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孩子不願意好好説話,既是父母教養挖的坑,更是他內心的痛

最近很多媽媽都求助我,如何才能管教自己態度惡劣的兒子,這就看得出現在很多父母與叛逆期孩子相處、聊天時,經常感到不順利。
一般大人都會覺得這是“溝通技術”的問題,也就是覺得是自己不會跟孩子聊天造成的,其實這裏還有深層次的原因。
今天我就拿一位諮詢我的家長自己的真實案例來説明為啥叛逆期孩子為啥不願意好好説話,此文我只講述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與藴含的意義,如果你又想當『伸手黨』想在此文中尋找適合你家孩子的解決答案,那就別往下看了。
因為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孩子,具體解決方法是有差別的,我也不可能在文中詳細闡述,就是花了心思寫出來了,你也未必認同,甚至不願看這樣的長篇大文。叛逆期孩子不願意好好説話

叛逆期孩子不願意好好説話,既是父母教養挖的坑,更是他內心的痛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來看看一段母子溝通情景吧。
場景:孩子的卧室
時間:晚上11點30分
背景:疫情期間,14歲上初二的孩子開始拒絕上網課,開始迷上了手機遊戲,整日不分白天黑夜地玩遊戲,造成老師經常聯絡詢問父母——你們孩子在幹什麼?怎麼不上線呢?
孩子小學時在學校比較調皮,經常被老師反映到家長這裏,爸爸脾氣比較暴躁,經常為這些事情動手打孩子,媽媽雖然有時候會攔着爸爸不要打孩子太厲害了,但是事後還是會站在爸爸這邊跟孩子講道理。
現在孩子已經厭學在家,不管父母怎麼自責內疚,甚至父母的道歉,孩子都無動於衷,每天就是玩遊戲或者充值VIP看動畫片,每日三餐也不定時,經常半夜找媽媽要錢給手機充值,或者出去吃夜宵。
具體事件:
媽媽敲門想進房間找兒子聊聊,大概3分鐘後,孩子才起身開門,媽媽進門後,孩子立刻轉身躺在牀上,手裏拿着手機繼續玩着王者。
媽媽 : “ 孩子,我看現在很多人説皮膚,我都不知道是什麼?”
兒子:“那是遊戲的技能。”
媽媽:“喔,是技能啊,我還以為是人身上的皮膚呢。”
兒子:“你給我充錢吧,SB!”
媽媽(心裏不悦但沒有表達出來):“你的零用錢你爸已經給了你吧?”
媽媽:“那我帶你去打零工可以掙錢啊。”
兒子:“我不去,我要啃老。”
媽媽:“現在媽媽問你一下,如果我不給你錢心裏會有難過嗎?”
兒子:“不難過,我把你當成陌生人,如果你去街上問陌生人要錢,他不給,你會難過嗎?”
媽媽:“你什麼時候把我當成陌生人的。”
兒子:“小時候就有。”
媽媽:“你這麼説,媽媽傷心得要死啊。”
兒子:“你要死到房間外面死去,別打擾我玩遊戲!”父母自己“挖坑”帶來的失敗

