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媽媽靠吼壓制孩子;二流媽媽靠説降服孩子;一流媽媽這麼做

當孩子不顧場合,稍有不順心就滿地打滾、哭鬧不止,或者抱着大人的腿不走時,家長們是怎麼處理的?有的家長可能會説,沒有什麼是一頓“竹筍炒肉”解決不了的,有的家長或許為此也很苦惱,甚至在面對孩子激烈的情緒時,自己也會被帶進去,衝着孩子大喊大叫,卻又在事後後悔。

孫儷曾在社交平台上發表過這樣一段文字:錄音師都表揚我,嗓門變大了,有穿透力了……進步這麼大,是媽媽的應該都懂……

三流媽媽靠吼壓制孩子;二流媽媽靠説降服孩子;一流媽媽這麼做

這樣一段話,也引起了很多媽媽的共鳴,衝着孩子大喊大叫的家長在生活中絕對不在少數。

雖然世界上不存在一個十全十美的家長,衝着孩子吼叫有時也只是無奈之舉,但這並不是説,可以把這種行為變成可以長期合理化的理由。

父母聲音越大,親子關係越差

偶像劇女王陳喬恩在童年時,就被媽媽嚴格要求,只要她做事沒有達到媽媽心中理想的水平,就一定會面臨一場吼叫式教育,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她,二十歲之前都沒有主動牽過媽媽的手。

無獨有偶,在南京一所小學舉辦的家長會上,老師讓孩子們在黑板上寫下最想對父母説的話,其中就有這樣一條留言:爸爸,請不要對我大叫。

三流媽媽靠吼壓制孩子;二流媽媽靠説降服孩子;一流媽媽這麼做

有調查研究表明:經常被父母吼叫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幾率會比其他孩子要高。

雖然父母説的話是看不見的,但會在孩子心底留下一道道傷痕,從小就被父母大吼大叫的孩子,因為感受不到父母的愛,特別容易出現焦慮的情緒。這些孩子長大後,要麼沉默、自卑,變成內向型性格,要麼就會變得情緒化,甚至喜歡通過使用暴力手段來解決問題。

音量越大,孩子可能越想逃

當家長在大吼大叫時,孩子一般會出現三種反應:順從、反抗、當耳旁風。

如果孩子選擇了順從,那麼他每天將會在戰戰兢兢中度過,因為他永遠不知道下一秒父母什麼時候會發飆、情緒失控,長期看父母臉色過日子的孩子,長大後都會想遠離和逃避父母。

如果孩子選擇了反抗,後果則是變得越來越叛逆,當父母衝孩子吼叫,得到的往往是更大聲的吼叫,更激烈的對抗,長此以往,親子關係就會遭到破壞。

三流媽媽靠吼壓制孩子;二流媽媽靠説降服孩子;一流媽媽這麼做

而選擇把父母的話當耳旁風的孩子,因為根本沒有把父母的話聽進去,也就不會“知錯就改”了。父母消耗再大的精力,也是白費口舌。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

將父母們大吼大叫時的話語錄下來,放給兒童們聽,然後給他們紙筆,把剛剛聽到的話寫出來。結果,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沒有寫出來。

父母音量越大,孩子們越是無法集中注意力,所以,你越是想讓孩子聽進去,結果越是相反。

父母説得越多,孩子越想反抗

在一期綜藝節目中,伊能靜説起和兒子第一次吵架,是因為兒子想學剪輯,而她卻喋喋不休給他分析了一大堆,最後告訴兒子,學編劇更有出路。

最後,兒子卻説了這樣一句話:“你用你知道的事來告訴我,你怎麼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來你又沒去過!”

三流媽媽靠吼壓制孩子;二流媽媽靠説降服孩子;一流媽媽這麼做

居高臨下的説教,雖然看上去是在溝通,但事實上是家長在以自己的標準給孩子做規劃,孩子沒有參與感,自然想要反抗。

怎樣的教育方式更有效?‍

有句俗話是:“好話不在多説,有理不在聲高。”

當我們發現無法用高聲讓孩子真正聽話時,不如試着把音量放低。為此,也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同樣的事情,使用不同的音量和對方溝通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低聲細語,也比大吼大叫更加容易讓孩子接受。

對家長來説,壓低聲音的同時也是剋制憤怒的過程,這對部分暴脾氣的家長來説也是一種考驗,在教育孩子之前,我們不妨先深呼吸,緩一緩再和孩子講道理。

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家長們也應該儘量保持一種“平等”的姿態,孩子發脾氣時,我們可以試着蹲下來,直視孩子的眼睛,再用温柔的語氣去安撫孩子。

三流媽媽靠吼壓制孩子;二流媽媽靠説降服孩子;一流媽媽這麼做

當孩子出現情緒上的問題時,如果家長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輕聲安撫孩子,這對孩子來説既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榜樣。在家長的潛移默化之下,孩子終會變成和我們類似的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04 字。

轉載請註明: 三流媽媽靠吼壓制孩子;二流媽媽靠説降服孩子;一流媽媽這麼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