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部分家长都碰到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有时候自己叫了孩子好几声,但是却总是得不到回应,非要自己过去拉扯一下才会有一丁点反应。他们就觉得,是不是孩子的叛逆期到了,所以才故意这样的?
实际上这只是一方面的问题,并非孩子所有不应声的情况都是因为叛逆。他们没有及时回答父母的喊声,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为什么孩子不应声?除了叛逆之外,以下几种情况也会导致他没办法及时回应。
1、太过专注
当一个人在某件事情上聚精会神的时候,他会自动屏蔽与外界的联系,感知能力也相对减弱,反应迟钝。所以,有时候孩子不回应是他真的没有听到。
2、重复的话让他产生抵触心里
父母的话重复多变就会变成唠叨,小孩子注意力本就不容易集中在自己不感兴趣的方面,当然会对爸爸妈妈的唠叨产生抵触心理了。反正说来说去都是那几句话,听的都烦死了,为什么还要回应?
3、觉得回应没有作用
出现这种情况,大多都是孩子不认同父母的做法,但是他知道自己的话并没有分量,所以就放弃了。说是放弃,其实也是用这样一种方法在告诉父母他的态度。此类状况,一般都出现在父母叫孩子去做他们不愿意的事情,例如:喝牛奶、吃水果、不许玩手机……等等。
他当然听到了父母的要求,但是他觉得自己就算是回应了也改变不了结局,所以回应不回应有什么区别呢?他只能堵着气不应声,希望这样的态度可以得到父母的一点点重视。
家长跟孩子交流经常存在的三个问题 孩子如果经常故意不回应爸爸妈妈的话,那就是父母的沟通方式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只是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命令式语气,说话不留余地
很多家长习惯了在孩子面前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姿态,连说话都是不允许质疑的,完全剥夺了他们选择的权利。
孩子知道自己说不说话,爸爸妈妈都会逼迫他们去做那些根本不喜欢的事情。于是,他们就故意不说话、不回应,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且太过强硬的语气会让他们心生抵触,更加厌烦接下来不得不做的事情。
唠叨
唠叨,也就是家长经常盯着一句话反反复复地说,还经常说一些“车轱辘”话。小孩子的认知并没有达到那个程度,不能很好地掌握重点,因此对于一件事物的注意力都不是很久。这个时候家长还一直在自说自话,他当然会觉得厌烦,有逆反心理,会装聋作哑也不奇怪。
没有眼神交流的谈话
有研究表明:如果家长在和孩子的沟通中有眼神交流,那么沟通会更加顺利,他的回应也会更加积极。但如果只是远远地喊一声,家长要传达的信息就会自动削弱,孩子会下意识地觉得爸爸妈妈传达的内容并不重要。那么自然,他的反应也会敷衍许多,甚至是直接不回应。
如何改善孩子不回应的问题?基于上述家长在谈话中的三个问题,具体的应对措施如下:
1、说话挑重点,语气温和
如果家长达到自己的目的,那尽量将自己要说的话精简一下,切忌说没有营养的“车轱辘”话,让孩子云里雾里抓不住重点。同时,父母说话时的语气也非常重要,语调尽量柔和,不要冷冰冰的就像是上级在和下级传达命令。
2、保障必要的眼神交流
谈话时没有眼神交流就是在给对方传达一个信息——“这场谈话并不重要”。非正式交谈会让孩子心生懈怠,自动将它归于不重要的系列。
既然谈话的内容都不甚重要,那么他回应不回应都没关系了。所以,尽量跟孩子有眼神上的接触,让他认识到爸爸妈妈在很认真地跟他说话,而且不是他想逃避就能逃避的。
3、多用询问式语气
命令式的语气只会让人心生反感,本能地想要拒绝。
所以在要求孩子去做事情的时候,尽量采用询问式语气让他感觉到自己被尊重,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一上来就专横地给他下达命令。
不过为了达到目的,家长可以在询问的语句上采取一些小技巧。
比如说:当父母想要孩子尽快睡觉的时候,可以这样问:“宝宝希望再玩十分钟睡觉,还是二十分钟睡觉啊?”
这个技巧就是将孩子的选择从不睡觉,变成及时睡觉,让他潜移默化地认同父母的想法。
4、不要放任不管
“装聋作哑”这种行为除了真的没听到的原因之外,其他理由都是不应该被纵容的。如果家长没有在孩子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及时纠正,就等于默许了他这一行为。那么往后他就会变本加厉,更加不重视别人的谈话了。
碰到孩子有这个情况,家长要第一时间站到他面前,询问他为什么不回应,然后再告诉他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将他的思想扭转回来。
不过,家长千万记住不要发火,更不要对孩子推推搡搡,因为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文章寄语】
现在的小孩子都是非常有想法的,甚至于对待一件事物的看法比大人们还要独到。家长们也不要固步自封,跟随孩子一起成长,也要去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