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長假回來總是睡不醒?補“回籠覺”避開5個坑!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健康

8天的國慶中秋長假結束了,今早起牀才發現又累又困,望着牀前的電腦,好想睡個“回籠覺”。

回籠覺,大家並不陌生,就是指在起牀後又想繼續多睡一會兒的過程。

回籠覺被認為是補充睡眠的方式。偶爾來一場回籠覺,普遍覺得是一種享受,但也有人回籠覺後頭昏腦脹,並沒“解乏”,甚至對身體不利。

(圖片來源:soogif)

“回籠覺”更養生,是真是假?騰訊醫典和大家聊聊這個特殊的“睡覺”事。

一種説法,回籠覺原來叫“回龍覺”。古時候皇帝每天要早朝,在朝堂上聽完大臣們彙報、處理完政務後,再回去重新睡一下覺。

皇帝被稱作“真龍天子”,他睡過的,也自然就被叫做“回龍覺”了。

(圖片來源:soogif)

還有一種説法,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時代,普通老百姓每天勞作非常辛苦,趕上農忙時節,天不亮就起牀下地,他們是無暇睡覺的,只能擠出時間,或因天氣原因無法出工,重新鑽回“被窩”睡個回“籠”覺,才能彌補不足的睡眠,適應農耕忙碌的季節。

在理想的睡眠覺醒狀態裏,人們疲憊時,會直接上牀睡覺,讓身體睡到自然醒,精力充沛,體力恢復後,起牀完成一天的生活。

然而人在自然醒的前1小時,身體和大腦其實已經開始“着手準備工作”了:體温逐漸上升,睡眠越來越淺,釋放皮質醇和多巴胺等激素;大腦由抑制狀態向興奮狀態過渡。

(圖片來源:soogif)

此時,若因為環境嘈雜、鬧鐘聲響等“驚擾”了沒有準備好的由睡眠過渡到覺醒的自然流程,強行縮短“清醒程序”,大腦的興奮過程就不充分。

如果睡眠總的時間不足,加上這種長期的破壞自然睡眠覺醒的生理過程,日積月累的“睡眠債”會導致精力不足、頭昏腦脹、眼睛乾澀、情緒波動,人際關係緊張,還可能增加患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以及焦慮抑鬱、認知功能損害的風險。

(圖片來源:影視劇《憨豆先生》截圖)

人腦在進化過程中會啓動自我保護機制,在嚴重缺乏睡眠的狀態下,日間會感覺睏倦,會自動發出淺睡眠的指令,讓人在醒來之後趕緊重新入睡一會,這樣就能滿足這種“欠債”的需求,令人覺得身心愉悦,神清氣爽。

(圖片來源:soogif)

重新入睡的人,睡眠多數處在淺睡眠階段,其視覺和聽覺能微弱地感受到周圍環境的變化,恍如遊走在夢境與現實之間,亦夢非夢,這種“白日夢”的感覺,有時也可以緩解部分心理壓力,適當的回籠覺也有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的保護作用。

人們在睡眠時間上存在個體差異。短睡者3-5小時,長睡者可達9~11小時。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認為,成年人的正常睡眠長度平均為每日7~9小時。

在睡眠醫學中認為大部分成年人6.5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就可以滿足生理的需求。

(圖片來源:soogif)

如果工作學習和周圍環境允許,偶爾睡個回籠覺,並不是壞事。這與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的本能不無關係。

1.對恢復體力有好處

對有些缺覺的上班族來説,利用空檔時間適當來個回籠覺,能起到補充睡眠、恢復體力的作用,為繼續工作蓄積精力和能量。且研究表明,白天休息對於晚上的睡眠質量是有提高的。

2.對情緒穩定有好處

對於夜晚睡眠質量不好的情況,比如夜晚翻來覆去難以入睡,或者入睡之後很容易驚醒、睡不安穩,短暫的回籠覺可以幫助消除一部分焦慮、抑鬱,讓白天的精神和情緒保持良好。

(圖片來源:soogif)

但是有慢性失眠的患者,特別是夜間睡眠質量差的患者,回籠覺不建議時間過長,以不超過30分鐘為宜。時間過長進入深睡眠醒來後感覺不適,會進一步加重夜間失眠的情況。

3.對工作效率有支持

晨醒時,如果處於抑制狀態的大腦神經,經過重新調整,並沒有進入活躍或興奮狀態,此時則會覺得頭腦不清,渾渾噩噩,還有可能會感到頭暈、脹痛、血壓不穩等,這時是不利於保持清晰的思維和較高的工作效率的。

(圖片來源:soogif)

由上看來,對於一些特殊情況和特殊有需求的人羣來講,睡“回籠覺”確有好處。特別是正處在生長髮育的兒童青少年,以及老年人,在一定範圍的“回籠覺”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的。

