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玉米鬚,降糖減脂靈
一, 玉米鬚之名
玉米由於產地、習俗等原因,有不同的名稱。
1.以形色命名:如玉蜀黍、薏米包、玉米。《本草綱目》雲:“玉蜀黍種出西土,其苗葉俱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故又稱玉蜀黍、薏米包。玉米之名,因其種子累累多黃白色,有玉質的光澤,故名。
2.以來源、質地命名:如番麥、御麥。清代張宗法的《三農紀》載:“曾經進御,故曰御麥。產於西域,曰番麥。麥者,言磨面如麥者。”
3.以用途命名:如陸谷。古代的主要糧食分為五穀“稻(水稻)、黍(黃米)、稷(高粱)、麥(小麥)、菽(大豆)”,玉蜀黍自傳入後,亦作糧食之用,故有“六穀”之稱,《齊民要術》名“陸谷”即“六穀”之義。
玉米鬚因其花柱細長,如絲如須,故稱玉米鬚。
二 ,玉米鬚之食用
玉米鬚性味甘淡,口感怡人,有很好的食用價值,主要作為湯飲食用。既可以用幹品亦可以用其鮮品。
1.茶飲
取乾燥玉米鬚30~60克,加水500~10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30分鐘即可,藥液過濾後內服,每日作為茶飲使用。如用鮮品則用量、水量加倍。
2.含玉米鬚的藥膳
玉米鬚茅根茶:玉米鬚30克,白茅根30克,蘆根30克。三藥用冷水(約500~800毫升)浸泡30分鐘,煮沸後文火煎煮15分鐘,作茶飲,具有清熱利尿通淋的作用,可用於泌尿系感染的治療。
玉米鬚煲烏龜:玉米鬚100克,烏龜1只,葱、姜、料酒、鹽、味精等調料少許。將烏龜肉、烏龜殼與玉米鬚加水共煲1小時,加入調料調味,吃肉喝湯。該藥膳具有養陰補腎的作用,可降低血糖,改善腎功能,用於糖尿病、慢性腎病的治療。
三 ,玉米鬚之藥用
玉米鬚味甘淡而性平,入肝、膽、膀胱經,具有利尿消腫、利濕退黃、利尿通淋等功效,其功效集中體現在“通利”上。最早記載玉米鬚作為藥用的《滇南本草》謂其“寬腸下氣。治婦人乳結,乳汁不通,紅腫疼痛,怕冷發熱,頭痛體倦”。近代《嶺南採藥錄》中則強調其降血糖作用:“和豬肉煎湯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漓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湯頓服。”目前對玉米鬚的功用認識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利水消腫
玉米鬚甘淡通利,性質平和,歸於膀胱經,具有顯著的通利小便、消除水腫的作用,小便不利、水腫等程度輕的單用煎湯即有效。常用於多種腎病的治療,包括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腎病綜合徵等。玉米鬚的特點在於既能對症治療以通利小便、消除水腫,又能通過利尿清除體內堆積的毒素、改善腎功能。
2.利尿通淋
玉米鬚性善通利,既能利水消腫又能利尿通淋,治療尿頻尿急尿痛的“淋證”。臨牀上常用於治療泌尿系感染(膀胱炎、尿路感染)、泌尿繫結石等。既可以單用煎湯茶飲,又可配伍金錢草、滑石、車前草等藥用,其特點在於既能治療又能預防。
3.利濕退黃
玉米鬚的這一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黃疸。黃疸的原因很多,但最為主要的就是濕邪阻遏膽道,導致膽汁外溢而引發黃疸。因此,對濕邪引起黃疸的治療必須清除濕邪才能退黃,最好的方法和途徑就是通利小便,使濕邪有去路,從小便排出。
此外,玉米鬚還可用於腳氣腫痛的治療,因腳氣的發生主要的原因就是“濕邪下注”。
除了以上這些傳統的功效以外,目前玉米鬚還常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1.降血糖:治療糖尿病。糖尿病屬於中醫中的“消渴”範疇,自玉米鬚作為藥用以來,就一直被認為是治療“消渴”的要藥,臨牀和實驗研究也證實其具有較為顯著的降血糖作用,程度輕的可以長期單用煎湯茶飲。
2.降血脂、減肥:用於高脂血症、肥胖的治療。中醫素有“胖人多痰濕”的理論,認為肥胖、高脂血症的發生最為主要原因的就是因為過食、多食肥甘厚膩。因此,在控制飲食的同時,清除痰濕是治療高脂血症、肥胖的重要途徑。玉米鬚雖然沒有顯著的燥濕化痰功效,但其顯著的利尿除濕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脂減肥。
3.降血壓:玉米鬚的這一功用不強,可輔助治療高血壓,特別是腎性高血壓。在西醫中,利尿降壓是治療高血壓的有效途徑。玉米鬚雖然沒有平肝陽作用,不能直接降壓,但通過利尿,配合其他降壓藥的應用,能起到輔助降壓的作用。
雖然玉米鬚味甘淡性平,口感好,價廉物美,方便易得,但在使用時仍當注意以下幾點:
1.多尿、小便控制困難的患者不宜多用。
2.血糖偏低者慎用。
3.不食用已有腐爛情況的鮮品玉米鬚。
4.不用生蟲的幹玉米鬚。
專家簡介
楊柏燦,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基礎理論分會副主委,上海市藥學會常務理事,老年藥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針灸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團巡講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