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手記 篇二十六:孩子不愛吃飯,可能是飯沒煮好!選米挑鍋、淘米煮飯,看全程講解!
作者:旗央
大家好,我是旗央,專注孩子吃飯的超級爸爸。養娃就像打怪升級,我們總有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關注我,我們一起搞定!
説養娃就像遊戲裏的打怪升級,還有一層意思:明知道這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通病,落到自家身上還是覺得很苦惱。
比如,孩子不愛吃飯,就曾經讓很多寶爸寶媽為難,原因很多,有老人的驕縱,運動量不夠,天生的挑食或者後天的挑食……
今天我想説説一種隱藏的原因:飯沒煮好!
飯不好吃?
飯不好吃,這可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我還記得女兒剛開始吃米飯的時候,沒怎麼吃菜,就光吃米飯。一口米飯可以嚼很久,很久。
孩子的食譜越來越豐富,吃飯卻越來越差勁,突然有一天,我意識到,家裏的飯煮得也太難吃了。
換米,試了幾次,好像有改進,但也沒有驚豔。
為什麼?
煮飯是一個流程,不只一個步驟,從米到飯,要經過水、手、鍋、火的加持,最終才能完美呈現。
給孩子吃什麼米?
哪種米更好吃?市面上的大米琳琅滿目,品牌成堆,但簡單劃分就兩種:粳米和秈米。
粳米是北方優勢,一年一季;
秈米是南方優勢品類,一年兩季甚至三季。
不管媒體或者專家怎麼研究,其實不同的米種營養價值差別不大,口感的區別也需要在烹煮時體現,很難説給孩子吃什麼米最好。
有很多種可能,每個區域的口感喜好不一樣,傳承的習慣也不一樣,甚至投放的廣告宣傳也會有影響。
如果味覺真的有基因記憶的話,我覺得北方吃粳米,南方吃秈米,就像東邊吃米食,西邊吃麪食一樣,這就是中國人基因裏的味覺遺傳。
貴的米不一定就好吃!便宜的米也不至於很差。平時多買一些不同品種的大米嚐嚐,可以選出一種家人喜歡的。
選個好鍋
米種的差別,很多時候會被鍋子湮滅。
為什麼?
我原來用電壓力鍋,很快,很方便,只是不管什麼米煮出來都是一個味道,一個口感,一個視覺效果,時間久了,別説孩子不愛吃,我也很失望。
所以在早些時候,我家開始用電飯煲來煮飯。
所謂電飯煲,自然沒有壓力,是對曾經的大鍋煮飯的還原,煮飯慢,但是硬一點米不好煮,夾生的幾率增加,又或者軟趴趴。
所以,然後,我用了微壓電飯煲,集合了普通電飯煲和電壓力鍋的優勢,又迴避了各自的缺陷。
這個品類的鍋具不少,價格差異也非常大。比如日系的鍋子,曾被中國遊客瘋搶,又或者一些國產大牌,鍋子很中式,價格卻很“西式“。
我現在用的是米家智能微壓電飯煲,3L容量,很適合3-4人的家庭。造型很簡約,長方形,圓角。
放在餐桌一角也不佔地方,高度、長度和寬度,都在一個比較緊湊的比例下。
小米有品售價499,還不錯,有米家一貫的價格優勢,但基於同檔位,我更重視兩點:
微壓:科學的輕量加壓,可以助力大米的糊化過程,這也正是大米熟成的關鍵。
IH:電磁加熱,區別於普通鍋具的底盤加熱,IH技術讓內鍋自主加熱,熱力更均勻。
正好要給家人做飯了,我來煮個飯,一起看看。
煮飯第一步 淘米
我曾説煮飯是玄學,原因之一是有信念加持,比如淘米。
對於大多數人來説,買回來的大米隨便洗一洗就好了,因為看上去就很乾淨漂亮,包裝也説明不需要過多洗滌。
營養學家告訴我們,過分淘洗大米會讓大米的營養物質流失很多……不管你信不信,很多人信。
如果想要米飯好吃,我建議你跟我一樣,認真淘米,不要在乎什麼營養流失,請相信那些流失的營養跟多吃下肚的米飯比起來不值一提。
請跟着一起做……
調節水龍頭,讓水細緩地衝入米中,用手指在米中“温柔”地穿梭,水會變混,像牛奶一樣……
不要讓米長時間浸泡在洗米水中,一定要把倒掉渾水……
重複沖水,手指輕輕攪拌揉搓,不要太用力搓斷米粒,直到洗米水變得足夠透明……
我直接用內鍋淘洗,還是有點懶,推薦用洗米的篩子。
説到這,順便聊聊內鍋的話題。比如為什麼我家的鍋子選了3L,不是4L更大更流行嗎?
