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醫劉醫生
小滿節氣的物候是,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麥秋至。在中國古人眼裏,如果苦菜不開花,説明賢人潛伏不出;如果靡草不枯死,説明國內盜賊氾濫;如果氣候不變熱催熟麥子,那是陰氣太兇惡。
苦菜是一種常見的野菜,把嫩嫩的苦菜挖來洗淨,用水焯後可以做涼菜吃。苦菜花呈白色或明亮的淡黃色,它的葉子是苦的,但根是甜的。苦菜的根莖還可以入藥,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在傳統社會多有“短缺”的農耕生活裏,春末夏初,舊年的糧食往往已經吃光了,人們只能以“瓜菜代”來過日子。先民對小滿物候的觀察以“苦菜秀”為一大特徵,正説明“苦菜充飢”的歷史事實。“苦苦菜,帶苦嘗,雖逆口,勝空腸。”
夏天的味道,在中國人看來,就是苦味。中國人認為,心火旺是有問題的,此時需要吃“苦”來排毒。不同於辛苦這一漢語詞彙,中國人對“心苦”有更難為外人道的體驗。心之孤苦不僅是一種心理體驗,更是一種身體的經驗。魯迅感嘆對心的把握之難:“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創痛酷烈,本味何能知?……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無論是痛苦還是孤苦,都是絕對的苦,我們難以言傳。
苦菜是一個包括很多近緣植物的概念。它們統被當做苦菜,卻又有五花八門的別名。例如,荼(《詩經》),芑菜(《詩義疏》),荼草(《爾雅釋草》),蕒菜(《晉書》),蘧(《唐韻》),遊冬(《名醫別錄》),苦苣(《嘉祐本草》),天香菜(《本草綱目》),褊苣(《日用本草》),老鸛菜(《救荒本草》),吳葵(《楊慎外集》),天精菜(《農政全書》)……民間叫法就更多了,取麻菜、曲曲菜(冀),癩痢婆、苦萵麻(鄂),苦麻葉、牛舌頭(川),苦麥葉(桂),苦麻菜(遼),敗醬、奶漿草(寧),黃花菜(滇),運血丹、小葉苦馬菜(陝)……日本人叫它野芥子或芥子薊。不管它有多少名稱,令人驚異的是這些個看來毫不惹眼的細小生命,竟是非常頑強!它的繁殖能力更叫人驚服:除了每年開出與蒲公英一樣樸素的黃花,結很多瘦果傳宗接代外,匍匐在地下的根莖也要抽芽。你剛採過幾天,新芽又出來了。
苦菜被認為是著名的救荒植物。在過去漫長的苦難年代,每逢青黃不接,露面早、分佈廣、繁殖快、數量多的苦菜,就成為糠菜半年糧的重要成員,每逢天災兵燹,更成為生活中的主角,給人們解決了很大的困難!《詩經,豳風·七月,》篇的描述具體而又深刻,當時農奴終年勞動,將衣裳、獵品、羊、酒等都獻給了貴族,他們自己卻“無衣無褐,何以卒歲”,就是依靠着“採荼採樗,食我農夫”的。《野菜譜》有歌詠之曰:苦麻苔,帶苦嘗,雖逆口,勝空腸。但願收租了官府,不辭吃盡田家苦。幾千年來,苦菜與勞苦人民患難與共,結下了深厚的感情,被人們稱為“窮人菜”。
根據中醫藥籍所載,苦菜的主要功用在於清熱、涼血、解毒。近代醫學證實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及大腸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外用的抑菌作用更強,而且還有強烈的收斂效能;對白血病細胞也有抑制作用,據動物試驗,苦菜提取物對肉瘤有明顯的破壞。如果把苦菜的全部治療本領集中起來,可以看出它既可用於不少傳染病(如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急性細菌性痢疾等),也可用於許多炎症(慢性支氣管炎、腸炎、闌尾炎、乳腺炎、腔炎、咽炎、扁桃體炎、膽囊炎、肺炎等),又可用於婦科疾病(產後腹痛、急慢性盆腔炎、子宮頸糜爛、子宮出血、白帶、陰道滴蟲病等),外科則用於外傷(燒燙傷、跌打損傷、骨折、刀傷、碰擦傷等)、瘡癤癰腫、痔瘡、潰瘍乃至多種出血證(吐血、咯血、衄血、尿血、毛細血管出血、便血、崩漏等),以及降血壓。有些地方還用它治蛇蟲咬傷。暑天常吃又可清暑解熱。倘能經常吃苦菜,豈非大有利於健康嗎?
我是中醫老劉,專著中醫科普
記得點贊 轉發 關注!
健康問題可評論留言,儘量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