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超媽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語言是有力量的,一句話可以温暖人,也可以傷人。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其説的每一句話都可能對孩子產生影響,影響孩子的性格以及人生觀的形成。
家長要切記,以下這四種話,是教育最大的災難,對孩子的傷害很大。
1、詆譭另一半
李國慶和俞渝互撕的事情,相信不少人都知道。
李國慶搶走公章上了熱門,夫妻二人再次抽刀相向。
李國慶還公開表示,希望兒子不要保持中立態度,要求兒子作為中間調解人,來幫助解決問題。
父母公然互撕、互相抹黑,對孩子已經是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再來逼迫孩子站隊,可以説十分殘忍。
對於孩子來説,都是爸爸媽媽,血濃於水,偏向誰,好像都是錯的。
心理學家認為,父母對另一半的詆譭以及攻擊,會讓孩子的心理產生扭曲和分裂感,對孩子以後的性格、感情和婚姻等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畢淑敏在《家問》中曾説:“在紛亂和醜惡的氣氛中成長的孩子,是偽劣家庭的痛苦產品。他們在家中最先看到並習慣的待人處世經驗,是破碎流離和粗暴殘酷。”
當着孩子的面攻擊另一半,父母痛快一時,卻會毀了孩子一生。
為人父母要知道,給孩子再好的物質生活,都沒有一對互相關愛,互相尊重的父母來得重要。
正如一句話所説:“一個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好好疼愛孩子的媽媽;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
記住一點,永遠不要在孩子面前説另一方的壞話,因為另一個人是孩子的爸爸或媽媽。
2、強制命令孩子
當孩子不聽話時,很多父母會説出許多強硬的話:
“我説不行就是不行!”
“按照我説的去做,沒有為什麼!”
“不準失敗,不準生氣,不準鬧脾氣,聽明白了沒??”
“大人説話,小孩別插嘴!”
……
這些命令式的話,在家庭教育中經常可以聽到。
為什麼為人父母試圖命令孩子?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做家長的都喜歡用自己的經驗教導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天真可愛,大人説話不自覺就會調整語氣,但隨着孩子一點點長大,越來越不聽話,父母的耐心就越來越少,脾氣越來越大,終於指導變成了指責,傳授變成了命令。
不可否認,“命令式”教育,有時效果立竿見影,但對孩子的傷害也是不容忽視的。
不僅會讓孩子變得自卑、不自信,還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最終使得親子關係降到冰點。
一味地命令,只會將孩子越推越遠。
為人父母,應該要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來看,尊重孩子,遇見事情與孩子多商量,而不是強制命令。
3、拿孩子作比較
青少年節目《少年説》中有一期,一個女生吐槽她的媽媽每次都拿別人家的孩子來跟她作比較。
別人家的孩子可能是全班第一、全年級第一甚至是全校第一。
女生哭着喊道,為什麼媽媽總是看不到她的閃光點,每次考試成績出來都是問最差的。
但是女生的媽媽説:“我覺得你的性格需要打擊一下,要不然你會飄。”
這位媽媽説,她之所以這樣做,是希望可以讓女生找到事半功倍的辦法,但是女生説她不適合激將法,覺得媽媽拿她跟別人作比較,只會讓她覺得自己好差勁。
但是這位媽媽從始至終,都堅持自己的觀點,最後這位女生無奈落寞含淚離開了天台。
很多父母秉着“我是為了孩子好”,總是抬高別人家的孩子,來貶低自家孩子,希望通過比較來督促孩子變得更好更優秀。
殊不知,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行,甚至有些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叛逆,對父母的怨言越來越大。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閃光點。
我們要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要適當鼓勵表揚孩子,不要總是拿孩子作比較。
如果實在要拿孩子作比較,可以讓孩子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現在跟過去比,有進步就好。
4、哭窮式教育
知乎上有人講了這樣一件事:
一個小男孩要買棉花糖吃,他的媽媽老大不樂意。
媽媽説:“你就知道花錢,這才剛剛開學,就給你交了100多塊錢的學費,你早上吃早餐花了我10塊錢,今天中午又花了15塊,現在還要吃棉花糖,爸爸媽媽掙的錢都不夠你花了,都快養不起你了……”
小男孩低下頭,一聲不吭,像是做錯了什麼事似的。
那個媽媽一邊哭窮,一邊扯着孩子,開車走了。
一看那車竟是寶馬x3!開得起寶馬的人家,為了一包棉花糖跟孩子哭窮。
其實,生活中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
明明家裏條件不錯,卻天天對着孩子哭窮。
也許父母的本意是為了讓孩子懂得勤儉節約,但過度的哭窮卻是不可取的。
對於孩子來説,聽到父母這樣的話語後,孩子會變得自卑、敏感,心理漸漸匱乏起來。
孩子天生都是有憂患意識的,他們害怕家裏窮,害怕家裏沒別人家好。
他們會因為父母的哭窮,變得不安和沒有安全感,因此會剋制自己的慾望,慢慢變得思想和行為都畏縮起來,眼界和格局變得狹小。
一位教育專家曾説:“哭窮式教育養不出心靈富足,有眼界有格局的孩子。”
真正成功的教育不是哭窮,而是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
聰明的父母從不會向孩子哭窮,而是從長遠着手,培養出心靈富足、眼界高遠的孩子。
為人父母,是一門需要進修一輩子的學問。
在家庭教育中,要多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好好説話,對孩子負責,也對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