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廣州日報】;
愛吃海鮮的人近期千萬別碰這東西!
這個地方檢測發現
含有對人體貝毒素超標的貽貝!
貽貝亦稱海虹,就是廣東人常説的青口,
煮熟後的加工成幹品更為老廣熟悉——淡菜,
是一種雙殼類軟體動物,殼黑褐色,
生活在海濱岩石上。
分佈於中國黃海、渤海、東海沿岸。
2017年,福建曾發生過
貽貝和牡蠣污染麻痹性貝毒中毒事件!
麻痹性貝毒中毒多發生在4-10月份氣温高的季節,這段時間內,海洋藻類繁殖迅速,有的藻類含麻痹性貝毒,被貝類攝入後,貝類自身不會中毒,但會富集毒素,人食用麻痹性貝毒含量高的貝殼後,就會發生中毒現象。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發佈通告!
近期不要採集、購買養殖
貽貝和野生貝類“毛娘”等海產品!
近日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市場監督管理局
發佈消費警示稱
受赤潮影響
當地部分養殖貽貝被檢出貝毒素超標
根據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市場監督
管理局發佈提示
此次貝類毒素的產生來源於赤潮
嵊泗縣食安辦特此發出消費警示
食用貝毒素超標的貝類可能引發食物中毒
提醒廣大羣眾近期不要採集、
購買養殖貽貝和野生貝類“毛娘”
等海產品
去年
福建疾控
曾發佈緊急提醒!
福建常見發生麻痹性貝毒中毒的貝類有織紋螺、貽貝和牡蠣。
【麻痹性貝毒】
據檢測,有的貝類體內不僅含麻痹性貝毒,還含有河豚毒素。麻痹性貝毒和河豚毒素中毒症狀相似,均產生麻痹中毒現象。
麻痹性貝毒毒素中毒的最初症狀為唇、口和舌感覺異常和麻木,繼而這些感覺波及到靠近臉和脖子的部分,指尖和腳趾常有針刺般痛的感覺,並伴有輕微的頭痛和頭暈。有時在早期階段出現噁心和嘔吐。中毒稍微嚴重,出現胳膊和腿麻痹,隨意運動障礙,經常有眩暈感。中毒嚴重時,則會出現呼吸困難,咽喉緊張;隨着肌肉麻痹不斷擴展加重,最終導致死亡。中毒致死的突出特點是患者臨終前意識始終清晰。危險期為12~14h,度過此期者,可望恢復。
麻痹性貝毒中毒搶救目前沒有特效解毒藥,只能靠催吐、止瀉等方法對症治療。
麻痹性貝毒耐高温,通常烹調方式無法去毒。因此,不能寄希望於通過加熱降低毒性。
建議居民在未來氣温高的季節,需要保持警惕,密切關注新聞報道,不自行採集高發貝類品種食用,不在非正規超市及集市外攤點購買貝類,發現中毒立即前往醫院就診搶救。
貽貝本身並無毒,
體內毒素一般通過攝食有毒單胞藻,
在體內富集形成。
這些毒素無色無味,耐熱性極強,
人一旦吃了含有毒素的貽貝就會中毒。
提示中説到了“麻痹性貝類毒素”,
到底又是什麼呢?
麻痹性貝類毒素是我國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見的毒素之一,其毒性極強,尚無特效的解毒方法。
人一旦食用含有此毒素的貝類,可引起人體神經肌肉麻痹,輕者出現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狀,重者可導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正如上述提示所説,
嚴重的會導致呼吸停止,
僅0.5mg就能使人死亡。
如何預防貽貝中毒?
各經營企業、餐飲單位、消費者,在購買海虹等貝類水產品時,應儘量避免購買來自赤潮地區的貝類。消費者在赤潮暴發高峯期不要採捕和購買食用野生的貝類。
懷疑中毒時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進行催吐處理,並儘快前往醫療機構治療,確保及早排除體內毒素。
為了預防貝類中毒,
在烹煮貝類前先除去其內臟,
避免食用烹調汁液,
每次進食較少份量的貝類。
到信譽良好、有檢測證書的商家購買,
儘量避免購買來自赤潮地區的貝類。
來源:東南網、嵊泗市場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