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教你5招 搞定孩子居家學習時不安、煩躁的情緒
封面新聞記者 周麗梅
“我上網課無法集中注意力,怎麼辦?”
“居家學習,效率特別低、時間管理很混亂,我該如何調整?”
“在家每天都要被爸媽嘮叨,總是感覺心煩氣躁,不想學習,怎麼辦?”
……
9月5日,成都市中小學已全面開展線上教學。居家學習期間,如果出現焦慮、恐慌、憤怒和煩躁等各種情緒,應該如何進行心態調適,恢復正常的學習與生活狀態呢?記者採訪了四川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二級心理諮詢師,成都市龍江路小學心理教師吳淑玲。
吳淑玲
居家學習孩子不在狀態怎麼辦?
開學遇上疫情,同學們只能暫時駐足家中,居家的學習和生活方式有所改變,當原有的生活節奏被打亂,可能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
看清和接納情緒
“有的同學會煩躁、焦慮、擔心,甚至害怕,有的同學會覺得無聊、空虛、孤獨。”吳淑玲認為,這些情緒的波動,都是很正常的,同學們要學會接納情緒,關心自己的心理狀態,覺察自己的情緒,看看是否過度沉浸在消極的情緒中,如果發現自己有負面情緒,第一步就是看到它並接納它,不用去抗拒負面情緒的出現,更不要因此批評和否定自己。
自我對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
看清和接納情緒之後,可以嘗試不同的方式去調節情緒。“深呼吸和體育運動是最為快速也最簡單的情緒調節方法。” 其次,同學們也可以對着鏡子裏的自己微笑,告訴自己:“我能夠處理好這件事。”“我有辦法讓自己快樂。”“加油!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這是一種自我關懷的能力,積極的心理暗示,能幫助我們快速走出困境。”吳淑玲説。
懂得感恩,提升幸福感
居家學習期間,除了作息規律、做好合理的時間管理進行網絡學習以外,吳淑玲也鼓勵同學們多做一點有意義的、有趣的事,比如家務勞動、手工、閲讀、畫畫……充實自己的生活,增強自我存在的意義感和價值感。同時,可以寫感恩日記,每天記錄3件值得感謝的事,因為比起抱怨,感恩能幫助我們發現生活中的“小確幸”,提升幸福感。
主動溝通,學會分享
當遇到心情不好時,吳淑玲建議同學們要多與親人、朋友、老師聯繫,打個語音或視頻電話,聊一聊你的近況。“不要隱藏感覺,更不要因為不好意思而逃避和別人談論自己的痛苦,要及時找人傾訴,讓別人有機會了解你、走近你、幫助你。”對於負面情緒,同學們不必過於敏感和緊張,也無須否定自己的感受,積極理解和接納負面情緒的存在,才能更好地調節情緒,放鬆心情。
如何避免親子衝突?
自我覺察和調整很重要
“我家的‘小神獸’最近總是各種躁動,頻頻‘出招’,我真的招架不住了。”“我們一邊要居家辦公,一邊還要輔導孩子學習,真的壓力山大啊!”孩子居家學習,讓不少親子關係變得緊張,家長容易情緒失控怎麼辦?
“自我覺察和調整很重要!”吳淑玲説,家長應該正視自己的情緒,當負面情緒襲來時,接納情緒的發生,給自己一個積極暫停的時間,多與孩子進行親子互動,如閲讀、講故事、做手工等。“當我們成年人處於平穩的心理狀態時,才不會把情緒帶給孩子,才能給孩子示範面對疫情的正確應對方式,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