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挫折教育,不是吃苦當補,父母的愛和引導孩子思考更重要

今天和孩子出去逛娃時,娃説要去玩遊戲,我們就去了兒童遊樂場,而遊樂場有一個專門堆積木的地方,積木有大的有小的,一個爸爸帶着大概是3歲左右的兒子在哪裏玩,而爸爸給孩子選擇了一些比較小的積木給孩子,而且一直讓孩子堆多一點。結果孩子每次堆到大概是9塊這樣的積木就堆不上去了,但是孩子的爸爸還是讓孩子繼續堆,再繼續堆的時候積木就倒了下來,如此兩次三次之後孩子一把把桌子上的積木全部推到地上,説:我不玩了,不好玩。

而爸爸卻説:你這孩子怎麼這麼笨,這點積木都不會堆。而爸爸這麼説了之後,孩子就哭了。爸爸更火了,這點點挫折都受不了,我們以前像你這麼大都已經自己洗澡幫媽媽做飯了。真是的,被你媽媽寵得太嬌氣了。

其實3歲多的孩子的動作發育只到一次可以堆積大概9塊這樣的積木,再多一些孩子的精細動作和控制力達不到,所以成功率就非常之低,而爸爸給孩子的任務對於3歲的他來説太難了。這個爸爸只是想讓孩子接受一些挑戰。也就是我們現在流行挫折教育。

正確的挫折教育,不是吃苦當補,父母的愛和引導孩子思考更重要

為什麼家長這麼喜歡對孩子實行這種人為添加上去的挫折教育呢?

菁媽也和很多媽媽聊過這個話題,總結了媽媽的思想主要在以下三種想法:

1、現在的孩子生活太好了,像生活在密罐中一樣,要受點苦才行

家長都説自己以前吃沒得吃好,穿沒得穿好,現在的孩子要什麼有什麼,就是太幸福了,怕孩子以後受不了挫折。

以前結婚一般都是一夫到老,所以沒有這麼多想法,平淡的過,但是現在父母離婚率之高,讓人咂舌,菁媽一個朋友在深圳小學做班主任,一年級父母都是原裝的,到了6年級後離了一半。

父母感情不好,吵架,離婚或者是學習壓力這些對孩子來説都是挫折。

這些挫折事情對孩子來説也是很大的,而且還是學習的壓力,以前我們的幼兒園就是去玩,現在幼兒園也有作業了。

之前看到一個小女孩的視頻,説自己的爸爸有一點不好要改的,那就是經常讓孩子不開心。

但是爸爸卻説不能改。

“就是要讓你現在經常不開心,以後你才不容易崩潰。不可以做温室裏的花朵,否則到進入到社會無法生存……”

正確的挫折教育,不是吃苦當補,父母的愛和引導孩子思考更重要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心理學家曾奇峯説過:只有心靈得到了很多的滿足、温暖、幸福的滋養,它才能夠經得起挫折和傷害。對抗挫折的能力,跟獲得的愛的多少有關:愛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而小女孩也和爸爸説,不開心是一種病,會變老的。

正確的挫折教育,不是吃苦當補,父母的愛和引導孩子思考更重要

2、不給孩子吃點苦不打壓一下,孩子會飄

《少年説》一個女孩對媽媽的吶喊也是很多孩子的心聲: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看不到。

而媽媽説,你的性格不打擊一下就飄。

很多家長都認同這個媽媽的話,孩子不打擊一下就會飄。事實上經常是家長一巴掌就把孩子啪到塵埃裏了,哪裏還飄得起來。

3、認為挫折教育就是軍事化管理,不對就打

在一則真人秀中,陳喬恩提到過父母對自己的“挫折教育”:軍事化管理,稍有不滿,會被枯樹枝抽打。所以現在陳喬恩看到媽媽都還會害怕,也導致陳喬恩有輕微的社交恐懼症。

正確的挫折教育,不是吃苦當補,父母的愛和引導孩子思考更重要

家長們有以上的這些觀點所以就有了行行色色的挫折教育,比如説給孩子一塊錢,讓在大街上生活一天,帶孩子徒步沙漠。或者是老是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比較。只看到孩子不足,卻看不到孩子的努力。

