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5月中旬在出現兒童長期誤食冒充“特醫配方粉”的固體飲料而懷疑導致營養不良的“大頭娃娃”事件後,月底在廣州又出現了類似原因的家長集體維權事件。2018年以來,在醫生推薦下,這些家長開始長期購買並給孩子服用“貝兒呔”和“敏兒舒”這兩種品牌的固體飲料。與5月發生的案件不同,廣州家長們維權的要點在於,醫院和醫生成了過敏孩子服用固體飲料的關鍵因素。
該事件由媒體曝光發酵兩週以來,廣州市當地包括工商、市場監督管理局以及衞健委等多個政府監督部門,已分別介入針對生產企業、商品流通渠道和醫院的調查,但進展緩慢,涉事機構至今無一家獲得明確查處和公示。
一些階段性的調查結論也令家長失望。在此期間,多名家長撥打過12345政府熱線舉報嬰健藥房,這裏正是附近廣州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醫生明確引導其購買固體飲料的銷售場所。6月9日,一名家長收到來自由廣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天河分局負責回覆的政務短信稱,“因未發現被舉報公司存在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的客觀證據,現已中止調查。”工商部門針對這次消費糾紛的處理意見僅僅是“被舉報公司同意予以退貨退款處理”。
同日,另一家涉事醫院——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番禺院區的投訴科一名工作人員回覆家長詢問時稱,目前仍在等待上級部門公佈調查結果,醫院的任務是收集小孩的產品食用情況和家長意見。據瞭解,過去兩週,作為醫院層面的“上級主管部門”的廣州市衞健委已經對該事件展開專項調查,並通知部分家庭,安排孩子到指定醫院做體檢。但家長們認為,衞健委把調查重點放在了產品跟小孩的健康關聯上,偏離了家長的訴求。
“我很詫異,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廠,也不知道它投入了多少經費,居然能讓廣州很多的三甲醫院都涉及到這個事件裏面。”一位不願具名的家長對《第一財經》YiMagazine表示。
根據《第一財經》YiMagazine記者多方採訪和對公開資料所做的梳理,包括北京、上海、長沙、廣州在內,近一年多以來在全國多地出現過假冒“特醫奶粉”的事件,流通渠道以藥店和母嬰專營店為主,也涉及部分超市專場的奶粉貨架。而這些違規流入市場的危險“奶粉”,最早往往是通過綜合醫院的兒科醫生,或者是兒童專科醫院免疫科、消化內科和皮膚科的門診醫生,推薦給了孩子家長。
發生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至今仍在深刻影響着中國乳業。面對食品安全這根紅線,國內頭部的乳品企業都變得小心謹慎,唯恐再度傷及品牌。但市場仍在給予“固體飲料充當特醫配方粉”這樣的不法銷售以空間。時隔十二年,中國嬰幼兒奶粉的消費者依舊站在信息不對稱的“弱者”一端。
01
被選中的貝兒呔
由廣州多名家長提供的證據顯示,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消化科的醫生們在確診孩子存在牛奶蛋白過敏的情況後,開具門診處方的同時,會給家長再附帶一份事先印好的、內容詳細的《嬰兒濕疹、牛奶蛋白過敏注意事項》,其中將貝兒呔1號、2號、3號系列分別對應氨基酸、深度水解和部分水解奶粉,推薦給家長購買。
“理論上講,我們醫生大部分都會不直接説品牌名字,因為這個是有誘導性的,除非是不能替代的產品。”一名涉事醫院不願具名的兒科醫生告訴《第一財經》YiMagazine,如果家長在購買方案上尋找幫助,醫生的通常做法會推薦2-3個主流品牌以供選擇,即使推薦品牌也絕不會指定藥店,這些通行做法均是為了避嫌和防範醫患風險。
上述醫生還強調,所謂“不能替代”多指藥品,奶粉並不在“不能替代的產品”之列。如果醫生在推薦產品時使用的是打印成文的《注意事項》和處方箋,邏輯上應該是整個科室的一種默認行為。
在一個已經聚集了126人的家長維權微信羣中,據《第一財經》YiMagazine統計,被提及的涉事醫院至少多達七家——包括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第五醫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的兒童醫院、婦嬰醫院和珠江新城三個院區,以及廣東省婦幼保健院下屬的番禺和越秀兩院區。
家長和醫生經常提及的“特醫奶粉”,其正確的叫法應該是“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截止到5月16日,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產品批准註冊清單》,目前通過國家審批註冊的合規產品共48款,其中,針對1歲以下兒童的特配食品僅29款,覆蓋美贊臣、雀巢、貝因美、聖元等在內共有10個品牌。每款獲批的產品在外包裝上,其具體產品名稱前都會用中文註明“特殊醫學用途”字樣,並配以“國食注字”開頭的註冊號。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有別於普通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地方,在於這是一類針對代謝紊亂、消化吸收障礙或有疾病狀況的嬰幼兒研製的食物,需在醫生或者臨牀營養師的指導下使用。這些獲得註冊號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根據過敏情況的不同,又可以分為乳蛋白深度水解、乳蛋白部分水解、氨基酸配方奶粉等共9類,目前均由乳品企業生產,其中有部分產品在外型上也是沖泡型的粉狀物,看起來很像奶粉,可當主食單獨或與其他食物配合食用。
