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發展任務。因而我們教育孩子,就應該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以及孩子性格特點及接受能力,調整我們與溝通方式和關注重點。比如對學齡前,或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教育方法是少説教,注意教育方法的啓發性、遊戲性,趣味性、娛樂性、想象性,讓孩子在活動中、遊戲中受到教育和啓發。
首先,引導孩子學會尊重別人
一是養成主動和人打招呼習慣,把禮貌用語“謝謝”內化成條件反射。對老人、父母及別人的付出和幫助,不可麻木不仁,不可認為是理所當然。
我的例子:孩子從懂事起,當每次有人幫助我們,或幫助孩子(如送孩子吃的、玩具),我都會和孩子説:閨女,受到別人幫助,不可以心安理得,一定要表達我們的內心謝意。慢慢的,孩子對別人幫助説謝謝就變成條件反射。
二是懂得關心別人。孩子從幼兒起,就要引導學會關心別人。從關心家裏的老人、關心父母做起。在家裏,爸媽身體、心情不好時,會主動問候關心爸媽,幫爸媽倒杯水,幫洗洗碗筷。養成習慣,就會比較細心,在學校,在社會上,會很自然的留意到別人的情緒和需求,受到大家歡迎。
三是做個有教養的人。彬彬有禮,大方得體,謙虛包容。
別人的例子:有天下午下班回到家裏小區,剛進大門就看到一個媽媽揪着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大聲呵斥:你幹嘛推倒我兒子,你爸媽怎麼教你的?叫你家長下來道歉。這個女孩由於父母溺愛,平常就是個小霸王,經常看到她欺負比自己小的孩子。這種持強欺弱的德性如果不改,出到社會後怎麼會有好朋友呢?
第二,引導孩子學會正向思考
積極心理學告訴我們,凡事看到積極有利的一面,就不會悲觀消極,就會有信心,就容易取得成功。相反,若凡事要求完美,就覺得事事都會有缺陷,不如意,不開心,容易產生挫敗感,容易放棄目標及情緒低落。
例如:考試成績不理想,從積極的角度看,讓自己發現薄弱環節,成績就能不斷提高。從消極的角度看,就可能心灰意冷,信心受損。
第三,引導孩子善於發現別人優點。
能夠看到並欣賞別人的長處、亮點,見賢思齊,向別人學習。
現在由於孩子少,很多是獨生子女,大人疼着慣着,有求必應,孩子容易養成為我獨尊,像個小霸王,不但看不到別人的優點長處,甚至還嫉妒心特強,見不得別人好,大人表揚別的小朋友就不開心,鬧情緒。久而久之,就有可能成為一個爭強好勝,不懂謙讓,不受歡迎的人。
第四,引導孩子學會主動溝通交流。
學習基本的溝通技巧:誠懇,傾聽,表達,熱情,讚揚。
我們看到,有些孩子,性格也斯斯文文,挺乖的,就是金口難開,見人不會打招呼,給人清高的感覺。冷漠無禮的人,肯定是情商比較低的人。孩子情商比較低,和爸媽的教養方式有直接關係。
第五,引導孩子學會認知別人的情緒。
通俗的説,就是學會善解人意。能隨時留意到別人的需求,及時提供力所能及幫助(包括精神支持)。
我的例子:女兒大約四五歲的時候,那時我工作和經濟壓力都很大,有一次遇到不開心的事,非常沮喪,閉着眼睛躺在牀上唉聲嘆氣。突然聽到女兒在耳邊説,“堅哥,不開心呀?”轉頭一看,女兒個子才和牀那麼高。孩子那麼小就會關心安慰老爸,還有什麼可生氣的呢?我很感動,鬱悶頓消,翻身起牀。女兒從初中起,就是位知心姐姐,很多同學遇到不開心的事都會向她傾訴,向她求助。這也是我們注意從小教育孩子關心別人養成的習慣。
第六,引導孩子學會控制情緒
首先引導孩子學會識別自己的情緒,特別當孩子憤怒、傷心的時候,不能簡單説:不許哭,男子漢不能哭。要允許孩子表達情緒和宣泄情緒,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同時,引導孩子適當表達情緒,注意場合及分寸,學習控制自己憤怒、衝動、偏激情緒。