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分家長都碰到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有時候自己叫了孩子好幾聲,但是卻總是得不到回應,非要自己過去拉扯一下才會有一丁點反應。他們就覺得,是不是孩子的叛逆期到了,所以才故意這樣的?
實際上這只是一方面的問題,並非孩子所有不應聲的情況都是因為叛逆。他們沒有及時回答父母的喊聲,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為什麼孩子不應聲?除了叛逆之外,以下幾種情況也會導致他沒辦法及時回應。
1、太過專注
當一個人在某件事情上聚精會神的時候,他會自動屏蔽與外界的聯繫,感知能力也相對減弱,反應遲鈍。所以,有時候孩子不回應是他真的沒有聽到。
2、重複的話讓他產生牴觸心裏
父母的話重複多變就會變成嘮叨,小孩子注意力本就不容易集中在自己不感興趣的方面,當然會對爸爸媽媽的嘮叨產生牴觸心理了。反正説來説去都是那幾句話,聽的都煩死了,為什麼還要回應?
3、覺得回應沒有作用
出現這種情況,大多都是孩子不認同父母的做法,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話並沒有分量,所以就放棄了。説是放棄,其實也是用這樣一種方法在告訴父母他的態度。此類狀況,一般都出現在父母叫孩子去做他們不願意的事情,例如:喝牛奶、吃水果、不許玩手機……等等。
他當然聽到了父母的要求,但是他覺得自己就算是回應了也改變不了結局,所以回應不回應有什麼區別呢?他只能堵着氣不應聲,希望這樣的態度可以得到父母的一點點重視。
家長跟孩子交流經常存在的三個問題 孩子如果經常故意不回應爸爸媽媽的話,那就是父母的溝通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問題,只是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已。命令式語氣,説話不留餘地
很多家長習慣了在孩子面前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姿態,連説話都是不允許質疑的,完全剝奪了他們選擇的權利。
孩子知道自己説不説話,爸爸媽媽都會逼迫他們去做那些根本不喜歡的事情。於是,他們就故意不説話、不回應,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而且太過強硬的語氣會讓他們心生牴觸,更加厭煩接下來不得不做的事情。
嘮叨
嘮叨,也就是家長經常盯着一句話反反覆覆地説,還經常説一些“車軲轆”話。小孩子的認知並沒有達到那個程度,不能很好地掌握重點,因此對於一件事物的注意力都不是很久。這個時候家長還一直在自説自話,他當然會覺得厭煩,有逆反心理,會裝聾作啞也不奇怪。
沒有眼神交流的談話
有研究表明:如果家長在和孩子的溝通中有眼神交流,那麼溝通會更加順利,他的回應也會更加積極。但如果只是遠遠地喊一聲,家長要傳達的信息就會自動削弱,孩子會下意識地覺得爸爸媽媽傳達的內容並不重要。那麼自然,他的反應也會敷衍許多,甚至是直接不回應。
如何改善孩子不回應的問題?基於上述家長在談話中的三個問題,具體的應對措施如下:
1、説話挑重點,語氣温和
如果家長達到自己的目的,那儘量將自己要説的話精簡一下,切忌説沒有營養的“車軲轆”話,讓孩子云裏霧裏抓不住重點。同時,父母説話時的語氣也非常重要,語調儘量柔和,不要冷冰冰的就像是上級在和下級傳達命令。
2、保障必要的眼神交流
談話時沒有眼神交流就是在給對方傳達一個信息——“這場談話並不重要”。非正式交談會讓孩子心生懈怠,自動將它歸於不重要的系列。
既然談話的內容都不甚重要,那麼他回應不回應都沒關係了。所以,儘量跟孩子有眼神上的接觸,讓他認識到爸爸媽媽在很認真地跟他説話,而且不是他想逃避就能逃避的。
3、多用詢問式語氣
命令式的語氣只會讓人心生反感,本能地想要拒絕。
所以在要求孩子去做事情的時候,儘量採用詢問式語氣讓他感覺到自己被尊重,有選擇的權利,而不是一上來就專橫地給他下達命令。
不過為了達到目的,家長可以在詢問的語句上採取一些小技巧。
比如説:當父母想要孩子儘快睡覺的時候,可以這樣問:“寶寶希望再玩十分鐘睡覺,還是二十分鐘睡覺啊?”
這個技巧就是將孩子的選擇從不睡覺,變成及時睡覺,讓他潛移默化地認同父母的想法。
4、不要放任不管
“裝聾作啞”這種行為除了真的沒聽到的原因之外,其他理由都是不應該被縱容的。如果家長沒有在孩子出現這個問題的時候及時糾正,就等於默許了他這一行為。那麼往後他就會變本加厲,更加不重視別人的談話了。
碰到孩子有這個情況,家長要第一時間站到他面前,詢問他為什麼不回應,然後再告訴他這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將他的思想扭轉回來。
不過,家長千萬記住不要發火,更不要對孩子推推搡搡,因為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文章寄語】
現在的小孩子都是非常有想法的,甚至於對待一件事物的看法比大人們還要獨到。家長們也不要固步自封,跟隨孩子一起成長,也要去充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