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叛逆是非常棘手的教育問題,每個父母都避免不了。
但叛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卻也是孩子很重要的成長標誌,如果父母能夠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背後的需求,對孩子的幫助是不言而喻的。
要知道孩子一生中有三次叛逆期,如果每一次叛逆期,父母都能“對症下藥”的話,教育孩子就不會顯得那麼棘手了。
叛逆期一:2-3歲(俗稱寶寶叛逆期)這時期的小孩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喜歡纏着父母,也沒有剛出生時的那種小乖乖模樣了。
做什麼事都喜歡説不,比如:“不喜歡吃飯、不喜歡睡覺”等,與人交往時,如果別人搶他玩具或心愛的東西,甚至還會動手打人。
父母該怎麼應對呢?
1.給出孩子準備的時間這時期的孩子主要以玩為主,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不是你粗暴地制止。其次,在孩子做事前,有個適當的提醒。
比如要帶孩子出門,可以這麼説:“寶寶10分鐘後我們要出門了哦”。
再比如:“不要磨蹭了,快去洗手吃飯!”可改為“,再過3分鐘,我們要吃飯了哦!”
給充足的時間讓孩子適應,有時候比強行制止,效果要好得多。
2.不要總以命令的口氣跟孩子交流語氣是孩子感知父母情緒好壞的標準,如果常用命令式跟孩子對話,孩子內心的小宇宙容易爆發。
所以日常對話要適當改正,例如命令式口氣:“你還不快點吃飯”,其實你可以改成,“寶寶你很棒,飯快要被你吃完了、接下的咱們速度一點哦,”這孩子會更樂意接受。
如果父母粗暴、孩子也就跟着你的粗暴,容易滋生叛逆。所以,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是怎麼樣,在孩子那裏就會得到反射。因此,想要改變孩子,還是先改變自己。
叛逆期二:6-9歲(俗稱:兒童叛逆期)進入學校後,孩子面對的不是家人了。此時同學、老師的影響,這時候的孩子往往會覺得自己是小大人。
他們事事都想自己做決定,以求擺脱父母的掌控,這是典型的兒童叛逆期。
因此,有些父母會漸漸覺得,孩子跟自己唱反調的頻率越來越頻繁了。
如果父母視而不見或還是用以前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則有可能跟父母一直對抗,尤其是男孩子,這時候他們的成績可能會很不穩定。
既然孩子變了,父母的教育也得跟着變,多用互動的方式去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不在家裏搞家長專權。
有些事情適當讓孩子做主,讓孩子感覺被尊重、被肯定,這樣才有助於教育。
叛逆期三:12-16歲(青春叛逆期)進入青春期後,這個時期的孩子自尊心特別強、也容易受到同學的影響(壞習慣養成、頂撞父母、離家出走等等),這些行為是孩子的一種“獨立宣言”。
如果父母在教育上步步緊逼,用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孩子的叛逆心理只會越來越強。
這時候父母可從這幾方面緩解與孩子對立的情況。
1.儘量要少干預孩子,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只要不是犯大錯或者原則上的問題,雞毛蒜皮的小事父母儘量忽略。
同時也要尊重孩子的隱私,不要亂翻孩子的東西。
跟孩子談話的時候,儘量不要長篇大論。有些事説到點上就行了,孩子才會專注,用心的去重視。
2. 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多鼓勵多表揚孩子有想法提出的要求時,只要不是違背原則的事,父母可儘量滿足他。
在孩子失敗後也要給予鼓勵、安慰。孩子成功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3. 父母關係要和睦叛逆期的孩子,最不喜歡看到父母經常吵架了,家庭氛圍越是劍拔弩張,孩子就越容易叛逆。所以父母一定要認識到這點,家和萬事興。
其實,叛逆的孩子並不是無法解決的難題,只不過是孩子一次自我認識、自我成長的過程。
父母更要放寬心、多去包容、放下權威去接受孩子,孩子的內心才更容易接納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