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別再誤信挫折教育了,這種方式正在毀掉孩子的自信心!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健康

文丨木棉媽媽

從小就要讓孩子經歷挫折,等孩子長大以後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內心才會更加強大。

本着這一原則,很多家長都會提倡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甚至人為製造挫折,故意讓孩子失敗,故意給孩子設置陷阱。

或許我們都理解錯了挫折教育,所謂挫折教育是讓家長引導孩子正確面對生活中的苦難和挫折,重點是培養孩子一種面對挫折的態度,而非人為製造挫折。

那麼人為製造挫折會有什麼影響呢?

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個很奇妙的東西,沒有人生下來就是自信的,自信心都是在正常中通過一件件成功的事情來獲取成就感和自信心。

如果家長刻意去製造挫折,那麼就會讓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擊,感覺自己是個沒用的人,感覺自己是失敗者。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

01、無需刻意製造挫折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越是長大,就越是明白這句話,而小孩子還小,經歷的事情也少,但是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就會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那麼家長也無需額外去製造挫折,只需在孩子失敗的時候去引導孩子如何正確對待失敗這件事。

比如孩子擅長下棋,每次跟其他小夥伴玩兒都會贏,偶爾輸了,孩子就會很難過,甚至哭泣,那麼你就可以藉機告訴孩子:不是每個人永遠都會贏的。

02、寓教於樂

教育其實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兒,遇到花,你就可以告訴孩子花是怎樣生長的,遇見風,你可以告訴孩子風是如何形成的。

比如那個把三個兒子都送進斯坦福大學的超人媽媽陳美齡,她在做飯的時候,兒子過來問問題,這個問題她也不知道,但是她會把火關掉,等會兒再做飯,先帶着孩子去尋找答案。

所以,教育其實不用去刻意,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場景就可以做到教育,在這樣的環境裏讓孩子學會成長。

03、學會放手

其實不用刻意製造挫折,當家長捨得放手,孩子就會慢慢長大,內心也會變得強大。

很多時候其實是家長捨不得,放不開,所以孩子內心才會變得脆弱,當家長捨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承擔,孩子就會長大,就會變得內心強大。

大多數父母都喜歡對孩子進行包辦,捨得不孩子受苦,捨不得孩子獨立,這樣才會讓孩子內心變得脆弱,而那些捨得放手的父母,孩子就會變得強大。

一分鐘認識我:木棉媽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在這裏我們一起討論育兒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棉媽會繼續努力輸出更好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