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們一家和閨蜜一家,一起出去玩。
路過一家路邊攤時,女兒要吃烤腸,於是我給了女兒十塊錢,讓她自己去買。
這時,閨蜜的兒子突然對我女兒説:“去吧,到路上讓汽車軋死你!”
這句話太過分了。
我一聽完就立馬沉下了臉,差點就一巴掌呼上去,管他是不是我閨蜜的兒子。
閨蜜看我生氣了,只能連聲道歉説:“他就這張嘴,童言無忌,童言無忌,你別介意。”
最後,我強忍着沒説話。
後來,我們在爬完一段山路後,終於抵達了休息的民宿。
閨蜜無意間説了一句:“今天東跑西跑還爬山的,快累死了。”
誰知,她兒子直接滿不在乎地接了一句:“那你咋還沒死,怎麼不現在就死呢!”
瞬間,驚呆了我們所有人。
閨蜜只能尷尬地佯裝罵了句:“臭小子,你會不會説話?誰教你的,這麼詛咒你親媽!”
經過這兩個小插曲,我實在是對閨蜜的育兒方式產生了深刻的懷疑。
她總説“童言無忌”,可有些孩子的“童言”是純真可愛,有些孩子的“無忌”卻是毫無教養,不知分寸。
那些不會好好説話的孩子,常常在開口的瞬間,就已經輸個徹底。
孩子出口傷人的背後
是家庭素養的缺失
曾經的熱播劇《虎媽貓爸》中,有一個讓我記憶深刻的片段。
趙薇的女兒茜茜,是一個典型的“不會好好説話”的孩子。
趙薇一家老小,去鄉下親戚家做客,餐桌上大人們活躍氣氛,想要讓茜茜表現一下自己,跳個舞。
可誰知道,小女孩一張口就讓整桌人都尷尬不已:
“我才不跳,這裏又不是宮殿。是宮殿我才跳呢,好破呀。”
當着主人家的面,説人家的房子太破,但凡懂點事兒,稍微會説話一點的孩子,都説不出這樣容易引起賓主不合的話。
我們常常用“童言無忌”,為孩子的“出口傷人”當擋箭牌。
殊不知,童言無忌的背後,除了暴露一個孩子語言能力的缺失之外,更多地,還暴露了整個家庭的教養。
《虎媽貓爸》中的小女孩茜茜,在親戚孩子準備表演唱歌時脱口而出:
“我才不顯擺呢,奶奶説你們沒有我們混得好。”
一句話,兩家人瞬間從親戚變成“仇人”。
其實很多時候,一個孩子不會好好説話,往往是不當的家庭教育造成的。
就像茜茜説出的那些沒教養的話,主要是因為奶奶愛在背後嚼舌根,總是當着她的面歧視鄉下親戚而產生的不良後果。
語言是最具有“傳染力”的東西,當我們在孩子面前不説“好話”時,孩子也會有樣學樣,習慣了不去好好説話。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説過,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説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孩子是父母的名片,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通過孩子複印出來。
身教重於言傳,要想孩子好好説話,首先父母自己要先做好榜樣,並且,在孩子第一次出口傷人的時候,就要及時進行嚴厲制止。
其實我不止一次在日常生活中,見到閨蜜的兒子口無遮攔地“懟”人。
我也跟她提過很多次,可閨蜜總覺得孩子還小,只是暫時不懂事,等他長大或許就好了。
而這次旅遊的經歷,才終於讓她明白:
越是良好的修養,就越要從小培養。
一旦孩子習慣了無所顧忌的説話方式,再想讓他好好説話就難上加難了。
不好好説話的孩子
傷人又傷己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長為一個有出息的人,但培養出一個優秀孩子的前提,就是教會他好好説話。
那些説話能切中要害,打動人心的人,總是能夠在各種場景中脱穎而出。
而那些不注重禮貌,不會説話的孩子,就算每天把他們打扮得漂漂亮亮,惹人喜愛,可一旦跟人打交道,還是沒辦法贏得掌聲。
還記得《清平樂》中圈粉無數的懷吉和徽柔公主嗎?