電飯煲是專職煮飯的,可以燉煮菜餚,但還是以煮飯優先,煮飯最忌米少鍋大,不好放水,影響熱力與壓力的最佳施展。我家人不多,3L就很完美。
因為採用了IH環繞加熱技術,所以IH內鍋的基材是純鐵材質,我這款最厚處達到3毫米,達到厚釜標準。
內部一般都是有防沾塗層,所以用手指直接洗米時要注意別讓指甲劃傷塗層,我不留指甲,所以就偷懶了。
煮飯第二步 水米比例
好了,言歸正傳,關於煮飯要加多少水,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
加水量不足時,飯香不濃,粘彈性不足;
加水量過多,米飯口感過軟,沒有嚼勁。
媽媽教我們煮飯的時候,是不是説過煮飯加水只要沒過手指第一節?當然,可能每個地方的媽媽習慣不同,有指節説,有指甲説,也有手掌説。
不同的米,多做上幾次,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的口感,記下水面和指節的關係,就是媽媽加水的2.0版了。
研究已經證明,煮飯時大米和水的比例存在穩定關係,只是不同的大米、個人口感要求會影響這個比例。一般來説,有1:1.2或者1:1.15等等。
我建議先按照內鍋上的刻度線放水,設計師已經預先標好的不同米種、不同米量的水位線,我只需要用產品附贈的標準量杯取米,然後按刻度加水就好了。
就算是最好的米,如果有最好的話,也要有最好的水米比例,否則,就是浪費了食材。
我要説個重點,廠家的實驗室畢竟不是我們的廚房,要想達到最佳的水米比例,要在刻度線的基礎上自行嘗試幾次。
比如以我的經驗,水線可以比相應的刻度線稍低一點點,理由是我們精細洗米的過程更長,大米已經有時間吸入了少量水分。
上蓋之前,提醒各位注意一下電飯煲的蓋子,一般分為內外兩層,內層有破泡器,如下圖右,是個方形小盒子。
每次用完要拆卸清洗,避免堵塞或者沾污影響頂部的温感器,如果是米量多,或者煮粥,一定要清洗。
煮飯第三步 煮飯檔位
煮飯的檔位有講究,就拿我家這款鍋為例,因為是專業煮飯設計,所以操作界面很簡潔。左邊是預約操作區。
中間是智顯小黑屏,顯示數字大而清晰,即時指示當下的工作狀態。右側是開始鍵和菜單鍵。菜單很簡單,精煮飯、快煮飯、煮粥、保温和自選。
給女兒煮飯,我都選擇精煮飯,幾乎在所有的中高檔電飯煲中常見。
不同的是,我家的精煮模式中還可以選擇米種,不同米種烹煮細節會有不同。
顯而易見,南方米和北方米在煮的過程中,温度、時間、壓力肯定是不同的。至於哪些細節差異,這是廠家的核心技術。
如果不知道應該選什麼米種,可以掃描大米包裝上的條碼,米家App能自動識別確認。
所謂精煮飯,最明顯的差異是前段的加温浸泡,讓大米在加温狀態下更好的吸足水分,更有利於中程的高温煮沸、糊化過程。
精煮飯的定製功能很細緻,可以選軟硬,或者按你喜歡來調節,用心煮飯肯定會有驚喜。
隨着温度和時間的緩慢延伸,有水蒸氣從上蓋冒出,呲呲作響,然後在某個時刻停止或者減弱,這就是微壓在起作用了,新一代球形蓄壓閥,對微壓的大小、時長可做細微調整,這是廠家的核心技術之一,需要大量的烹煮實驗,形成大量的烹煮曲線來回歸分析。
在米家App中,進入電飯煲設備界面,還可以看到實時工作狀態、温度,很好玩。
時間到,電飯煲就可以開蓋了,這點比電壓力鍋好,不需要等待更久。電飯煲的飯最突出的特點是釋放、保留大米的清香,什麼截圖也不能還原開蓋瞬間的飯香撲鼻。
一鍋好飯是什麼標準,起碼要有以下三點:表層飯粒油亮,不粘連。中層的飯粒顆顆飽滿,Q彈。下層的飯粒沒有鍋巴!
不止煮飯
給孩子做飯,我還考慮營養、便捷,這也就關聯到電飯煲的附加值。
電飯煲是煮飯的,能做菜嗎?
當然可以。
認真研究一下你家的電飯煲,一定有收穫。那我家的為例,米家App裏菜譜可以參考,還有更好玩的,打開手機的NFC功能,靠近面板上的NFC區域,很快就彈出菜譜。
跟着菜譜的步驟,完全食材準備,放入鍋中,只需點擊開始就行了,時間、温度、壓力都不用自己設置,特方便。
當然,所謂買家秀和賣家秀,肯定是存在的。
好在煮飯煮菜不是衣服,這一頓沒達到最好味道,下一頓再改進,完全可以控制。
成為煮飯達人
我曾説煮飯是一門玄學,其實從科學角度看不是,因為各個環節都能被測量記錄調整,這可以成為一個排列組合的問題,理論上説最佳的排列組合是存在的。
給孩子做飯,我會力求完美。
去年冬天真冷,今年春天的回暖好慢,還有點時間才能看到春回大地,萬物生長。
也該到了孩子長高的黃金時節,廚師們都開動起來,如果你對煮飯還沒啥把握,趕緊練習吧!
文中用到的電飯煲鏈接給到,可以參考下!
https://item.mi.com/product/10000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