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都從小小的一點慢慢長大,在不斷的學習中漸漸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老師總會教授寶寶們一些必要的規矩,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可是天真的寶寶們在學規矩時,總會用他們不經意的言行逗笑周圍的人,讓人覺得温暖可愛。
這位寶寶,在幼兒園領葡萄時,認真誠實的數葡萄行為成功逗笑了老師,讓人不由覺得這孩子可真誠實。
老師發葡萄,每個寶寶領三顆,輪到這個寶寶,老師笑翻:是個實在人
一般幼兒園在午餐結束後,都會或多或少的分發些水果,給孩子們補充維生素和營養,這次分發的時葡萄。
由於孩子們的飯量都比較小,葡萄規定的是每個寶寶拿三顆,輪到這個寶寶時,老師卻忍不住笑了。之後在與孩子媽媽溝通時,也提起了這件事,直言寶寶是個實在人,很誠實。
原來在數葡萄的過程中,孩子為了避免多拿,便用上了手指幫着數,拿一顆葡萄時,便伸出一根手指,直到拿完三顆,小寶寶的三根手指還沒顧得收回去。
看着小寶寶誠實又可愛的模樣,很多人都稱讚寶寶。
在孩子的誠信教育過程中,家長所起到的教導作用至關重要,孩子是否誠信,對他們自身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為何要對孩子做誠信教育?
一個不誠信的孩子是可怕的,成年後可能會變得小氣狡猾,事事喜歡投機取巧,而不是腳踏實地的去做。喜歡欺騙他人,自然會收到其他人的警惕,也難以回饋給他們信任,相對的,他們也很難獲得生活及事業上的成功。
此外,不誠信的孩子,在未來也可能會面臨道德危機,例如不肯贍養父母,對家人沒有責任心等。
如果家長們忽視對孩子的誠信教育,他們在以後也註定會在這上面栽跟頭,畢竟現實的社會,總能教不守信的人如何“做人”,只不過比起父母教育,孩子們在社會中因不守信而付出的代價,可能要大的多。
父母的哪些行為會導致孩子變得不誠信呢?
首先,無腦庇護,孩子都是“對的”
出於對孩子的寵愛,可能家長會自然而然的縱容和庇護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錯,有些家長第一時間想的往往不是糾正孩子的“錯誤”,而是設法掩蓋,幫孩子“躲禍”。
年幼的孩子沒有判斷是非的能力,當其發現家長會無腦庇護他時,他可能就會下意識的“利用”父母的寵溺,撒嬌撒謊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而持有孩子都是對的,這一觀念的家長,往往會助長孩子養成撒謊的習性,像是那些喜歡幫孩子強出頭的家長,尤其需要注意這一點。
其次,將孩子不誠信當成“聰明”
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這句俗話雖然難聽,但卻反映了一個心理學的事實,那就是家長是什麼樣的人,孩子往往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當孩子在家長面前得意洋洋的顯擺着自己偷奸耍滑所得的便利時,家長不但不斥責,反而向他人津津樂道,那麼可以預見,這樣的家長無法教出好孩子,也沒法讓孩子未來能成為真正的“龍鳳”。
在日常生活裏,注意識別孩子的不對,並予以糾正是必要重要的事情,誠信的孩子,更值得成為父母們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