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三伏天,五大忌,千萬別落下病根!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健康

【來源:山西忻州五寨婦聯】

來源:儒風大家(ID: rufengdajia)

養好三伏天,避病一整年。

三伏天,乃是一年當中暑氣最盛的時節。
兩個字:太熱!
《黃帝內經》講:“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於燥濕、陰陽、喜怒、飲食、居處。”

注意這5個方面,自然可以避濕邪、遠疾病,安度三伏天。

01

忌貪涼,祛除燥濕

中醫理論認為,“濕氣通於脾”。
三伏天炎熱多雨,因此陽燥盛行於外、陰濕潛伏於內。
而脾主肌膚,如果體內濕氣很重,皮膚就會有所反映。
年輕人長痘,中老年長斑,小兒濕疹、痱子等,多是濕氣淤積的表症。
所以,暑熱最盛的三伏天,正是祛濕養脾的大好時機。
《黃帝內經》説:“病起於過用,需防因暑取涼。”
電扇、空調有助於人們防暑降温,但是過度貪涼,反而損傷陽氣。
開着空調過夜,用涼水沖澡,沐浴後濕着頭髮入睡……
等等這些,都會導致中氣內虛,令暑燥和濕邪趁虛而入。
容易導致腿腳腫、下肢血栓形成,加速脊柱老化。

02

忌大汗,平衡陰陽

汗雖為津液所化,其性質亦屬於陰。

中醫理論卻認為,“汗為心之液”。

汗液的生成,離不開陽氣的參與。

就是説,出汗的同時,會大量損耗陽氣。

三伏天鍛鍊,應以微微出汗為宜,最忌大汗淋漓。

古人稱作“沾濡汗出”,就是運動到衣服沾濕,而沒有濕透的程度,對人體最有益處。

大汗淋漓容易損傷心臟,運動後大量飲水,也會給心腎造成負擔。

03

忌生冷,控制飲食

元代著名養生家丘處機説:“多食温暖,不令大飽,時時進之,其於肥膩當戒。”

三伏天,最好少吃油膩食物,多吃清淡易於消化的食物。

飲食不宜過涼,因為寒涼損傷脾的陽氣。

此外,三伏天最容易“病從口入”。

飲食要格外注意,忌吃生冷、變質的食物。

《論語》裏講:“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任不食,不時不食。”

吃涼菜,先過滾水,再以芥末、生蒜作為輔料,從而殺滅病菌。

04

忌激切,調節喜怒

《淮南子》講:“人大怒破陰,大喜墜陽,大憂內崩,大怖生狂。”

極端天氣下,人的情緒容易出現較大波動。

過喜過怒,都會使人氣血逆亂,導致急症發生。

《黃帝內經》講:“使志無怒,使氣得泄。此夏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情緒平穩,心氣舒暢,自然神清氣爽、身心安適。

清靜養神,又有助於臟腑運化,從而外邪不侵、內疾不生,抗病力自然增強。

三伏天,要學會適應炎熱,使情志疏泄,預防暑邪致病。

調息凝神,心靜自然涼,非常有助於身體健康。

情緒波動過大,容易誘發心律失常、血壓升高,引起腦中風。

05

忌潮濕,保持乾爽

《黃帝內經》提出:“傷於濕者,下先受之。”

意思是濕邪傷人,往往是自下而上入侵。

暑濕的形成,往往與地表水分上蒸有關,因此侵入人體時多是自下而上。

三伏天哪怕再熱,也不要讓孩子赤腳在家裏跑,更不要坐在冰涼的地板上玩耍。

此外,一旦空氣濕度過高,許多病菌就開始滋生。

夏天家裏常開空調,若不勤開窗、多通風,很容易傳播呼吸道疾病。

除了感冒發燒等常見病,過敏性哮喘、蕁麻疹可能也是空氣不流通惹的禍。

因此,三伏天裏,居室一定要避免潮濕,儘可能讓空氣流通,保持乾燥清爽。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