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寵溺並不是愛,家長警惕“青蛙效應”,才能使孩子合理發展

由 慕容亦凝 發佈於 健康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往往都可以見到寵溺孩子的家長,這些孩子在長大過後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依賴父母或者是依賴身邊的人,所以説這些家長的教育方式確實存在着一定的問題。

鄰居因為是老來得子,所以對自己的兒子非常的寵愛,他寵溺孩子的事情在整個小區都傳開了。明明孩子現在已經三歲了,但是在帶孩子出門的時候,鄰居仍舊是抱着孩子出門,不會讓孩子走路。

而帶孩子已經進入到了幼兒園時,孩子常常因為攀比的原因向鄰居提出許多無理的要求,但是鄰居從來不會去拒絕,反而盡力的去滿足。

這就導致孩子一直在鄰居的寵溺之下成長,而孩子在離開了父母,他入了社會時也表現出了許多不適的情況,沒有任何一家公司願意錄取這個孩子,導致這個孩子,現在仍舊在家中啃老。

其實現在社會當中有許多人都如同故事中的孩子一般,在父母的教育之下,孩子漸漸地喪失了適應社會的能力,而這其實就是青蛙效應。

什麼是青蛙效應?

青蛙效應其實指的是將青蛙放在温水裏面,青蛙並不會因此感到不舒服,反而非常依賴這樣的環境。隨着水温不斷的提升青蛙也會慢慢的習慣,這樣的温度並不會展現出強烈的抵抗。

但是當水温已經到達沸騰的狀態時,青蛙即便已經感受到了不適,但是他已經喪失了跳出沸水的能力,最後導致它在沸水中死亡,而這個故事就是青蛙效應。

其實在生活當中,有許多孩子都如同温水中的青蛙一般,温水不斷地加熱,就是家長不斷對孩子的寵溺,這隻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

青蛙效應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1、孩子無法獨立

家長如果一直對孩子寵溺的話,那麼在青蛙響應的影響之下,孩子也會漸漸的喪失獨立的能力,他們習慣了這樣的環境,對父母有着過分的依賴,最後導致他們成為一個巨嬰,事事都需要家長的幫助之下才可以完成。

2、不願面對挫折

這些孩子長時間收到的是父母的寵溺和誇獎,但是到了社會上,並沒有人像他們的父母一般寵溺着孩子。所以孩子往往會受到來自他人的批評,也會遇到在家中沒有經歷過的挫折。

他們沒有勇氣去面對挫折,更無法忍受他人的批評,也正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所以這些的存在都會讓他們打入谷底。

3、性格膽小

長時間生活在父母寵愛下的孩子,受到了來自家長的保護,做一些事情是根本不需要自己出手,家長就可以幫助孩子完美的解決。

所以這個就導致孩子形成了慣性思維,他們認為只要有父母在,那麼自己並不需要動手,更不需要自己處理事情。而等到父母離開,他們需要自己面對事情時,孩子往往會形成膽小的性格,並沒有勇氣去獨自面對一切。

由此可見,青蛙效應確實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這也正在提示許多寵愛孩子的家長,我們愛孩子是正確的,但是如果過分的溺愛,這隻會給孩子帶來較大的傷害。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走出青蛙效應呢?

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走出青蛙效應?

1、不過多幫助孩子

進入到了青蛙效應坑中的孩子存在着一個較大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已經習慣了這樣安逸的生活,習慣了家長為自己操心,處理所有事情的日子。

如果家長不想讓孩子沉浸在青蛙效應中的話,那麼就一定要懂得放手,更不要過多的去幫助孩子。

千萬不要拿孩子的年齡説事情,我們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不斷的去增加他們做事情的難度。比如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孩子自己吃飯,隨着孩子的長大,我們需要讓孩子做一些家務,這樣才有助於孩子能力的提升。

2、製造適當挫折

每一個人在成長的時候都需要經歷挫折,而那些長時間在父母寵愛下長大的孩子,他們經受的挫折是很少的,所以這些孩子往往在經歷一次失敗的時候都會產生陰影,並且無法走出來。

總之家長如果想要讓孩子走出青蛙效應的話,那麼在生活中就一定要為孩子製造挫折,但是這些挫折要在孩子的能力範圍之內,只有孩子解決,他們才可以收穫同樣的信心,才有助於孩子今後的能力培養。

3、多對孩子進行鼓勵

想要讓孩子健康的成長,並不僅僅只有幫助而已,我們可以對孩子多一些鼓勵,這也是增加孩子自信的方式,也是幫助孩子走出青蛙效應的方法。

對孩子多一些鼓勵,讓孩子自己處理事情,這樣他們才有能力去獨自進入社會對抗困難。

總之家長過分的寵溺孩子,只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傷害,我們應該要懂得對孩子放手,讓孩子獨自去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