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第22個節氣。冬至又稱“冬節”,我國古代將冬至視為一個較大的節日,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説法。冬至之後,白晝漸長,雖然陽氣開始萌發,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故冬至養生仍需遵循冬季“藏”的特性。
一.禦寒保暖
冬至之後,進入數九寒天,氣温會進一步降低,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寒性凝滯,會使經脈氣血阻滯不通,從而引發多種疾病。故冬至時節,最重要的養生之道就是保暖,尤其是頭部和足部的保暖。頭部的血管密集,熱量散發多,且頭為“諸陽之匯”,故冬季出門建議帶上帽子,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做好頭部保暖對預防疾病發作很有幫助。而俗話説“寒從腳下起”,足部血液供應慢而少,易受寒襲,所以也要加強足部保温。現在,許多人都喜歡泡泡腳,泡腳的確是一種很好的驅寒方式,泡腳時可以適當用點艾葉、生薑,加強温陽驅寒作用,泡腳後可以按摩腳底,幫助舒筋活絡,泡腳的最佳水温應該控制在50℃以下,要求熱而不燙,時間不能太長,最好控制在10-15分鐘。
二.起居有常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雲“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眠”可以幫助人體收藏陽氣。除了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外,也需要進行適當的運動,冬季運動要注意動靜結合,如果太過激烈出汗過多會耗傷陽氣,有悖於冬季伏藏之道,建議運動量以微微出汗為宜,運動時間以上午9-10點或下午2-3點為佳。
三.冬令進補
俗話説“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冬至前後是養生進補的好時機。此時可以食用一些温補類食品,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可搭配一些養陰補腎之品如枸杞、馬蹄、黑木耳等同煮。適量食用堅果可以補腎健腦。注意谷、肉、蔬、果合理搭配。切記不可盲目進補,應因人而異,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温補、小補、大補。特別注意感冒、咳嗽、發熱等患者在疾病未除時不要隨意進補,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也不宜過多進補。而老年人脾胃虛弱,不可過食肥膩、鹹醃之品,建議少量多餐飲食。另外,慢性病、體虛者可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膏方,可以起到治療疾病,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亞健康狀態等功效。
精選食譜
1.羊肉燉蘿蔔
食材:白蘿蔔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白蘿蔔、羊肉洗淨切塊備用,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後五六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換水燒開後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蔔入鍋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温中暖下。適宜腰膝痠軟,睏倦乏力,脾胃虛寒者。
2.炒雙菇
食材:水髮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澱粉鹽、黃酒、薑末、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香菇、鮮蘑洗淨切片,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後,放姜、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鮮湯燒滾後,放鹽,用水澱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功效:補益腸胃,化痰散寒,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
孫曉妮 周建華(主任醫師)(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中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