事,分分鐘就搞定了,沒什麼可怕的,而且打完針身體還可以變得很棒。孩子一聽,打針其實沒那麼可怕,心理上就沒有那麼懼怕打針了,第一次會偶爾會又吵又鬧,下一次,下下一次就不會那麼牴觸了。
2.適當的設立一些同意打針的小獎勵
這個方法是特別奏效的,給獎品的機制可以激發孩子的潛能,特別是一些充滿誘惑的的獎勵,比如男孩子喜歡“變形金剛”,女孩子喜歡“芭比娃娃”,小傢伙們最容易被這些東西折服,努力克服困難,就能拿到自己心心念唸的禮物,何樂而不為呢。
記得一位醫生講述了他的一次經歷:我在接診4、5歲左右的小朋友的時候,家長説這孩子絕對不會配合打針的,孩子最開始不聽話,但是打完針一般哭不了多久,基本上打完按着棉球出了注射室就不哭了,因為打完針後換來了一盒QQ星,孩子馬上就甜甜蜜蜜了。
打完針得到獎勵的孩子們,會覺得這是一次很“划算的交易”。家長們如果都這樣做的話,我想孩子們同意打針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
3.去鼓勵孩子
每次打完針我們都會聽到護士阿姨的誇讚,小孩子喜歡聽鼓勵誇獎的話語,當他們打完針嚎啕大哭的時候,不要去哄他們或者是責罵孩子,而是要去鼓勵他很勇敢,小孩子內心覺得受到了爸爸媽媽的認可,情緒上也會得到緩和。
對於醫護人員來説,每天都要面對許許多多的小朋友,和每個小朋友溝通的時間有限,所以很難保證讓他們對孩子一點一點的引導和溝通。那家長們就要負責安撫孩子情緒,去鼓勵他們,做更深入的溝通。
其實兒童的忍耐力是驚人的,只要不嚇着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 孩子在成長中會遇到不少讓他們感到困難和懼怕的事,家長的職責是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讓孩子以積極平和的心態面對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補充:永遠不要威脅孩子:如果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這種話是極為愚蠢的,我在生活中見過許多家長這樣對孩子説,而效果並不是特別奏效,孩子只會情緒越來越低落、直到崩潰大哭。
但是這種行為,真的好嗎?淘氣、苦惱、不服從,等等,都 被歸為“不聽話”,在這樣的威脅下,孩子會以為:“不聽話=媽媽不要我了=得不到愛=被拋棄”。
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的創傷是非常大的!而且長期在這種脅迫 下,孩子大多會變得非常遵守所謂的“規則”,成為一個內心敏感、不敢表達自己、沒有安全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