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盯"上你了?多領域大咖專家教你防護——過敏季系列學術公益活動啓動會暨科普訪談講座召開

審稿專家: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過敏診療中心主任程雷教授

暖春已過,初夏剛至。每逢春夏之際,漫天飄散的花粉、四處肆虐的柳絮,都深深困擾着眾多過敏患者。過敏症狀無比猖狂,可以侵襲皮膚、眼睛,甚至深入嘴巴、肺部和胃腸,讓人苦不堪言。

5月22日,由《醫師報》社聯合揚子江藥業發起的“輕鬆自在 無懼過敏”過敏季系列學術公益活動啓動會暨科普訪談講座召開,多位業內大咖齊聚線上,為過敏性疾病診療支招。

此次活動通過《醫師報》直播中心——醫TV進行直播,同時在海上名醫、白大褂、新浪新聞、微博衞生健康、百度健康、《醫師報》視頻號同步轉播,在線觀看人次超過42萬,引起了廣泛關注。

過敏"盯"上你了?多領域大咖專家教你防護——過敏季系列學術公益活動啓動會暨科普訪談講座召開

“輕鬆自在 無懼過敏”過敏季系列學術公益活動正式啓動

開場致辭

程雷教授:提升公眾防治認知 提供更優質診療方案

大會主席、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學分會主任委員、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過敏診療中心主任程雷教授在致辭中指出,過敏性疾病患病率日趨增高,患者病情也更加錯綜複雜,這與城市化進展、生活方式改變等一系列問題密切相關。環境與基因相互作用下,人體免疫系統受影響,對許多無害物質產生了過敏。改善環境、減少過敏原暴露是防治過敏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過敏"盯"上你了?多領域大咖專家教你防護——過敏季系列學術公益活動啓動會暨科普訪談講座召開

程雷教授

在此形勢下,對付過敏,單學科已難以招架,需要多學科加強交流,在臨牀實踐和教學科研上深化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診療進展。本次活動邀請到耳鼻咽喉科、皮膚科、呼吸科、中西醫結合等多個領域的大咖,是一次極具意義的探索。希望大家能深入、廣泛交流,提升對過敏的認識,提供更優質診療方案,更好地解決患者雖不致命但難以忍受的痛苦,並能在不久的將來力求根治過敏。

張豔萍執行社長:普及過敏性疾病知識 讓更多患者可防可控

《醫師報》社執行社長兼執行總編張豔萍女士主持會議並指出,過敏性疾病是現代社會中困擾人們的常見病症之一,在中國,平均每三個人中就有一人過敏,患病率高達27%。過敏難以根治,反覆發作給患者帶來了沉重的身體和經濟負擔。為進一步提高過敏性疾病規範化診斷與治療的臨牀能力,提升對過敏性疾病的認識水平,加強各學科間的溝通與交流,維護人民羣眾身體健康,《醫師報》社聯合揚子江藥業發起了此係列活動,希望能讓過敏性疾病的知識在更大範圍內普及,讓更多患者可防可控,減輕症狀,輕鬆自在。

過敏"盯"上你了?多領域大咖專家教你防護——過敏季系列學術公益活動啓動會暨科普訪談講座召開

張豔萍女士

科普訪談

顧恆教授:ABC原則 防治夏季過敏性皮膚疾病

天氣逐漸炎熱,過敏體質的患者熬過了春季鼻炎,卻可能因為氣温升高等因素而再次過敏,那麼該如何防治夏季過敏性皮膚疾病?對此,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皮膚科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顧恆教授作出瞭解答。

過敏"盯"上你了?多領域大咖專家教你防護——過敏季系列學術公益活動啓動會暨科普訪談講座召開

顧恆教授

夏季過敏發病因素複雜,強烈的陽光、衣物減少導致更多皮膚暴露、蚊蟲叮咬等,都會增加夏季過敏發病率。少量日光對皮膚並無太大傷害,但過敏體質的患者在接觸部分物質如柴油等,或是服用了四環素藥物、噻嗪類藥物甚至部分食物後,在日光下會很快發生皮膚紅腫、脱皮等光敏性變化,引發光變異性接觸性皮炎。