叛逆期孩子不願意好好説話,既是父母教養挖的坑,更是他內心的痛
從上面的溝通情景看得出,這位叛逆期的孩子其實內心是不願意與媽媽説話的,所以當這位媽媽去連接孩子的時候,孩子明顯帶着對母親謾罵與攻擊,當然我們也能從孩子的言語表達中看出他對媽媽的憤怒、怨恨。
為什麼叛逆期孩子越不願意和我們説話?為什麼叛逆期孩子不願意好好説話?血濃於水的親情,為什麼好似萬里之隔?這3個問題是值得每位叛逆期父母好好思考的。
於是我詢問這位母親,成長過程中是什麼導致了孩子不願跟家長溝通?成長過程發生什麼事情了讓孩子一開口跟你説話,就是如此的態度惡劣,在自己情緒的表達上面如此極端?
媽媽開始有點顧慮,最終還是跟我敍述了孩子上初中以來記憶深刻的一件事情,為了保護隱私,事件細節作了模糊處理。
2019年孩子剛上初一,過年的時候,媽媽獨自一人回老家了,孩子和爸爸在一起過年。有一次晚上11點了,爸爸叫孩子早點睡,孩子在玩手機頭也沒抬回應説等會兒。
孩子爸爸等了一會再叫孩子睡,孩子又説等會兒。孩子爸爸就生氣了,自己反鎖了門獨自睡了,孩子就去樓上房間睡了。
孩子爸爸可能覺得自己沒有受到尊重,於是三天沒給孩子做飯吃,他僅做自己吃的,也不叫孩子吃飯,孩子因為從小不會做飯只好自己泡麪吃,孩子媽媽知道後馬上趕回家並與孩子爸爸大吵。
孩子爸爸被自己的妻子指責了敢怒不敢言,加上孩子因為內心委屈、憤怒好幾天沒寫作業了,轉身去罵孩子,孩子於是與父親開始吼叫。
當爸爸大聲罵到:“你這樣的孩子就應該去SI!”,孩子也不甘示弱開始用謾罵回映爸爸:“你這個絕情冷血的爸爸出門遲早被別人砍SI!”
那是孩子第一次出口罵爸爸,從那之後孩子就12點以後才睡,我和爸爸誰説都不聽,從那之後我催他早點睡,他就覺得很煩會罵我。
以前孩子可從沒罵過我和爸爸,雖然孩子小學五年級開始有點叛逆,但是孩子從不罵父母,在家按時作息,偶爾讓孩子幫忙做家務也會做,現在什麼都不聽我們的。
聽完這位媽媽跟我説的這個事件,我聽得後背冷汗直流,我終於明白孩子是怎麼學會用惡毒的謾罵表達內心的憤怒的。
因為我知道,孩子與人互動表達能力的最好老師其實就是他的父母。孩子與父母的親子關係,就是他未來走入社會與世界的關係。
我長嘆一口氣,跟這位母親説:“你們夫妻倆不是用自己的愚昧教養行為挖了好大的坑,讓自己掉進去嗎?你們難道不能把叛逆期的孩子作為自己的朋友,坦誠開放地與孩子溝通嗎?”
這位媽媽回映我:“有啊,我經常學習很多家庭教育的課程,我現在也覺得小時候給孩子的愛與陪伴太少了,只關心了孩子身體需要的養料,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養料,孩子的靈魂無處駐足啊。”
我聽到媽媽這樣虛無縹緲的回映,我還是耐着性子問她:“那麼你接下來該怎麼作、怎麼説,才能重塑與孩子的親密關係呢?明顯孩子現在是不信任你們。”
這位媽媽回映我:“我問了很多老師,他們説不用特意找孩子道歉,因為事情發生後我們並沒馬上道歉,現在都好久了,道歉也沒有用啊,只要以後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陪伴,孩子心裏説不定哪天就原諒了我們了。”
我聽後大腦一陣懵圈,看來這位媽媽跟她的丈夫,這個自我學習的坑又挖得忒大了,我硬着頭皮問這位媽媽:“那請問什麼叫作足夠的愛,標準是什麼?陪伴該怎麼做?具體用什麼方法?”
這位媽媽也被我問懵了,她很久才回答:“我也不知道啊,我就只希望孩子能不這麼着魔般地玩手機,能夠規劃好自己的學習時間,能夠好好地與我們説話。”
我繼續問這位媽媽:“你平時是不是大多數時間對孩子都是講道理、講規矩啊?”
媽媽如實地回答:“我這個人是喜歡講道理我承認,我覺得那次過年孩子電話裏跟我説爸爸沒給他飯吃的那一刻,我如果不去跟爸爸吵架而去開導孩子,也許孩子就不會現在如此叛逆了。”
我繼續問這位媽媽:“還有嗎?你好像還有話沒有説出來啊?”
媽媽繼續回答:“我也不知道啊?”
我啓發這位媽媽:“那麼我換種説法,孩子對你來説意味着什麼?”
媽媽沉默了好一會回答:“孩子對於我來説當然是我的寶貝呀,我有好吃的寧可自己不吃,都留給孩子。孩子有時候惹怒我了我掐死他的心都有,以前有一次我真的掐住孩子的脖子。”
我壓住內心的情緒沒有表達出來,繼續問這位媽媽:“那你跟孩子講道理,孩子有沒有真正從內心聽進你的道理啊?”
媽媽想了會又告訴我:“還有一次孩子五年級的時候去我上班的地方寫作業,我一個員工就説你媽媽還跟你好好講道理,如果是我的話我直接一巴掌飛過去。孩子聽後當時直接對着我這個員工就罵了一句CAO NI MA,我很氣憤就打了孩子一耳光,從那時起孩子就開始叛逆了,再也不聽我的話了。”
聽到這裏我想我已經沒有必要再問下去了,因為我知道每位父母都有選擇如何教育孩子的自由與權力,因為每個人都會為自己過去的選擇負責任,於是,我無奈地回應了這位媽媽8個字:“若要如何,全憑自己!”叛逆期孩子內心永遠的痛

叛逆期孩子不願意好好説話,既是父母教養挖的坑,更是他內心的痛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無關回應”,是指得到的回應與自己的期望無法接軌。
當一個孩子告訴媽媽自己被父親懲罰了不給自己作飯吃,這位媽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跟丈夫大吵一架,因為她覺得這是事情是丈夫的錯,他必須為孩子的事情負責任,她其實根本就不關注孩子在這個事件中內心受到什麼衝擊。
當一個孩子被媽媽的員工嘲諷的時候,這位媽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自己的面子有損害,怎麼就教養了這麼不懂禮貌的兒子,她覺得孩子必須要對這個事情負責任,於是一大耳巴子扇過去。
當父母的反饋與孩子的期待平行而過,或者反應與孩子的心情產生劇烈碰撞時,失望、恐懼和焦慮就如傾盆暴雨,360度擊打着孩子每一寸肌膚。
電影《小孩不笨2》中有這樣一段獨白:
大人經常以為,和我們説很多話,就是溝通了,其實他們都是自己講,自己爽。
令孩子不爽與痛心的是:父母根本不懂他,不把他當作獨立的人看待,現在的爸爸媽媽根本不配做自己的父母。
傾聽、理解、尊重、建議,這些是與孩子溝通應有的態度,温暖而不失力量,飽含着父母智慧的愛。
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是心靈的碰撞,是靈魂的交流,離不開心與心的鏈接。
如擁抱陽光那樣,與孩子溝通交流,拉近的是彼此的距離,消融的是擰巴的隔閡,你是他的宇宙,他是你的花田。
電影《無問西東》裏有段話觸動了我,我把此話送給現在認真看完此文的你:
“你別怕,我就是那個給你託底的人。我會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你掉得有多深,我什麼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時候把我推開。”
作者:壹心大哥,親子溝通教練,兩枚青春叛逆期孩子的70後父親。10餘年家庭教育實踐經驗,專注青春期孩子厭學叛逆網癮問題探索與研究。定期分享有深度的案例,聊聊有温度的對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73 字。

轉載請註明: 叛逆期孩子不願意好好説話,既是父母教養挖的坑,更是他內心的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