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這種“節儉”,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影響孩子一生的格局

中華文明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美德——勤儉節約,一直被中華兒女延續着。但是,這種節儉卻被很多人歪曲了,變成“省錢”、“佔小便宜”等消極負面的生活方式。為了所謂的“節儉”什麼事都做,不該花的錢堅決不花,該花的錢也不願意拿,這種方式顯然已經將“節儉”本末倒置了。家長的這種常見行為,容易造成孩子自卑,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家長的這種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的價值觀。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這種“過度節儉”的例子:遇到商場搞活動,一遍又一遍的排隊去領取;去餐廳吃飯,一家人也要分兩桌吃,為了能夠享受兩次優惠;去菜市場買菜,無論多少錢的菜都要討價還價一番,最後還要討個“贈品”才覺得滿意。
家長的這種“節儉”,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影響孩子一生的格局
孩子在這種影響下,確實會懂得如何省錢,但是也會逐漸變得思維狹隘、自卑,影響他的一生。在生活中遇到選擇取捨時,很難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事,而是當下看起來最“有利益”的事。
家長的這種“節儉”,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影響孩子一生的格局。
家長應如何避免這種教育方式呢?
首先,家長們要清楚,教育的對象不僅僅是孩子,更是自己,只有自己改變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才能夠更好的影響、引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價值觀。
1、?不要貪小便宜
成長在一個過度節儉的家庭中,孩子多半會計較蠅頭小利,在和金錢有關的事情上絕對不允許自己吃一點虧,能佔到別人的小便宜一定不放過。“感恩”、“分享”這些在他們的生活中也是不存在的。試想一下,在合作共贏的今天,這種思維方式如何能夠收穫成功呢?
只貪圖眼前小利益的人,沒有辦法用長遠的眼光看待事情的發展,沒有大格局。就算目前能夠取得一些利益,也註定無法走得長久。
家長應正確引導孩子學會分享和感恩,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試着讓孩子分享自己的零食和玩具給小朋友,多製造一些孩子和別人互動的機會,多參加集體活動。在學校有集體活動時,不要吝嗇額外的費用,讓孩子充分體驗到分享的快樂。
家長自身也應做到與人相處時落落大方、禮尚往來。讓孩子成為自己希望成為的樣子,如果想讓孩子不貪圖小便宜,就不要在買東西時,為了一點小錢面紅耳赤的討價還價。
家長的這種“節儉”,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影響孩子一生的格局
2、不要凡事斤斤計較
斤斤計較的人不僅體現在金錢方面,生活中的很多成本都會被拿來精打細算。比如時間成本、精力成本、資源成本等。這樣活着多累啊!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算計一番才肯付出,又如何能夠體會到付出和回報的快樂呢?如果生活和工作中處處斤斤計較,勢必無法獲得良好的人脈,因為大家都不會喜歡一個處處計較的人。這一類人也會因為自己狹隘的眼界錯失一些很好的機會。
家長應正確引導孩子,凡事不要過於計較。在處理工作和人際關係時,首先想到的應當是分享和共贏,而不是一味的計較個人得失。學會用長遠、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凡事顧全大局,而不是糾結細節。遇到機遇和挑戰時,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與對手合理競爭。
3、不要因“過度節儉”而產生自卑心理
孩子從小就處在“過度節儉”的環境中,在他的心中,自己不配得到那些很精緻、很好的東西。父母在合理的範圍內也不肯為自己提供物質滿足,別人有的東西,自己沒有。
孩子一直處在羨慕別人的心態下,長此以往就會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父母偶爾給自己買東西時,也會反覆對比價格,而很少考慮到東西的質量;當然,還有一種父母,寧願自己節衣縮食,給孩子提供一些物質享受。
家長的這種“節儉”,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影響孩子一生的格局
看起來這種“富養”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價值觀,但是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懂事,當他意識到自己的物質生活是建立在父母的節衣縮食之上時,痛苦和自我懷疑就會顯現。
家長應當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合理的滿足孩子的物質生活。學習用具、衣着打扮這些物質需求,在孩子面臨學校的社交活動時提供給他一種底氣和自信,起碼不會產生自卑感。而這種良性的互動和交流,能夠對孩子的社交能力產生深遠的影響,可以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心態,從而形成良好的性格。
4、不要因小失大,培養出“底格局”的孩子
反觀如今社會,每一位精英、巨頭,都無一例外的擁有高格局。而時下流行的“旅行教育”也正印證了這一點,多讀書、多看看外面的世界,都有助於孩子提高眼界和格局,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量,這種教育的力量是無形的。
“過度節儉”其實是一種窮人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將自己侷限於眼前的生活,認為只有積攢、貯存的生活才有安全感,不敢接受挑戰,更不敢跳出原有的生活規律和格局。
這一類的人生很難發生改變,也不會跳出自己的原有階層,成為社會的精英。他們只會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碌碌無為的、“安全”的過完一生。
家長應注意培養孩子的高格局,不要計較一時的得失,也不應當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而錯失了今後更好的發展。
5、不要讓孩子缺失審美觀
由於家長的節儉,孩子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品質都相對比較低。三歲之前,孩子還沒有形成對外在物質的需求,也沒有和外界進行互動和交流,低質量的生活方式或許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家長的這種“節儉”,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影響孩子一生的格局
但是三歲以後,孩子面臨上幼兒園與外界產生聯繫,如果依然長期處於這種生活狀態下,孩子會產生自卑感,而且會缺失審美觀。
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給孩子穿舊衣服、舊鞋子,用舊書包等。的確,很多衣服都還很新,扔掉確實可惜。
但是,家長還應重視培養孩子的審美觀,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應當明白如何體面的打扮自己,這對於人際交往和職場交往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長大懂事以後,媽媽們不妨抽出空閒時間,帶孩子逛逛商場,不一定要買多麼昂貴的衣服,或者帶孩子去看奢侈品牌,只要能夠很好地引導孩子,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審美體系就可以。要讓孩子明白,有些東西並不能只看價格,還要追求質量和性價比。
面對一份美食,是單純看他能否填飽肚子,還是要看它的營養是否均衡;面對一件衣服,是單純看他的價格,還是要追求質量和舒適度;這些十分貼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夠培養孩子的價值觀和審美觀,讓孩子產生美的概念。
看過這些,家長們是否對自己的生活觀念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呢?在生活中你是否存在這些問題,然而自己並沒有意識到?如果有,請一定從自身做起,改變生活觀念和消費理念,正向地去引導孩子學會生活。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我們不應當扭曲這份優秀的特質。要正確認識節儉的精髓,通過以上方法,逐步改變自己的觀念。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貪圖小便宜,懂得分享與感恩。在面對問題時,知道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選擇正確的道路來獲取自己想要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35 字。

轉載請註明: 家長的這種“節儉”,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影響孩子一生的格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