常見導致接觸性皮炎、蕁麻疹、特應性皮炎等夏季過敏性疾病的物質還包括季節性花粉、塑料拖鞋、海鮮、蚊蟲等。有統計顯示,因為蚊蟲叮咬致包塊不消退,皮損長期存在的特應性皮炎發生率已經達到了12.94%,大部分患者為輕症,重症患者佔比約1/3。

顧恆教授表示,防治夏季過敏性疾病首先需要儘可能避免接觸紫外線,做好防曬,這不光是女性專用,也適合於所有人。有光敏性疾病史的患者要杜絕使用相關高危藥物和食物,通過戴口罩、護目鏡等方式遠離過敏原。一旦出現過敏症狀,及時就診,在醫生指導下合理治療。

醫生也要加強對患者的教育,讓患者能在過敏時做出緊急處理,及時緩解症狀。如口服抗組胺藥物,摒棄塑料拖鞋改穿其他材質,遵循ABC三原則,在海邊及高海拔地區做好防曬——A是避免接觸(avoid),B是擋住陽光(block),通過戴帽子、墨鏡等隔絕陽光,C是防曬霜(cream),當A、B不能滿足防曬需求的時候,採用C補足。

唐華平教授:同一氣道疾病要共性治療與特異性治療結合

過敏性鼻炎一般表現為鼻子癢、打噴嚏等症狀,也有部分患者會發生哮喘,因此萬萬不可忽視。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變態反應專委會主任委員、青島市市立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唐華平教授從中西醫結合角度提出了過敏性鼻炎發展為過敏性哮喘後的治療方法。

過敏"盯"上你了?多領域大咖專家教你防護——過敏季系列學術公益活動啓動會暨科普訪談講座召開

唐華平教授

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極為常見,常聯繫緊密,因鼻腔與氣道相通,故二者為同一氣道共性疾病,屬於變態反應性疾病。據統計,40%的過敏性鼻炎患者都伴有過敏性哮喘,而過敏性哮喘患者有80%都合併過敏性鼻炎,兩種疾病發病機制極為相似。大氣污染、環境暴露、工業粉塵以及遺傳學特點等是兩者共同的潛在病因,臨牀上常用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徵這一概念來形象化形容二者聯繫。

診斷過敏性哮喘需要結合多種臨牀資料,儘可能從血清學檢驗發現過敏原,結合胸悶、憋氣、咳嗽等臨牀表現,並在支氣管激發試驗、舒張試驗、呼吸道流速測定等檢查的輔助下綜合判定。一氧化氮呼氣測定可明確是否與炎症反應相關,是過敏性鼻炎和過敏哮喘的共性檢測項目之一。

而在治療方面,唐華平教授則指出應共性治療與特異性治療結合。白三烯受體拮抗劑、靶向藥物奧馬珠單抗等既可抗過敏性鼻炎也可抗哮喘,而脱敏治療目前相對應用侷限,對塵蟎等使用較多,是以後診療發展的重要方向。

中西醫不可分割,二者相互協同,互補短板,並重發展,這將極大推動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的治療進展。中醫概念中認為祛風散寒類藥物具有抗炎、抗過敏作用,目前一些標準化治療藥物如散風通竅滴丸、香菊膠囊等專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

單一治療可能效果欠佳,聯合治療將達到更好療效。中西醫需聯合開展多中心臨牀研究,證實各種藥物的療效,這無疑將對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的診療發展產生極大推動作用。

何黎教授:為特應性皮炎患者提供全方位全週期的疾病管理服務

每逢換季之時,不少人會出現手指乾裂、發癢的症狀,就診時被醫生診斷為特應性皮炎。什麼是特應性皮炎,又該如何治療?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雲南省皮膚病醫院執行院長何黎教授進行了科普。

