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媽!跟你説多少遍了不要把孩子,你咋就不聽吶?”
“咋了?你老公小時候就是被這麼把大的,也沒見他有啥問題,你就是信科學信迷瞪了!”
“説多少遍你就不聽!”
“我看你就是懶的,非給孩子用尿不濕,那多捂得慌,孩子屁股都捂紅了!”
婆媳之間有時候也會因為帶孩子的細節問題讓矛盾升級……聽了好幾年的不能給孩子把屎把尿,都是在説影響孩子的脊椎發育,容易髖關節發育不良,甚至上升到了“禍害終身”的地步,但是真的不能給孩子把嗎?
別再因為這件事吵了。因為把屎把尿沒有那麼恐怖。
這不是“中國特色”
很多人認為這隻有中國老一輩人才經常這樣做,實際上並非如此,把屎把尿這樣的傳統在非洲、美洲以及亞洲的一些其他國家都存在。
而且和我們的動作都差不多,都是大人坐好,雙腳分開,然後兩隻手扶住寶寶的兩條腿,給寶寶的腿分開,方便寶寶排便。有些大人嘴裏還會發出“噓噓”的聲音,不知為何,這個動作竟然世界統一。
●早前英國的一位寶媽Andrea Olson在網絡上宣傳自己的“環保育兒法”,在寶寶10周左右就開始給寶寶戒除紙尿褲。利用捕捉寶寶排便信號,給寶寶把屎把尿,這樣可以減少紙尿褲的浪費,更為環保。但這一方法卻備受爭議。
國外媽媽利用廚房水流聲促進寶寶排便●1929年時,美國《Parents》雜誌刊登過一篇文章,其中提到:大多數健康的嬰兒可以在8周開始訓練排便。(他們認為把屎把尿是排便訓練)
●在20世紀60年代初,出現了關於如廁訓練的兩種理論,一種是以家長為主導的,一種則是以孩子為主導的。
在現代看來,20世紀60年代的説法確實是比較合理的。
理出的這兩種理論換一種説法,大家就都明白了。
以家長為主導的,我們可以稱之為刻意訓練或強制訓練
這種強制訓練就是為了把而把。
不管孩子有沒有排便的傾向,只要大人覺得時間差不多了,趁着自己無事的時候,就強制把一把寶寶。
這種情況可能一把就是十幾分鍾、二十幾分鍾過去了,時間久,直到寶寶拉了或者尿了,大人心裏才舒服,覺得接下來可以放心做自己的事情了。也會因為上一次沒把出來,從而進行頻繁的把屎把尿。
但殊不知,這種刻意的訓練,會導致孩子反抗哭鬧,這是劣勢之一。
當然也會因為頻繁的、過久的把屎把尿,對孩子的脊椎和髖關節造成損害。除此以外,還可能會導致寶寶抗拒排便,導致如廁心理障礙,因為他不想的時候,大人卻強制,會讓寶寶很排斥。
這就屬於不當的把屎把尿,也是被大眾反對的,更多的是指強制訓練,強制給孩子把屎把尿。當然,還有三點危害,雖然感覺與把屎把尿相關,但是都沒有明確數據表明,只能算是猜測。
脱肛,也叫直腸脱垂。
這種沒有具體的數字説明,在一項研究中心,54例脱肛患兒中,有28%為慢性便秘導致的,有20%的為腹瀉疾病導致的,還有11%是因為囊性纖維化到知道,24%為神經系統或解剖問題到導致的,剩下的17%是沒有找到原因的。
這17%的佔比讓一些專家猜測為把屎把尿導致的,但是並無科學依據。
肛裂
一般是因為大便改造或長期腹瀉導致的,再者就是產婦自然分娩可能會引起這一情況,也沒有明確表示和把屎把尿有關。
成年後的痔瘡
久坐、飲食不規律、腹瀉、懷孕等原因是導致痔瘡的根本原因,這些原因當中也沒有把屎把尿這一選項。
但是以孩子為主導的,我們是可以接受的這被稱之為順勢訓練。
就是捕捉孩子的肢體動作、表情、聲音,來判斷孩子是不是想要排便。
對於大部分寶寶來説,原本歡騰的寶寶,突然靜止不動,這種情況多數時候是在尿尿。
紅着臉,甚至攥拳頭,那麼寶寶可能就是要拉臭臭。
可能寶寶與寶寶之間會存在差異,但是寶媽和寶寶相處的時間久了,自然是能判斷出來的。
只要發現寶寶有排便的傾向,這時候順勢給孩子把一下,孩子就能快速的排出,反而利於寶寶以後的如廁訓練。這兩種方式對比一下,就會發現,順勢訓練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對於把屎把尿,沒有標準答案。
如果能夠抓住孩子的排便信號,把一下短短几十秒的時間是不會對寶寶造成影響的,但如果寶寶排便信號不明確,按照自己的時間去給孩子把屎把尿,那就是不合適的。
所以呢,在把屎把尿這件事上,媽媽和奶奶就別爭吵了,我們不給孩子“刻意把”就好了,我們可以捕捉孩子的排便信號“順勢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