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讓孩子去“讀萬卷書”,還是去“行萬里路”?答:兩者皆需

正值暑假期間,有的父母已提早做好規劃,讓孩子利用這個長假,補習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預習下學期的內容,讀讀名著,背背古詩,正所謂“讀萬卷書”。

有的父母則認為,暑假期間應該出去走走,與大自然來個親密接觸,開闊視野,瞭解風土人情,正所謂“行萬里路”。

飯店裏,聽到一家三口的對話:

媽媽語重心長地對孩子説:“暑假期間,不能再睡懶覺了,早晨的時光要用來學習,把之前學習中落下的課再複習一遍。你睡懶覺的時間別的同學都學習幾個小時了,這樣你和別人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爸爸並不同意媽媽的意見,説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暑假就應該出去遊山瀝水,做個揹包客,見識外面廣闊的世界。”

那麼,暑假到底是用來好好學習,“讀萬卷書”,還是出去旅行,“行萬里路”?

我認為,兩者皆需。

暑期讓孩子去“讀萬卷書”,還是去“行萬里路”?答:兩者皆需

01 利用暑假,“讀萬卷書”,查漏補缺,實現彎道超車

女兒的同學小華在數學方面比較薄弱,她打算在暑假的時間裏,把六年級下學期練習卷的所有錯題全部整理一遍,查漏補缺,並提前預習七年級的課程,好讓自己開學時遊刃有餘。

小趙同學是個小説迷,他説平時課業重,沒時間看書,暑假終於有大把的時間看書了。

人常説:不怕同學是學霸,就怕學霸過暑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老師的女兒圓圓就經常利用寒暑假的時間來讀書,每天一本,她在小學階段就讀完了金庸的全部小説,養成了長期閲讀的好習慣。

這種假期養成的閲讀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她的學習,不僅讓她在平時的學習中能駕輕就熟,而且在高考的語文考試中,取得了140分的好成績,與滿分僅10分之差。

假期是承上啓下的階段,有人贏在了假期,也有人輸在了假期。

正如“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假期如果利用地好,不僅可以彌補自身學習上的不足,而且還可能彎道超車,驚豔眾人。

暑期讓孩子去“讀萬卷書”,還是去“行萬里路”?答:兩者皆需

02 “行萬里路”,走進大自然,喚醒孩子的感知能力

聽一位小學老師分享過這樣一件事:她曾帶學生們野外郊遊,林間綠樹成蔭,微風輕拂臉龐,鳥聲婉轉悠揚,小溪流水潺潺,組成了一曲美妙的大自然的旋律。

休息時,老師問學生:“你們剛才在路上都聽到了什麼?”

學生們漠然地搖頭,表示什麼也沒有聽到。

老師感嘆説,孩子的感知力本應比成人強,因為孩子具有強烈的好奇心。

但就目前來看,現在孩子的感知力變弱了,好奇心變少了,很多孩子從小是從圖書、卡片上,或者從電視、網絡上了解、感知那些並不真實的、離自己很遙遠的世界,而對真實世界的感知力卻變得遲鈍了。

因此,孩子們應該利用暑假的時間,走進大自然,與真實自然界的萬物來個親密接觸。

比如,走進林間,聽一聽鳥語蟲鳴,看一看田野的絢麗多彩,淌一淌小河流水,聞一聞花香,去喚醒孩子們那沉睡中的感知自然的能力,陶冶生活情趣。

當然,出去旅行,肯定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問題和困難,但這正是鍛鍊孩子解決實際問題的好時機。

出去旅行,能接觸不同的人,聽到不同的見解,可以拓寬孩子的認知邊界。

經常在路上行走,還可以強身健體,愉悦心情,精力充沛。

暑期讓孩子去“讀萬卷書”,還是去“行萬里路”?答:兩者皆需

03 “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實際上是一體兩面,不可分割

歌德曾説:“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面。”

如果一味地死讀書,獲得的僅僅是理論知識,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起不到指導作用。

如歷史上著名的趙國將軍趙括,只知道“紙上談兵”,不知道變通,在與秦國的交戰中,被秦軍大敗。

但如果不讀書,沒有知識的積累與沉澱,即使萬水千山走遍,頂多只是一個郵差而已。

歷史上那些名流大家無一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典範。

同學們熟悉的唐代大詩人李白,不僅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為我們留下了無數千古絕唱的詩篇,而且還是一位旅行家,大半生在外遊歷。

據不完全統計,李白到過18個省,爬過80多座山,涉過60多條川。

正因為他將旅行中的見聞和感受用他在讀書中沉澱的洞察和智慧表達出來,才有了那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如《望廬山瀑布》、《將進酒》等。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學校也要求學生們在假期裏進行社會實踐。

一方面,讓同學們將在學校中學到的知識用於發現社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調查實踐的結果也可以用來檢驗學習理論的正確性。

社會實踐是個將讀書與實踐結合起來的最好事例。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實際上一體兩面,相當於“讀有字之書”和“讀無字之書”,本質上都是為了獲取信息,增加智慧,無需割裂,也無法割裂。

“讀有字之書”是從書本上、學校裏獲得知識,培養我們邏輯思考的能力。

“讀無字之書”是從生活中、社會中獲得知識,鍛鍊我們在跌宕起伏的世界中處變不驚的能力。

這兩種知識同等重要,互為補充,缺一不可。而擁有這兩種知識的人獲得的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04 結語

人類花費數百萬年才學會了直立行走,就是讓我們多走走,多看看。

人類花費數百萬年才進化出聰明的頭腦和明亮的眼睛,就是讓我們多讀書、多思考。

數年以後,孩子讀過的書,不一定都記得,但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數年以後,孩子去過的地方,走過的路,不一定都記得每個細節,但某些場景肯定會成為他一生美好的回憶。

我衷心地希望,孩子們應該合理規劃暑假時間,既能保證一定的時間學習鞏固學校的知識,又能抽空出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感知自然界的真、善、美。

當行走沙漠,可以感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美;

當站在一望無際的長江邊上,可以感慨“秋水長天共一色”的壯觀;

當漫步在江南古鎮,可以深切體會“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温馨場景。

只有做到既“讀萬卷書”,又“行萬里路”,才能真正地獲得真知灼見,並感知到文字的美,生活的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44 字。

轉載請註明: 暑期讓孩子去“讀萬卷書”,還是去“行萬里路”?答:兩者皆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