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年幼的時候抵抗力比較差,感冒發燒就成了最容易患上的疾病,孩子一生病,家長就要帶娃去打針了,畢竟這是最快起效的治療方式,可以讓孩子少受點病痛的折磨。
話雖如此,但打針的疼痛卻是孩子們的"童年之敵",一位3歲的小女孩給大家展示了什麼叫做"有仇必報"。
這孩子被媽媽帶着去醫院打針,一看到醫生的白大褂,孩子立刻掙扎哭嚎着不肯上前,於是女孩的媽媽跟她聊起了昨晚看的動畫片,轉移了女兒的注意力。
趁着女兒思考問題時一個不注意,醫生迅速給小女孩打了針,而她卻還沒有回過味來。
打針結束之後,疼痛漸漸開始加重,小女孩似乎是醒悟過來自己被"騙"了,站在原地越想越氣,非要找醫生"報仇",怒氣衝衝地向着醫生直撲過去,要和醫生打一架的氣勢。
寶媽一邊狂笑一邊摟住自家孩子,向孩子爸爸求助:"快來幫忙,攔不住了!"
像這麼呆萌的小女孩也確實可愛,被寶媽一個忽悠居然沒有察覺到醫生給自己打針,還要想半天,遲鈍的反應讓人忍俊不禁,孩子小的時候實在是太有趣了。
不過打針是每個小孩子童年必然要經歷的事情,除了接種疫苗之外,孩子生病的時候打肌肉針可以迅速控制病情,讓孩子的情況好轉,避免孩子感冒拖拖拉拉好得慢而引發肺炎、支氣管炎等疾病,對孩子的健康很有好處。
孩子不懂得打針的好處,家長就只能想辦法"忽悠"孩子了,有的孩子不容易上當,掙扎起來幾個大人都按不住,讓醫生和家長都很頭疼。
怎樣才能讓孩子好好打針呢?
1. 轉移注意力
孩子小的時候思維不夠敏捷,反應也不會很快,轉移注意力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可以讓孩子停止啼哭,轉而去思考其他的事情,醫生就可以趁機給孩子打針了。
家長幫孩子轉移注意力,可以説一些有趣的話題,或者談孩子最喜歡的東西,不要説一些恐嚇的話語或是嚇唬人的故事,這樣反而會加重孩子的害怕。
2. 父母在旁邊鼓勵孩子
父母的陪伴和鼓勵可以讓孩子更加有安全感,能夠鼓起勇氣來接受打針的"挑戰"。
孩子在父母的鼓勵下勇敢面對打針,對孩子來説也是一個很不錯的經歷,能讓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很有成就感,也更願意嘗試這類考驗自己的事情,很享受被父母誇獎自己懂事的感覺。
3. 適當給予獎勵
對於那些怎麼勸都緊張焦慮、大哭大喊的孩子,父母的話語對他們可能沒有什麼安慰作用了,這時候父母可以適當地提出一些小獎勵,可以是一頓美食、一個玩具。
用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突破自己的恐懼情緒,把注意力放到對未來得到獎勵的憧憬上,能讓孩子試圖克制自己的情緒,接受打針。
4. 安撫孩子的情緒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説,安慰是最好的辦法,父母可以抱抱孩子,讓孩子在父母的懷抱裏找到安全感,覺得自己不是在被傷害,能夠接受"打針對自己好"這一邏輯。
孩子打針的時候,父母最好在旁邊陪伴,不要走開,不要勉強讓孩子一個人去打針,否則這種情緒上的壓力會讓孩子更加難過。
孩子害怕打針是因為打針太疼痛,有時候就會吵鬧得不可開交,讓診室一片混亂。這就需要父母採取正確的辦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情緒,如果父母教育得當,孩子多半在打過1-2次之後,就會自己努力適應不再吵鬧,並且能從打針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