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媽媽”的稱呼變為“媽”,説明心理發生變化,家長別忽視

從孩子呱呱墜地起,每一位媽媽都希望孩子可以早點開口説話,期待着自己的孩子第一句學會的話就是“媽媽”!

作為母親,無論何時想到寶寶第一次叫媽媽時的場景,都温暖無比。但是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孩子對媽媽的稱呼變為了“媽”,讓不少父母感到些許失落

有調查認為,很多人隨着年齡的增長,都會由“媽媽”改口為“媽”,這種現象已經是屢見不鮮,雖然只省略了一個字,但你知道孩子對父母稱呼變化意味着什麼嗎?

孩子對“媽媽”的稱呼變為“媽”,説明心理發生變化,家長別忽視

孩子對“媽媽”的稱呼變為“媽”,説明心理發生變化,家長別忽視

寶寶出生後,喜歡叫媽媽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寶寶孩子成長髮育過程,只能發出單音字,並且有研究表明,“ma”是寶寶最會説話前最容易發出的音。

寶寶再大一些,還會叫媽媽,因為這個時候寶寶的認知能力不足,對外界具有天生的防備能力,又因為從小都是由媽媽哺乳餵養,所以心理和生理上都對媽媽有依賴感

但大部分寶寶在上學後,認為喊媽媽“太肉麻”,所以改成“媽”。稱呼的改變,其實也一味着寶寶心理逐漸成熟,越來越看重別人的看法。

孩子對“媽媽”的稱呼變為“媽”,説明心理發生變化,家長別忽視

其實,這一階段的孩子還有這些心理變化:

1)孩子有自己的主意

上小學後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和判斷力,再需要事情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不再事事聽從父母的安排,甚至還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2)成為獨立的“小大人”

以前總愛叫媽媽是因為孩子離不開父母,對父母充滿了依賴。但是從孩子開始喊“媽”的那一天起,意味着孩子獨立和成熟。

3)不願意和家人溝通

有些媽媽可以明顯地感覺到,這一階段的孩子不再願意事事和父母交流了,父母雖然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是卻不清楚孩子的想法。

孩子對“媽媽”的稱呼變為“媽”,説明心理發生變化,家長別忽視

面對孩子“成長變化”,家長也要改變和孩子相處方式

一、命令式教育改為溝通式教育。

孩子這一階段的心理發生變化,和父母之間保持着一定的距離,家長不能像小時候一樣,命令式地要求孩子去做一些事情,這些教育方式不僅不會讓孩子更加聽話,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家長和孩子缺乏溝通,逐漸變得疏遠。

孩子對媽媽的稱呼變為“媽”,並不是失去感情的稱呼,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對自己的感情冷淡了,因為孩子沒有像以前一樣親近感到失落。作為父母要調整好心態,正確看待孩子的成長變化,才能更好地調整和孩子的相處模式

孩子對“媽媽”的稱呼變為“媽”,説明心理發生變化,家長別忽視

二、父母學會對孩子適當地放手

從“媽媽”變為了“媽”,這也意味着孩子已經長大了,作為家長,我們也應該給他們更多的空間了。

中國的父母溺愛者居多,孩子小的時候,總是會不讓他們做這個,不讓他們做那個,只要學習就行,但是,孩子在逐漸長大,他們也是想用自己的方式來去證明自己的一些能力,自己已經長大了,不是什麼事都得家長操心。

所以在這個時候,作為家長我們要有智慧地去引導他們,而不是嚴加管控。

孩子對“媽媽”的稱呼變為“媽”,説明心理發生變化,家長別忽視

從“媽媽”變為了“媽”,這一字之差,恰恰反映了孩子們隨着年齡增長,與社會不斷接觸之後所產生的幾種心理變化,如果你家孩子對家長的稱呼發生小變化,家長一定要重視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87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對“媽媽”的稱呼變為“媽”,説明心理發生變化,家長別忽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