“貝兒呔包裝很簡陋,我們不是沒有懷疑過,”一名在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就診的孩子媽媽對《第一財經》YiMagazine説道,“但是醫生都以只有貝兒呔的氨基酸奶粉裏面含有乳糖,對大腦發育有益,駁回了我們的質疑。”
由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消化科向家長們提供的《注意事項》單頁上,也有一列文字寫着“貝兒呔系列均含有乳糖,可軟化大便”的説法。
事發之後,前述不願具名的家長在與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番禺院區交涉的過程中,該醫院的兒保科一位副主任一方面向該家長確認“貝兒呔”只是一種營養素,但同時也解釋稱,醫生們當初建議服用,是因為根據該產品提供的營養表信息,認為可提供符合孩子生長髮育需求的營養元素,故而才推薦給家長。
“我們也是這一兩年才搞清楚什麼叫特殊醫學奶粉,什麼叫固體飲料。這個概念不是從一開始就有的。”這位醫生説道。但是在家長看來,溝通並沒有正面回應家長的訴求——告知家長為什麼“貝兒呔”可以成為推薦品,而不是在解釋醫生的認知也存在不斷更新的過程。
“貝兒呔”和“敏兒舒”這兩個品牌的固體飲料,皆為廣州特益孚特實業有限公司生產。公開資料顯示,該企業註冊資產只有500萬元,廠址位於廣州番禺區的百眾創意園內,並非國內知名乳企或者食品企業。
特益孚特的控股股東謝碧平,控股的另一家貿易公司所開辦的能嬰藥房,比鄰廣州市兒童醫院,也涉及此次經由醫生推薦售賣固體飲料一案。《第一財經》YiMagazine在6月8日致電謝碧平,對方僅簡短證實能嬰藥房目前處於停業狀態。至於特益孚特為何能在廣州打通多家醫院的部分科室為其產品背書,謝碧平並沒有對此做出回應。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投訴科的一名工作人員在電話中曾回覆一名家長稱,如果醫生有明確指定某款產品甚至推薦購買藥房則肯定屬於違規行為。“但是現在調查結果還沒出,我們也不去評論這個事情。”這位工作人員説。
6月11日,數名維權家長在與廣州市衞健委的溝通中獲知,目前針對醫院的專項調查缺乏相關直接證據。廣州市衞健委表示,不會存在偏袒涉事醫院及醫生的情況,希望家長們能進一步補充提交真實有效的證據資料,案情一經查實,將對涉事醫生做嚴肅處理,嚴重者將吊銷醫生行醫資格證。
02
突然警覺起來的家長
中國針對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監管規範起步較晚。2010年,原國家衞生部發布《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於2012年正式實施。而直到2013年,國家才首次出台《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通則》和相關生產規範,市場監管總局則於2016年3月出台管理辦法。
根據2010年發佈的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標準除去對蛋白質、脂肪等化合物做了指標規定外,對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其他可選擇成分均有明確的指標要求。
要求如此嚴格,目的在於要能在能量和營養成分上滿足在嬰幼兒生長髮育快速階段有特殊醫學狀況嬰兒的生長髮育需求。1歲以內的嬰兒,主要從母乳或配方奶粉中獲取蛋白質和營養,如果攝入不足,極有可能患上“重度營養不良綜合症”。
據廣州地區家長反饋的情況,當地醫院最早推薦患兒服用固體飲料的時間是在2018年。而無論是郴州還是廣州,都並非第一個捲入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的地點。
2019年5月,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北京京都兒童醫院兒保科的醫生向家長推薦固體飲料“佳瑞寶”,且該醫院與首都兒科研究所、北京婦產醫院以及周邊商店售賣寧波特壹、金大洋等“三無特配粉”。2019年7月,《人民日報》記者調查發現湖北省宜昌市一母嬰用品店將“雅樂迪”固體飲料冒充適度水解蛋白配方粉售賣;同年12月,澎湃新聞曝出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生將固體飲料“舒兒呔”當特醫奶粉推薦給過敏兒童食用。“雅樂迪”和“舒兒呔”同屬同一個公司山東梵和生物旗下產品。
就在這些新聞事件持續發酵、各地監管執法機構多次發佈查處公告的同時,2019年12月,“貝兒呔”產品更換包裝,新包裝開始在罐體以更醒目的字體標註出“營養素固體飲料”的字樣。
“佳瑞寶”“雅樂迪”“舒兒呔”“貝兒呔”“敏兒舒”……這些被曝光的固體飲料,名字非常相似且多有影射嬰幼兒的過敏症狀,它們均由地方小廠商生產,都是首先打通醫院醫生這個環節,成為向家長推銷其產品信息的第一齣口,並基於醫院附近的藥房和母嬰店建立自己的銷售網絡。
