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遊玩暈車、暈機、暈船怎麼辦?應對錦囊來幫忙
美好的假期終於來了!
你是自駕上路,還是全家出遊?
擔心暈車?暈船?暈機?
不怕不怕,
收好這份錦囊
包你盡情享受美妙旅程。
五一小長假開啓,很多人都在享受美好的假期之旅。遺憾的是,生活中恰恰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經常飽受暈車、暈船、暈機之苦,輕者眩暈、噁心,重者五臟六腑翻江倒海,甚至虛脱、休克。這就是常見的暈動病,也叫運動病。
如此糟糕最好從未體驗
早在2000多年前,希波克拉底就曾寫道:“在海上航行證明運動會擾亂身體。”而且,“噁心”一詞就是源於希臘語詞根“nautical”,直譯正是“船”的意思。
暈動病的臨牀表現是噁心和嘔吐。約有1/3的人因暈動病而嚴重影響其出行。據統計,有多達2/3的旅行者在汽車裏至少遭遇過1次暈車症狀,坐在後排座位上的人尤為嚴重,特別是當急剎車、急轉彎或突然起步頻繁時。
國外資料顯示,6歲~12歲的兒童,暈車很常見。年輕人也比老年人更容易暈。而在性別差異上,女性患有暈動病的幾率往往會更高,這與其激素分泌週期有一定關係,並在月經前後達到頂峯。
其實除了常見的暈車、暈船,暈動病還會在乘坐飛機、乘電梯時出現,甚至是玩遊戲時。根據運動環境的不同,暈動病可被分為暈機病、暈車病、暈船病、宇宙運動病及虛擬現實模擬器病等。
其中,虛擬現實模擬器是藉助前庭電刺激技術,將電極放在耳朵相應位置上,讓用户完全沉浸在當前的環境中,得以“真實”感覺自己駕駛宇宙飛船正在俯衝或轉彎。遊戲結束後,很多人會出現噁心嘔吐、站立不穩。
為什麼暈的總是我
暈動病的羣體相當廣泛,但也有一些人從未“暈”過。
即便是同樣患有暈動病,也有輕重之分。輕者僅有咽部不適、唾液增多、疲乏、嗜睡。中度患者表現為噁心、嘔吐、頭暈、頭痛、面色蒼白、出冷汗。重度患者除了上述表現,還可能出現嘔吐不止、心慌、胸悶、四肢冰涼、表情淡漠、唇乾舌燥、精神抑鬱,甚至出現脱水、電解質紊亂等。
至於為什麼會“暈”,學術界對此存在不同解釋。其中更多的學者認為,暈動病的形成是因感覺系統的衝突和不匹配造成的。例如,人們觀看3D電影時,前庭與動覺輸入系統感知的是相對靜止,而視覺感受卻是相對真實的動感,這就造成了視覺與前庭之間的“衝突”,進而導致了暈動感。
除了人體不同感覺之間的矛盾,暈動病的發生也與振盪頻率有關。尤其是噁心程度,會隨着暴露時間和振盪強度的增加而加重,並在0.2赫茲左右的低頻運動時,噁心程度達到頂峯。一般交通工具(如汽車、輪船、飛機等)的顛簸頻率恰好在0.2赫茲左右。但騎馬、步行、跑步和騎自行車時,震盪的頻率都高於1赫茲,所以通常不會導致噁心。
此外,偏頭痛患者更易受到暈動病的“糾纏”,尤其是在偏頭痛發作時,暈動症狀更嚴重。在偏頭痛患者中,同時伴發暈動病的比例為40%~70%。有研究顯示,偏頭痛與暈動病、眩暈病可能具有某種相同的病因。
防“暈”小貼士請收好
目前,對暈動病的治療主要採取以下原則:
一是口服防暈車、暈船的藥物;
二是應用中醫中藥,如用生薑、陳皮煮水喝,針灸療法,穴位按壓等;
三是適應性訓練,患者反覆多次乘坐某種交通工具,可逐漸使機體適應和耐受。
如果出行在即,為了免除暈車、暈船、暈機的困擾,可以做以下嘗試:
01
出發前2小時,宜吃點易消化、少油膩的食物,不宜過飽。
02
出行前半小時可預防性服用治療暈車、暈船的藥物。
03
出發前飲1杯濃茶,或喝1小杯加醋的温開水,均有一定的防暈效果。
04
生薑和維生素C止吐效果明顯,可備一些在身邊,也可以切一片鮮姜,出發前貼在肚臍處,用醫用膠布固定好。
05
為避免低頻運動的干擾,儘量選擇交通工具靠前的座位。
06
在車船行進過程中,不要閲讀、玩手機、看視頻,儘量向前方看,注視地平線或遙遠的地方,以減輕因視覺衝突而帶來的暈眩感。
07
避免焦慮,可閉目養神、欣賞音樂、聊天等。
08
當車船晃動明顯時,可採取臉朝後的坐姿,或是閉目仰卧。
09
如果噁心加劇,可脱掉帽子,鬆開領口和褲帶,調勻呼吸,儘量用腹式呼吸。
10
輕度不適者可在前額、鼻唇間的人中處,塗少許清涼油或薄荷油。
作者: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教授 謝春成
來源:健康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