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犢牛腹瀉防治技術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健康

犢牛腹瀉又稱犢牛拉稀,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是犢牛常發的一種胃腸疾病。犢牛常在出生後2~3天開始發病,對犢牛的發育、生長、成活等有很大影響。

一、病因

1.細菌。埃希氏大腸桿菌、彎曲桿菌、沙門氏桿菌、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等均可引起犢牛腹瀉。埃希氏大腸桿菌是引起1周齡內的犢牛腹瀉的主要細菌,其侵入犢牛體內後釋放一種或兩種腸毒素而導致犢牛腹瀉。

2.病毒。輪狀病毒、冠狀病毒、星形病毒、盞形病毒、微病毒等都可引起犢牛腹瀉,輪狀病毒和冠狀病毒起着重要的病原學作用。

3.寄生蟲。隱孢子蟲常寄生在犢牛空腸及迴腸並吸附在腸細胞微絨毛上,只感染4日齡以內的犢牛,以6~17日齡的犢牛多發,通過消化道感染,死亡率可達30%。

4.飼養管理不當引起。(1)母牛的乳房、乳頭不乾淨、或用患乳房炎母牛的乳汁喂犢牛。(2)初生犢牛的體温調節不健全,對潮濕和寒冷適應能力弱。(3)人工哺乳不定時、不定量、不定温,妨礙消化機能的正常活動而致病。(4)斷奶過急、補給飼料調製不當,犢牛胃腸道受刺激而發生消化不良性腹瀉。(5)哺乳時間過晚,犢牛因飢餓而舔食污物,致使腸道內乳酸菌的活動受損。

二、預防措施

1.加強母牛的飼養管理。給予母牛全面營養的日糧,特別是要對妊娠母牛合理搭配飼料,配比要適當,提供足夠的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產前一個月時肌注10%亞硒酸鈉維生素E 20mL。在母牛懷孕期間要按時注射大腸桿菌K99疫苗,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2.加強犢牛的飼養管理。新生犢牛在產後1~2小時內必須儘快吮吸充足的初乳,連續飼餵3天以上,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同時,應補給充足的維生素A、維生素D、脂溶性維生素,及時補硒補鐵。犢牛出生一週後,開始飼餵乾草;兩週後,開始訓練採食精料。在過渡期間,採用定質、定時、定量、定温、定人的飼餵模式,避免犢牛飢餓或過飽。發現犢牛食慾減退、糞便乾硬、體温異常,應及早診斷治療。

3.營造良好的衞生環境。牛舍要保持清潔、乾燥、通風狀態,每週進行2次徹底消毒,及時清除母牛產犢的排出物、污物等,完善牛舍保暖、禦寒、防潮、防暑等設施,勤換墊草,用具一用一洗,飲水清潔,避免犢牛亂飲髒水。

三、治療

1.消除病因,加強護理。將病犢置於乾燥、温暖、清潔、單獨的牛舍或牛欄內,並厚鋪乾燥、清潔的墊草(特別是哺乳期的犢牛)。

2.清理胃腸。用人工鹽20~30g,加魚石脂10~20g,酒精50~100mL,飲用水2~3L,1次內服。當腸內容物基本排空,糞便臭味不大而仍腹瀉不止時,可進行止瀉。可用藥用炭100~200g,次硝酸鉍10~30g,加適量水1次內服,每天2次。在清除胃腸內容物後,為維持機體營養可給予稀釋乳或人工初乳(魚肝油10~15ml,氯化鈉5~10g,鮮雞蛋2~3個,鮮温牛奶1 000ml,混合攪拌均勻),每天飲喂4~6次。

3.抗生素療法。治療該病時,宜先做藥敏試驗,選出敏感藥物後,再行給藥。方1:可用慶大黴素、氨苄青黴素等。方2:諾氟沙星,內服,犢牛每次2.5g/頭,每天2~3次。

4.以強心和糾正酸中毒。方1:氯化鈉3.5g、氯化鉀1.5g、碳酸氫鈉2.5g、葡萄糖20g、加常水至1000mL,供犢牛自由飲用;或按30毫升/千克體重,每天灌服3~4次。方2:6%低分子右旋糖酐、5%碳酸氫鈉、5%葡萄糖、生理鹽水各250毫升,維生素C 10毫升,氫化考的松100毫克,混溶後一次性靜脈注射。輕症每天1次,重危症每天2次。

5.中獸醫療法。治則:清熱燥濕,利水止瀉。在抗生素治療的同時配合中獸醫療法,常用配方:紅皮蒜50g、白頭翁50g、百草霜30g,大蒜砸碎,白頭翁水煎後與百草霜混合一次灌服,每日一劑,輕者連用3d即可痊癒。或黃芪60~90g,附子3~6g,白朮30~0g,甘草12~5g,水煎1次灌服,1日1次,連用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