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打罵教育,為什麼以前的孩子沒事,現在的孩子動不動就抑鬱
家長留言提問:“同樣是打罵教育,為什麼以前的孩子打罵不出事,現在的孩子動不動就抑鬱呢?”
看到這個問題,你是怎麼想的呢?我個人的看法是,
並非以前的孩子打罵不出事,而是時代侷限,讓我們看不到那個年代孩子存在的問題。比如,信息侷限;傳播侷限;温飽侷限;心理健康重視侷限以及孩子自我意識的侷限等。
(圖注:以前很少人關注“抑鬱症”)
一、信息侷限。
過去一個孩子在家庭教育打罵中出現心理問題,如情緒失控、行為失控,我們會認為他出現了“精神病”,會給他貼上“瘋子”的標籤,而很少人會意識到他們可能是得了“抑鬱症”“躁鬱症”等。當然,過去這些心理疾病的概念還沒有普及,這是信息侷限造成的我們以為過去的孩子打罵不出事的原因之一。
(圖注:以前打罵出事傳播範圍窄)
二、傳播侷限。
互聯網和智能科技的發展,讓我們進入了一個幾乎人人都是自媒體人的時代。信息的傳播時效快、範圍廣,讓我們看到了更多不同角落裏的人生百態。正是互聯網信息傳播,我們才會意識到有那麼多孩子在粗暴教育中受到的心理傷害很深。而在十多年前,很多因為打罵教育陷入情緒困境的孩子,他們即使反抗,向外界求助,傳播的範圍很窄,他們的遭遇,我們無法看到,這是傳播侷限造成的我們以為過去的孩子打罵不出事的原因之二。
(圖注:温飽成問題不關注心理)
三、温飽侷限。
過去經濟發展慢,很多家庭吃不飽飯,家長為了生計,往往脾性也較差,孩子因為大環境如此,所以大都選擇壓抑自己去適應,甚至還會説服自己“打我罵我都是為了我好”。再加上一日三餐難以温飽,相比起精神需求,很多孩子更在乎物質需求。這是温飽侷限造成的我們以為過去的孩子打罵不出事的原因之三。
(圖注:現在社會重視心理健康)
四、心理健康重視侷限。
這點與第三點是相輔相成的,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過去經濟基礎過低,人們對心理健康情況並不重視。很多孩子在打罵教育中出了心理問題,可並不受到重視,反而會被責怪“逆子”“白眼狼”“不孝子”等。如果孩子有極端行為並出事,家長可能會往迷信去猜想,認為孩子着魔,而不願承認孩子心理健康出了問題。這是心理健康重視侷限造成的我們以為過去的孩子打罵不出事的原因之四。
(圖注:孩子自我意識覺醒)
五、孩子自我意識侷限。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或者二胎家庭,再加上教育普及和法律常識普及,他們自我意識覺醒快,也更加看重自我和感受。對於錯誤的打罵教育方式,他們會制止,甚至報警。以前孩子受教育程度大多不足,而且一般家庭有多個孩子,孩子所得到的關注度不足,這就使得很多孩子對自我的意識相對薄弱。他們在成長期中,對於父母的任何教育形式大多逆來順受,不敢反抗,或者不知道怎麼反抗,盲目認為家長都是對的。這是孩子自我意識侷限造成的我們以為過去的孩子打罵不出事的原因之五。
總之,並非以前的孩子打罵不出事,而是所處的時代侷限,比如信息侷限;傳播侷限;温飽侷限;心理健康重視侷限以及孩子自我意識侷限等,孩子們存在的問題被忽視、被漠視。
(圖注:打罵教育不是好的教育方式)
在此,希望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能意識到打罵教育並非一種健康的積極的教育方式。很多時候,打罵確實可以短時間內讓孩子意識到“不能這麼做”,可是卻無法讓他們知道“為什麼不能這麼做”。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孩子打罵過後,仍然屢屢犯同樣的錯誤的原因。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孩子,但願我們都能多一點耐心和方法,多主動學習一些教育心理和技巧,這不僅是對孩子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
我是星主,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堅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傳遞,熱衷分享教育輕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