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父母的一次次袒護,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無視規矩,甚至在破壞規則的邊緣瘋狂地試探。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多數父母在育兒過程中經常陷入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中,當面對各種各樣的育兒難題時,家長一定要學會探究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成因。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案例

樂樂是小區裏出了名的“小霸王”,有一次,他跟鄰居的孩子們搶玩滑梯,只想獨自霸佔,其中一個小孩子不願意,非要跟他作對,樂樂上來就打了對方小孩一巴掌,一陣“哇哇哇”哭聲傳出。

雙方的媽媽聞聲趕來,在詢問原因後,樂樂媽誠懇地道歉,對方家長才不予追究。可是事後,她並沒有指責兒子的不是,反而安慰樂樂説:“下次媽媽帶你去遊樂園玩,那裏的滑梯更有趣。”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像這樣的事情隔三差五地發生,要麼就是搶玩具,要麼就是爭做“老大”,久而久之,小朋友們既怕樂樂,又不喜歡跟他在一起玩,因為他脾氣暴躁,總是喜歡欺負人。

樂樂媽媽對此十分無奈,當她意識到兒子的行為不對、想要糾正時,樂樂根本聽不進去,一幅任性、驕縱、撒潑的模樣,讓她倍感無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變本加厲地重複錯誤行為,很可能是父母的一次次忽視和包庇造成的,很多家長總是喜歡以“孩子還小”作為擋箭牌,縱容他們一次又一次犯錯,久而久之,他們越來越無視規矩,甚至在破壞規則的邊緣瘋狂地試探,直到父母發現窟窿變大時,才開始管教,此時已經是於事無補。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其實,背後一種可怕的心理在操縱着孩子的思想和行為意識,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破窗效應”到底是什麼?

原意是指一扇窗户被破壞後,如果沒有及時修理,會有很多人重複破壞行為,加劇事情變得惡劣。

也就是説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放任其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舉個例子,一面牆壁上的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就會被人亂塗亂畫、貼滿亂七八糟的小廣告;一條小路上存在少許垃圾沒有被清理乾淨,過一旦時間後,將會產生更多的垃圾。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正如“破窗效應”一樣,如果父母任由孩子的錯誤行為發展下去,那麼後果可能會不堪設想。為此,必須要在孩子“第一扇窗户被打碎”時,及時修好它,否則還會有第二塊、第三塊……破窗效應的威懾力很大,它是具有誘導化、擴大化的,直接會影響孩子的未來發展。

特別是在孩子的是非觀和價值觀尚未完全建立前,他們行為習慣的可塑性很強,作為父母只有引導好,才能讓他們從幼苗變成參天大樹。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句話説的就是環境對人成長的影響,什麼樣的土壤結出什麼樣的果實,同理,什麼樣的父母則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父母該如何避免踩雷“破窗效應”?

1、及時糾正錯誤

當孩子出現小錯誤時,萬不可放任不管或者置之不理,一定要及時糾正,避免惡化成大錯誤,不然在“破窗效應”的心理暗示下,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需要注意的是在糾正錯誤時,對事不對人,不要一味地批評、責罵,避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2、消除環境中的不良影響

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客觀環境對孩子思想行為的影響很大,如果孩子身處的大環境不夠好,父母一定要及時消除不良隱患,避免孩子產生從眾心理,逐漸被不良行為同化。

3、不要溺愛孩子

溺愛孩子無疑是在毀掉孩子,不少家長將自家孩子視為“掌心寶”,總是包庇孩子的小任性,滿足他們的各種無理要求,久而久之,孩子不僅將其接受的理所應當,而且會繼續恣意妄為,甚至變成一個自私自利、忘恩負義的“白眼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0 字。

轉載請註明: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