在劇裏,懷吉是一個温潤如玉又才華橫溢的宦官,命運多舛的他與公主之間的遺憾情感,一度讓大家念念不忘。
原本飾演懷吉的演員邊程,可以很好地借勢大火一波,可他卻因為自己的“一張嘴”,生生“作”毀了自己的在觀眾心目中的好形象。
在一次直播中,他差點把飾演徽柔的任敏懟到哭。
任敏説自己泡腳。邊程就説,任敏腳特別臭。問對彼此第一印象。邊程就説,她不怎麼好看,不怎麼高,是個平平無奇的姐姐。問想不想第二次合作。邊程立刻回絕,説不想合作,還説任敏可以演他阿姨了。
一場直播下來,任敏被懟得啞口無言,多次尷尬地喝水,仰起頭試圖憋回眼淚。
直播結束後,事情愈演愈烈,網友們紛紛對這個15歲的新生代演員粉轉黑,直言:
“這還沒火呢,尾巴就翹到天上去了,真是沒教養。”
無奈之下,邊程只能發微博向任敏道歉,卻也挽回不了丟失的好印象。
其實,童星出生的邊程,演過不少知名的熱門劇:《紅樓夢》裏的寶玉,《如懿傳》裏的少年永琪……每個角色都很受歡迎和肯定。
要是按照原本的勢頭髮展下去,他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大火的演員,但經過那次直播翻車事件後,網友們便對他再也沒了好感。
身為演員,不會好好説話,導致口碑急劇下降,自然也就失去了很多“紅”的機會。
可見,無論是讀書、工作還是社交上,不會好好説話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摔跟頭、吃大虧。
網上有這樣一段話:
18歲,不會説情話,可能錯過心愛的女孩;22歲,不會表達自己,找工作根本沒辦法和HR談笑風生;27歲,不會上下級間的溝通技巧,無法樹立自己的職場影響力;30歲,不會調解婆媳關係,家裏老小缺少了一份和睦融洽。……
一個人的人生失敗,可能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原因,但如果留心一下,就會發現身邊那些説話難聽、言語中充滿戾氣的人,幾乎沒有一個有大成就。
一個孩子會不會好好説話,決定了他未來的路是康莊大道還是羊腸小徑。
所以,一個家庭最成功的教育,就是養出一個能好好説話的孩子。
好好説話的孩子是如何煉成的?
在心理學中,一個人“好好説話”的能力被拆解成更為細緻的部分,包括用詞、表情、肢體語言、情緒控制的方法等,它們與人交往的各種能力,統稱為“社交力”。
社交力雖然是一種技術,但並不複雜,只要好好理解、並加以練習,每個人都能掌握。
那麼,我們究竟如何才能培養出温和有禮、有話好好説、溝通起來讓人特別舒服的孩子呢?
1. 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建立一個温馨有愛的語言環境,構建一個好好説話的家庭氛圍。
對老人,多一點寬容少一點責備;對愛人,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抱怨;對孩子,多一點鼓勵少一點責罵。
堅決杜絕以下這些不好好説話的通病:
習慣性反問:“你沒長壽嗎?”“你心裏沒點數嗎?”習慣性比較:“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習慣性嘲諷:“就你這樣,還是算了吧”“你能成什麼大器?”習慣性打擊:“我生你有什麼用”“當初就不該生你!”
在一個温言細語的家庭環境下,孩子必然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好好説話。
2. 跟孩子溝通時,保持情緒穩定
有不少家長喜歡跟孩子“撂狠話”,認為這樣跟孩子溝通,雖然簡單粗暴,但着實有效。
可這樣一來,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傷害了孩子的感情,導致他們對正面溝通失去興趣,對“好好説話”的結果失望透頂,從而“有樣學樣”或是封閉自己。
殊不知,父母情緒穩定,孩子才能情緒穩定。
當孩子學會了掌控自己的情緒,也就學會了好好説話的最大竅門。
3.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蔡康永曾經説過,好好説話的人,都是為別人着想的人。
一個有禮貌,有同理心的孩子,説話時會在意別人的感受,將心比心,讓人感覺親近。
就像孩子打了同學這件事,不懂教育的父母只會命令式説教:“下次不準打人了!再打人揍你!”
而聰明的父母,則會深入地跟孩子探討這個問題,“我如果直接在你的頭上敲一下,你喜歡這種感覺麼?”
孩子説:“不喜歡!”,然後父母接下去教育説:“你不喜歡就不應該用這種方式對待你的同伴呀!”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同理心被慢慢建立起來,開始學習考慮別人的感受,學着不讓別人難堪和不舒服,自然而然也就學會了如何好好説話。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
“孩子的造化,取決於父母會不會好好説話;給孩子滿堂金玉,都不如給孩子最成功的教育!”
從現在開始,請做一個耐心傾聽,好好説話的家長吧!
相信你的每一次温柔引導和鼓勵包容,都能換來孩子一次又一次地驚喜成長。
也願每一個孩子,都能説出温暖和煦的話語,一路鮮衣怒馬,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