過敏"盯"上你了?多領域大咖專家教你防護——過敏季系列學術公益活動啓動會暨科普訪談講座召開

何黎教授

特應性皮炎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炎症性皮膚疾病,主要發生於皮膚較乾燥者,可從出生延續到老年,終身相伴。其始於皮膚屏障嚴重缺陷受損啓動的炎症反應,而這又源於先天性基因表達異常,多種細胞因子被釋放,致使皮膚對外界抵抗能力嚴重下降甚至喪失,皮膚水分流失,易被外界過敏原刺激而產生病損改變。特應性皮炎在嬰幼兒和兒童期發病率高達30%,在成年後約為7%。特應性皮炎以肢體表明多形態紅斑、丘疹、糜爛滲出等為主要臨牀表現,皮膚瘙癢反覆發作,難以治癒,影響患者睡眠和整體生活質量。為此,醫療機構應為特應性皮炎患者提供全方位全週期的疾病管理服務。

何黎教授指出,特應性皮炎的全程管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階梯治療和皮膚屏障修復三方面。

醫師應首先關注患者有無家族史,記錄過敏的藥物和食物,建議患者穿衣寬鬆,勿讓皮膚有緊繃感,在家中用加濕器保持環境濕潤,避免在外劇烈運動,嚴格防曬,降低洗澡頻率,避免過高水温,杜絕使用含色素香料的功能性清潔劑,從吃穿住行各方面嚴格要求,從而控制炎症反應,減輕症狀。

對患者的階梯治療基於對病情的分級,一般可分為輕度、重度和重度。輕度特應性皮炎患者運用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鹽酸西替利嗪等,外在皮損使用激素或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等。若病情發展到中度或重度,JAK抑制劑等生物製劑或小分子靶向藥物安全有效,24小時內即可達到較好止癢效果。

在緩解期時,皮膚屏障的恢復十分重要,要對所有患者使用修復劑,如含青刺果油的功效性護膚品,可很好地恢復皮膚緊密連接蛋白作用。

何黎教授總結指出,特應性皮炎與很多患者終身相伴,但目前經過科學規範的全程管理,疾病能夠得到很好控制,患者可以正常生活。

阮巖教授:應對過敏性疾病 中醫藥藴藏巨大潛力

針對過敏性疾病,西醫已有多種針對性藥物問世。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傳承的瑰寶,從古至今幫助無數患者擺脱疾病折磨,對付過敏性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勢又在哪裏?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嶺南耳鼻喉病研究所所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科分會主任委員阮巖教授進行了介紹。

過敏"盯"上你了?多領域大咖專家教你防護——過敏季系列學術公益活動啓動會暨科普訪談講座召開

阮巖教授

預防為主,中西並重是中國衞生事業發展的基本方針之一。近幾年新冠流行時,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以及新冠引起的鼻炎、咽炎等疾病,療效顯著。阮巖教授指出,中藥治療過敏性疾病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療效較好、起效較快、依從性較好等方面。

部分西藥不良反應明顯,限制了進一步應用,如塵蟎脱敏治療,安全性有待進一步研究,且缺乏局部和整體的關係考量,僅針對某一病症進行治療。而中藥在這方面優劣都很顯著,辨證觀念有助於因人而異個性化治療,研究證明,小青龍湯具有很好療效。整體觀讓中醫藥可以兼顧局部和全身症狀。內外治療結合,如口服藥與針灸結合,藥物穴位注射治療過敏性哮喘等,實踐經驗表明中醫藥應用潛力巨大。