家長要做的不是人為的給孩子進行抗壓力的練習,而是給孩子足夠的力量和安全,在孩子受到挫折和壓力時幫助孩子度過。真正的挫折教育是讓孩子在挫折的路上勇敢前行不被打倒。

正確的挫折教育着重點是教育,不應該是隻在挫折上,更重要的是教育。

正確的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打開方式是:

1、注意給孩子評價時指向過程還不是天賦

有人説過: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還不到要拼天賦的時候。

所以不要讓孩子以為自己做得好是因為天賦,要告訴孩子做得好是因為自己努力。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曾經有心理學者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400名小學一年級生同時考試之後,科學家對A孩子説:“你很聰明,你的考試成績非常好。”

對B孩子説:“你很努力,你的考試成績非常好。”

過了幾天又來進行了一次考試,但是他們的成績都下降。

A組孩子很失望,覺得成績不好意識着自己太笨,而B組孩子卻表現出很好的控制力並且願意接受挑戰因為失敗只是還不夠努力。

正確的挫折教育,不是吃苦當補,父母的愛和引導孩子思考更重要

2、理解孩子在面對挫折時情緒失控是正常的,並且要幫助孩子面對這樣情況

兒童大腦中負責推理決策和自我控制的叫做前額葉,發育較晚,要到孩子20多歲出頭才能夠發育好。在面對挫折的時候,不能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樣,能夠管理好情緒,能夠快速的處理好問題。因為管理情緒也是一項經驗活,需要經驗的累積。

所以孩子遇到困難時想哭是正常的。有負面情緒也是正常的。家長千萬不要説:這麼大還哭,羞不羞啊?這樣反而會讓孩子對自己喪失信心。

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知道:我理解你,我在你這種情況下,我也會有這樣的感受,當孩子感到自己的負面情緒被接納。

比如説孩子積木搭不高時,生氣時我們可以問孩子: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堆不好積木覺得沮喪。當孩子點頭時,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在像你這樣的時候都沒你堆得高呢。

正確的挫折教育,不是吃苦當補,父母的愛和引導孩子思考更重要

3、用提問的方式鼓勵孩子主動去思考解決方案

比如孩子想打開一個新的玩具盒子,那怎麼撕都撕不開那個塑料的包裝,哭喊着要大人的幫忙,你會怎麼辦?

很多家長就直接告訴孩子,這裏不是有個小口嗎?這個小口撕開就可以打開了,這樣其實過度強調結果。而且很容易孩子會説:我看不到我不行的,媽媽幫我打開。下次他們就更不願意嘗試。

這時候家長可以説:你特別想打開來玩對嗎?提起孩子的興趣。

讓我們一起看看有什麼好辦法,看看能不能找一個小口啊!和孩子一起進行,會讓孩子更樂意。

然後就跟孩子一起慢慢找找到之後和孩子一起把小口撕開,拿出玩具。

這時候家長還可以繼續引導孩子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萬一我們買的玩具塑料袋上面沒有小口怎麼辦?用什麼東西可以把塑料袋剪開?

甚至可以用手比劃一下,孩子就會想到用兒童剪刀。

你説的沒錯,下次試試這個方法。

正確的挫折教育,不是吃苦當補,父母的愛和引導孩子思考更重要

家長細緻的指導會讓讓他體驗到這些困難並不可怕,開動腦筋最重要,從一件件小事中鍛鍊孩子的自信心。這樣也能夠幫助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先主動的思考解決方案,不行再去尋求幫助和支持。

瑩媽寄語:當孩子遇到困難,他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而不是袖手旁觀,孩子的情緒給予的支持和引導,並且在日常生活中用真實的案例讓孩子正確的看待失敗,長大成人了,面對真正的挫折,用健全的身軀,成為生活的強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98 字。

轉載請註明: 正確的挫折教育,不是吃苦當補,父母的愛和引導孩子思考更重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