回籠覺,本質上是一種睡眠不足或質量不滿意代償現象,對於沒有特殊需求的人來説,已經睡夠了身體所需的時間,如果仍覺得自己還不夠睡,要再多睡一兩個小時,長此以往,不僅會擾亂正常的生物節律,甚至會帶來一系列的不適反應。

1.一大份“回籠覺”後,感覺很累

睡眠時,人體的呼吸循環減弱,代謝減緩,這可以導致氧氣和能量對腦的供應有所減少,特別是有鼾症的患者尤其明顯;

日間睡眠過長過深,在低代謝的狀態下,會導致頭暈乏力,疲倦無力,周身不適,無法有效適應日間的工作和學習。

2.“回籠覺”過頭不吃飯,腸胃問題會報警

日間的過度睡眠,會導致生物節律紊亂,干擾消化系統功能。長期的生物節律紊亂,會引發消化系統疾病。易發生消化不良,甚至發生慢性胃炎、潰瘍、糜爛等。也會導致營養代謝的障礙。

3.睡得天昏地暗,記憶力下降

日間的過度睡眠,會干擾大腦功能的生物節律。長期的大腦功能紊亂,會損害認知功能。表現為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能力下降。對於學生和工作人羣則會損害社會功能。對老年人來説,會增加老年痴呆的風險。

4.痤瘡痘痘爬上來,“回籠覺”可能導致內分泌紊亂

人體運轉是有一定的晝夜規律遵循的,這種規律叫生物鐘。它支撐着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如早上精力充沛適合工作,晚上自然進入睡眠狀態。

而睡回籠覺會擾亂人體正常的生物鐘,長期這樣做很容易導致內分泌紊亂,激素分泌失調,導致青春痘頻發。

(圖片來源:soogif)

5.晨練後的“回籠覺”危害最大

晨練後,機體產生大量熱量,並伴隨出汗,此時脱衣重鑽被窩,常因汗漬未盡,温差較大,容易受涼感冒;

晨練過程的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帶動了心肺功能的修復,而忽然轉入休息狀態,對心肺功能的持續恢復帶來不利。

同時,因晨練而產生代謝產物,如乳酸等不易被消除,會使人感到四肢鬆弛無力,周身不爽,特別是老年人也會增加跌倒的風險。

睡醒後稍有睏倦是普遍的,但並不意味着你需要回籠覺來補充。

要根據夜間睡眠的時間和質量酌情考慮是否真的需要“回籠覺”補充睡眠。特別是對於夜間失眠的患者,回籠覺不建議長時間深睡,以免對夜間睡眠的質量進一步破壞。

(圖片來源:soogif)

醒來後可以嘗試在牀上躺一分鐘,坐起來之後在牀頭靠一分鐘,在牀邊雙腿下垂等一分鐘,這樣的小方法可以令人迅速從睡眠中清醒過來。

堅持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自己不再起牀那麼困難,或者需要睡會“回籠覺”,卻仍然能精神十足。

如果在日間仍感到有睏意時,適當活動身體,增加日照時間,沒有禁忌的情況下,喝杯咖啡或淡茶,都可以有效提神醒腦。同時,要注意進食的節奏要規律,不要因為睡“回籠覺”干擾了消化系統的工作程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作息習慣,無法去定義好與壞,也無法給出普遍適用的建議。總歸,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晝夜節律是最好的方式。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順應自然的行為大多數都是健康的行為。

(圖片來源:soogif)

有些人習慣了白天不睡覺,還有些人不睡回籠覺無法集中精力工作。在生活節奏快、工作時間不固定的現代生活中,人的睡眠習慣允許有一定的靈活性。只要工作時感覺精力充沛,身體舒適,休息時能快速進入狀態且感到滿足即可。

需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如果有睡眠障礙,如入睡困難、睡眠質量不佳、早醒或夢遊、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打鼾)等,經過自我調整難以改善的,一定要儘早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避免造成健康和意外傷害的風險。

參考文獻

[1]Hirshkowitz, M., Whiton, K., Doncarlos, L.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s Sleep Time Duration Recommendations: Methodology and Results Summary. Sleep Health. 2015. 1: 40-43.

[2]羅梓元. 習慣性短睡者的研究綜述與展望. 心理學進展. 2018. 7: 900-910.

[3]Murillo-Rodriguez E, Arias-Carrion O, Arankowsky-Sandoval G. Basic sleep mechanisms: an integrative review. Cent Nerv Syst Agents Med Chem. 2012. 12(1): 38-54.

[4]Anafi RC, Kayser MS, Raizen DM. Exploring phylogeny to find the function of sleep. Nat Rev Neurosci. 2019. 20(2): 109-116.

[5]Donlea JM. Roles for sleep in memory: insights from the fly. Curr Opin Neurobiol. 2019. 54: 120-126.

[6]嚴翀. 睡眠障礙與內分泌疾病的關係. 實用糖尿病雜誌. 2014. 6: 58-58.

[7]趙大勇, 符明秋, 李哲. 關於午睡研究的概述. 心理科學進展. 2009. 2: 42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