但相比之下,中藥療效仍整體遜色於西藥,部分劑型服用不便,口感不如部分西藥如糖漿,但正在改善改進之中。中西醫結合自上世紀提出到現在,取得了一定成績,也有其不足的一面,阮巖教授從耳鼻喉科角度談到了中西醫結合治療發揮優勢的方法。輕度過敏性鼻炎患者,醫師推薦鹽酸非索非那定、西替利嗪、諾維他汀等聯合針灸治療;如為中度,水腫嚴重,呼吸困難,可加用減充血劑,在間歇期使用中藥膏方改善體質,輔以穴位治療、飲食療法等,可多角度預防過敏性疾病發生,改善症狀。

“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中醫西醫同樣如此,中西醫結合治療最主要是提高療效,減輕毒副作用,最大程度使患者獲益。” 阮巖教授説。

討論環節

防治過敏性疾病有妙招 專家教你避“坑”

程雷教授指出,過敏反應中最主要的化學介質為炎症介質,如白三烯、組胺等,抗組胺藥物與抗白三烯藥物便是針對該機制。對於複雜病情,如白晝及夜晚過敏症狀都很嚴重,睡眠受影響,兒童過敏伴腺樣體肥大等,聯合應用抗組胺藥物和抗白三烯藥物,臨牀效果較好。

對激素恐懼在患者羣體中是普遍現象。實際上,鼻噴和吸入激素使用總體十分安全,局部用藥並不會出現太大副作用,也屬於一線治療方式,希望患者們能改變不正確的認識,加強合理用藥。

顧恆教授則指出,抗組胺藥在臨牀上使用極為廣泛,相比第一代抗組胺藥,第二代抗組胺藥工藝改進,不良反應少,已成為抗過敏藥“主力軍”。抗組胺藥可以阻斷組胺與受體結合,穩定細胞膜,臨牀應用效果不佳時可採取提高劑量、聯合用藥等方法。鑑於一代抗組胺藥使用中可能影響兒童生長髮育,目前多數二代抗組胺藥在無大量研究的情況下,不主張給兒童使用。

何黎教授表示,對於老年特應性皮炎患者,症狀較為嚴重,可選擇性白天應用H2受體阻斷劑,而在晚上使用H1受體阻斷劑,部分藥物可通過血腦屏障,且具有嗜睡性,充分發揮療效的同時幫助患者入睡,避免皮膚抓撓,有助於皮膚屏障恢復。對於兒童患者,撲爾敏相對較為安全,可以適當應用。

唐華平教授認為,過敏性疾病治療需要多學科合作,而抗組胺藥物在不同學科中有不同的應用定位。在呼吸科,過敏性哮喘患者應用抗組胺藥往往是短期內使用,緩解症狀,患者很可能是因白三烯受體相關因素致敏,因而抗組胺藥物不一定有效。

考慮到無論是否出現過敏症狀,氣道炎症一直存在,吸入性激素抗炎治療需長期持續進行,這是治療過敏性哮喘的重點。

阮巖教授表示,中醫講究“上醫治未病”,目前國家衞生方針也在強調預防為主,中西並重,一位好醫生應該要幫助大眾防患於未然,預防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十分重要。從中西醫結合角度出發,免疫治療、中藥調理體質、適當穴位注射等方法,可以預防發病,或是減少發病次數、減輕症狀。對於老年人和兒童,要積極預防感冒,避免病毒傳染源,杜絕因免疫力下降誘發過敏性疾病發生。

會議總結

程雷教授總結指出,過敏性疾病發病機制複雜,同時包含着複雜的社會因素,罹患後會對患者造成極大影響。今天的線上會議不拘一格,全國範圍內數位著名專家侃侃而談,分享在多年臨牀診療中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通俗易懂,公眾能很好理解體會。

這是過敏性疾病學術公益活動的良好開端,今後我們會更有針對性地去準備話題,加強互動,努力實現在學術上有代表性,有引領性,在科普上更加熱衷,讓醫學知識傳播途徑更加便捷,更加豐富多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972 字。

轉載請註明: 過敏"盯"上你了?多領域大咖專家教你防護——過敏季系列學術公益活動啓動會暨科普訪談講座召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