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上午11點40分,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門診的寂靜。電話另一頭,焦急的家長請求着:“我的孩子足背被掉下來的玻璃砸傷了,醫生説足背的肌腱斷了,腳趾頭不能翹起來了,需要儘快手術。但是我們目前是高風險封控狀態。你們可以幫幫我的孩子嗎?”
骨科醫生詳細地瞭解了患兒的具體情況後,第一時間將患兒的情況告知了小兒骨科與顯微外科專業組組長彭雲川副主任醫師。
此時的彭雲川正在從定點支援的東部新區石板中心衞生院往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龍潭院區回來的路上。接到電話後,瞭解到患兒是5歲兒童的足開放性外傷,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影響孩子左腳的功能,留下殘疾,所以需儘快急診手術。他立即將這個突發情況彙報給了骨科主任曾勇和醫院醫務部,很快醫院回覆:“必須克服各種困難儘快安排患者住院,積極術前準備,儘快安排急診手術。”
另一邊,骨科護士長呂華也將這個情況上報給了疫情防控管理小組領導,聯繫醫院感染科,積極優化救治流程,確保整個過程安全高效。不到1分鐘,患兒家屬已經得到肯定答覆: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可以接收患兒。
當前疫情期間,小區外出就診有特殊的管理要求。社區得知這一情況後也非常重視,在做好充足轉運準備後,社區工作人員聯繫救護車,將患兒送至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
13點20分,市二醫院為患兒開啓綠色通道緊急入院。
19點30分,患兒通過院感特殊通道被送進了專用手術室。彭雲川副主任醫師、鄧燁主治醫師穿上厚重的防護服,戴上面罩、手套、護目鏡全副武裝。因為手術需要無菌技術,在厚重的防護服外面還得穿手術衣、再戴手術手套。全麻成功後,消毒鋪巾,特殊防護單……一系列的操作。
醫生為患兒實施手術
術中,彭雲川在探查患兒的傷情時,發現患兒足背動脈、靜脈,伴行神經,踇長伸肌腱,脛前肌腱完全斷裂,並且遠、近斷端回縮,血管斷端已經形成血栓。“小朋友的血管、神經很細,需要非常精細的縫合,操作難度也相對較大。”
經過顯微鏡下2小時的緊張手術,患兒斷裂的血管、神經被一一吻合修復,肌腱也被完美修復。
術後第一天,患兒家屬就給彭醫生打電話報告了好消息:“孩子的每個腳趾頭都能在石膏範圍內正常活動了!”
呂華 紅星新聞記者 王拓
責編 李學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