2020年5月1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選購消費提示》,明確指出固體飲料“產品配方、生產工藝、標籤和説明書等不需要產品註冊審批,不能為特殊醫學狀況人羣提供營養支持,不能標示適用人羣,也不需要在醫生和臨牀營養師指導下使用。如果用固體飲料替代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長期食用,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接二連三的媒體曝光新聞開始引發越來越多過敏患兒家長的警覺。他們開始重新審視擺在家裏的那些“奶粉”罐子。
聖元在6月8日對《第一財經》YiMagazine回應稱,李元購買的這款產品,屬於聖元針對海外貿易公司訂單而生產的出口產品,符合與嬰兒配方及特殊醫用嬰兒配方食品相關的國際生產標準,但目前並沒有向國內監管機構申請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相關注冊。
“這些商品在哪兒銷售,不取決於我們。”聖元方面向《第一財經》YiMagazine出具了該款產品向一家香港貿易公司的出貨合同和報關單,並解釋稱,產品後續的流通已不在生產商的控制範圍之內。“從生產的角度,貿易公司給我們下訂單,人家要多少,我們就按當地生產標準生產完交付。針對出口產品,我們工廠不會受理任何國內經銷商的進貨,那樣就是違規銷售了。”
03
特配食品註冊難
歐洲、北美大多數國家對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管理標準,通常是當作食品來管理,並相應設有國家標準,少數國家要求在產品上市前到相關監管部門備案。而我國特配食品管理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國目前對特配食品採用的管理方式為註冊制。
2015年4月24日,《食品安全法》修訂第八十條規定“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應當經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註冊”。至2016年,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制定頒佈了《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管理辦法》,首次明確規定對特配食品的註冊程序和要求。除了對產品配方、生產工藝、標籤、説明書、產品安全性、營養充足性和臨牀效果要經過審查外,監管機構對生產企業的生產和檢驗能力、質量可控等方面也要經過多項審核。
可以説,國家為特配食品的註冊設定了較高的准入門檻,需要報審企業在生產條件和研發能力上下足功夫。所以,通過該項註冊的產品,至今不足50款。
在准許註冊後,生產企業的產品將會拿到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註冊證書,匹配相應的“國食注字TY 4位年號 4位順序號”註冊號,之後才允許產品上市銷售。每個註冊證書的有效期為五年。
一位在國內乳企負責相關申報工作的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YiMagazine,國內企業參與生產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起步較晚,其中深度水解配方粉和氨基酸配方粉,由於缺失針對“氨基酸高級原料”的相關國家標準,所以目前一直無法通過這兩類特配食品的註冊,能獲批的均為國外品牌——深度水解配方為雀巢的藹兒舒和肽敏舒兩款,氨基酸配方只有紐迪希亞的紐康特一款。
海外品牌的相關產品,因為有多年的銷售歷史做背書,其安全性已受到市場認可。此外,這兩類產品在生產線上也有嚴格的限定,比如不能與其他產品共用生產線,因為如果生產線清理不乾淨,混入其他奶粉的大分子蛋白,可能會導致產品的安全風險。基於這些背景,國家現階段優先通過海外品牌的註冊申請。“會是一個慢慢開放的過程。”上述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YiMagazine説。
符合國家註冊規範的“行貨”規模有限,這一局面也讓在淘寶上做母嬰海淘生意的店鋪找到了一塊重要市場。
張娜是淘寶上做英國奶粉代購的店主,最早也是因為自己孩子是過敏體質,她開始做起了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代購生意。張娜告訴《第一財經》YiMagazine,目前特配食品相關的銷售量,已經佔到她整個海淘店鋪商品銷售量的3成左右。在她的店鋪裏可以買到愛他美、惠氏、美贊臣等多個品牌的特配粉,每個月出貨量大約在700到1000桶左右。
據張娜介紹,大多數有購買特殊醫學用途食品需求的家長,第一步並不會找上代購,因為醫生會向他們建議購買一些海外品牌的國行產品。之所以後來改為找代購,原因之一在於價格——海外產品的國行版,價格約是海外直接代購的近兩倍。其次,隨着國家推行特配食品註冊制,一些原來當成“行貨”在國內售賣的海外產品,因為未拿到“國食注字”而陸續斷貨,比如紐迪希亞的紐太特和美贊臣的安敏健,均屬於這種情況。
這些海外品牌的“國行”產品斷貨,在今年上半年進一步刺激了張娜店鋪的訂單量上漲。“他們心裏也知道海淘奶粉沒有註冊號,但他們會問在英國那邊是不是就算特殊配方奶粉。我們有很多和當地醫生做交流的視頻或照片,來證明就是英國的專科醫生向推薦我們的這個牌子可以買。”張娜對《第一財經》YiMagzine説。
文章作者
文思敏 王姍姍 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