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肢體癱瘓、語言障礙、吞嚥困難、認知障礙……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一種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負擔的急性腦血管疾病。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中國確定的主題為“卒中識別早,救治效果好”。什麼是腦卒中?發病前有哪些症狀?如果突發腦卒中正確做法是什麼?怎樣預防發生或復發?針對公眾關心的問題,醫學專家給出健康指引。
警惕腦卒中發病年輕化趨勢
根據國家衞生健康委發佈的2023年世界卒中日宣傳要點,腦卒中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出血,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引起缺血的一種疾病。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複發率高、致殘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經濟負擔高的“五高”特點,是威脅中國國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尊敬介紹,腦卒中分為腦出血和腦梗死兩大類,前者為出血性,後者則由於血管堵塞引起。兩者雖然症狀相似,但在臨牀上仍有差異需要醫生着重分辨。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尊敬為病房病人查體。(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訾蕊 攝)
根據《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23)》,中國40歲及以上人羣腦卒中現患人數達1242萬。“我們在臨牀上觀察到腦卒中發病有一定年輕化趨勢。”劉尊敬表示,目前在門診接診時甚至能遇到20至30歲年齡段就得了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且並不是因為血管畸形或發育問題,而是因為動脈硬化。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專家認為,可能是腦卒中整體危險因素年輕化導致,也就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年齡段前移,導致腦梗塞或出血的年齡段也有所前移。
牢記“120”口訣 識別突發腦卒中
“腦卒中發病後,病人容易突然出現口角歪斜、單側肢體麻木無力、講話不清楚、喝水有困難等症狀。”劉尊敬説,一旦出現上述症狀,哪怕症狀較輕,也不要抱有僥倖心理,必須儘快到醫院救治。
同時,公眾可根據國家衞生健康委發佈的“中風120”口訣識別腦卒中早期症狀。其中,“1”代表“看到一張不對稱的臉”;“2”代表“查兩隻手臂是否有單側無力”;“0”代表“聆(零)聽講話是否清晰”。
“及時發現腦卒中的早期症狀極其重要,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效果也就越好。”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李淑娟介紹,患者在發病後要立即撥打120,並通過“卒中地圖”小程序功能找到距離最近的有卒中急救能力的卒中中心醫院,可以立刻進入卒中急救綠色通道,及時得到規範的治療,可增加恢復的機會,改善生活質量。
腦卒中重在預防 防在日常
“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以及生活飲食習慣與中風的發生關係密切,吸煙、飲酒、缺乏體育鍛煉等生活習慣,都已被證實是導致中風的危險因素。”劉尊敬表示,腦卒中可防可治,重在預防,防在日常,要提升以預防為主的健康意識。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神經內科舉辦義診活動。(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供圖)
李淑娟建議,預防腦卒中要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並主動自我篩查高危因素,積極治療相關疾病,如心肌梗死、房顫、心力衰竭等。
“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相關疾病患者應在日常生活中特別重視預防腦卒中。”李淑娟説,要控制血壓,堅持服用降壓藥物;控制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堅持服用降血脂藥物;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羣,應積極控制血糖;房顫或有其他心臟疾病者,應控制心臟病相關危險因素。(記者顧天成、彭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